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工作是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仿制成功的唐代长沙窑复制品.研制促进了考古研究与工艺研究两个学科的相互结合,使对"长沙窑"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3.
武昌青山窑古瓷制作工艺的科学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在历史上还没有发掘过瓷窑,在中国古陶瓷的考古和科技史上一直是空白点,直到1989年才在武昌青山窑揭开了一个一千多年前的瓷器生产地.本文对新发现的青山窑五代至北宋白瓷、影青和青瓷样品作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从而发现:(1)青山窑瓷器样品胎的化学组成是以高硅(69.7~75.3%)、高钾(2.8~4.5%)和低铝(18.8~22.1%)为特征,这与北方的高铝质瓷胎有明显区别,其组成属南方瓷胎系统.青山窑白瓷是由精选的细白泥配制,选稍白的细胎泥制影青瓷,而青瓷胎是由不加挑选的胎泥制作.(2)青山窑瓷釉组成的SiO_2/Al_2O_3比(4.08~4.85)比较接近,主要差异是氧化钙的加入量.影青、青瓷样品和五代白瓷的釉属钙质釉,而北宋白瓷釉属钙碱釉.青山窑瓷釉是由釉土加石灰和草木灰配制而成.(3)青山窑白瓷、影青和青瓷都是在龙窑中由匣钵、垫饼和支柱作窑具,一匣一器烧制而成.其中白瓷烧成温度为1251~1291℃,胎致密,气孔率低(0.3~08%),烧成质量属样品中最好;影青瓷烧成温度为1240~1250℃,胎致密,烧成质量居中;青瓷烧成温度为1230~1280℃,烧成质量不及白瓷和影青瓷.  相似文献   

4.
5.
6.
浅议间歇式燃气窑詹建平于重湛自从九十年代初,间歇式燃气窑在国内面世以后,近几年来,在陶瓷生产领域迅猛发展,几乎遍及各产瓷区及制瓷单位。从一般意义上说,间歇式窑炉能耗比连续式隧道窑大,因此使得间歇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但自从节能型间歇式燃气窑这一窑炉...  相似文献   

7.
8.
柴窑刍议     
刘涛 《景德镇陶瓷》1994,4(2):45-47
  相似文献   

9.
轻质窑车     
李亚莉 《中国陶瓷》1991,(1):39-43,18
一、前言目前,国内陶瓷隧道窑中广为使用的窑车车衬系采用普通耐火砖和隔热材料砌筑,这种窑车结构笨重,烧成周期长,不利于快烧,而且车下温度高。一般认为理想的窑车应满足下列因素:低蓄热;高绝热;结构轻便;高强度;密封性好;易于安装;运行灵活等。近年来,国外在促进窑车更新换代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了许多新型窑车。以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借助对应分析方法研究耀州古瓷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93个耀州窑瓷肥与83个耀州窑瓷釉的化学组成数据分别进行了对应分析。结果发现耀州古瓷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瓷胎与瓷釉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特点,这表明它们的制作原料及配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瓷器的发源地,作为我国南方青釉瓷产地的代表,已先后创烧和发展了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著名的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等享誉中外的青釉名瓷.在本工作中,采选了这3类青瓷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64件标本,对这些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工艺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等数据处理方法,展现了3类青瓷各自不同的元素组成模式和显微结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南方3种青釉名瓷的相互关系和工艺演变.  相似文献   

13.
谢海泉 《中国陶瓷》2007,43(11):83-84,79
主要探讨有关古代名瓷的品名称谓的用语规范问题。文章从术语运用的角度切入,针对古代名瓷的赏、评、鉴、藏、展、售活动中品名标称的文字表达现象进行微观研究,并通过与古代青铜器、陶艺茶具的多层比较,归纳出对古瓷约定俗成的称谓规范,可供业界人士参考,对大众审美也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用XPS测定汝瓷月白釉挂红中Fe和Cu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俭  赵海雷 《中国陶瓷》1995,31(5):27-30
本文针对前人对铜红釉和钧红着色的不同研究结果,选用XPS对铜和铁在釉中存在形态进行了测定,得到了汝瓷月白釉挂红中着色元素Fe和铜的XPS曲线,由测得电子能谱与其标准谱进行比较得到釉中Fe是以FeO,Fe3O4和Fe2O3多种氧化物着色,且以Fe3O4为主;而Cu则是以CuSiO3形态存在,实验没有发现一价铜的2P3/2电子谱。文章进一步用热力学分析了汝瓷月白釉挂红的烧制工艺,得到与以往用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淄博坡地窑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片、施白化妆土瓷片进行了研究,胎体吸水率和显气孔率均较高,显示了其烧结温度偏低,对胎体和釉层的X射线衍射和显微结构分析,瓷胎中主要含有莫来石.α-Fe2o3、石英等晶相。釉为石灰釉,其原料矿物组成属于CaO-Al2O3-SiO2系,釉与胎之间形成一中间层,中间层中主要有钙长石和α-Fe2O3晶体。  相似文献   

16.
从工艺技术论越窑青釉瓷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治  邓泽群  吴瑞 《陶瓷学报》2002,23(3):201-204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因素有关,但它的工艺技术也应在它的兴衰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在对各地历代越窑出土的瓷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它的工艺技术角度讨论它的兴衰,越窑青釉瓷所用的原料始终没有多大变化,其中Fe2O3和TiO2的含量都比较高,致使胎呈不同程度的灰白色,釉呈青中带黄或灰的色调,更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CaO,较低的K2O和Na2O。遂使它只能是薄层的玻璃釉,无法取得莹润如玉的效果。越窑青釉瓷的烧成温度则变化较大,低者只有1050℃,而高者可达1310℃,在刚兴起的东汉由于所用龙窑较小,其长度只有10m左右,其烧成温度可达1300℃,而到了宋代,由于龙窑的长度已增加到50m左右,致使他的烧成温度只保持在1100℃左右,这样的烧成温度对越窑青釉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越窑青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制工艺的实际情况和变化以及宋代其它名瓷的兴起就在越窑青釉瓷兴衰的全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勐  邬德慧 《中国陶瓷》2004,40(6):55-56,59
本文对发端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的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形式、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民窑的发展与官窑的关系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和探索。肯定了官窑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逾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烧制技艺,这项技艺已成功入选人类非遗。本文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龙泉青瓷整个制瓷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探讨了龙泉青瓷昔日辉煌及衰落的原因,旨在对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归纳了当今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 ,对窑炉产业提出了的新要求 ,分析了某一新型窑炉的特点 ,对发展我国陶瓷窑炉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鸿喜 《陶瓷学报》2001,22(2):84-94
论述了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工艺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对景德镇陶瓷发展及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做出的积极贡献,论证了传统手工圆器制瓷与明代民窑青瓷绘艺术风格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学习、继承传统的手工圆器制瓷对当代生活陶艺的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