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明  李亮  李星 《供水技术》2013,7(1):14-17
以沉后水为原水,研究了方型超滤膜装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跨膜压差和温度均对膜通量产生影响;随着累计过滤水量的增加,跨膜压差增大;超滤膜组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很好,出水浊度在0.007~0.12NTU,且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超滤膜组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CODM。去除率不足14%。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膜技术标准的数量分布,分类归纳了分离膜技术指标,总结了膜及膜组件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存在问题,汇总了膜产品装置标准,分析了超滤膜截留性能及微滤膜孔径测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膜技术标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Filcore七孔超滤膜深度处理黄河水的效能。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中试,膜组件运行稳定,在产水量为4.2 m3/h、进水浊度约为4 NTU的条件下,七孔超滤膜的出水浊度基本在0.2 NTU以下,出水SDI值基本在1.2以下,跨膜压差保持在0.02 MPa左右,膜通量为84 L/(m2.h),产水率达91.7%以上,且电耗和药耗都较低(电耗仅为0.103 kW.h/m3),膜组件未出现气泡、断丝等现象。由此可知,Filcore七孔超滤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和透水性,且膜丝的机械强度较高,出水水质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用于黄河水的深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超滤(UF)膜组件的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污染的范围。利用几种化学药剂对聚砜超滤膜有机污染造成的堵塞的清洗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UF件的有机污染行为及膜组件污染物的去除。实验证明NaClO,H2O2和NaOH对于UF膜的有机污染去除都有一定的效果,其中H2O2的去除效果最好。控制原水的PH值有利于减轻膜污染。同时,以NaOH/NaClO及NaOH/H2O2水溶液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膜的蛋白质污染的去除也有很好的效果,能够使超滤膜的渗透水通量恢复到初始值。同时还对UF膜的有机污染形成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滤膜过滤粉末活性炭预处理长江水和混凝沉淀预处理太湖水的上清液试验,比较各工艺中有机物极性含量的变化,结合膜的扫描电镜照片,探讨粉末活性炭和混凝沉淀预处理技术对膜污染的减缓作用。结果表明,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亲水性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超滤膜分别过滤经20 mg/L投量的粉末活性炭预处理的长江水样和25 mg/L投量的聚合氯化铝预处理的太湖水样时,相比直接过滤2种原水,超滤膜反洗后膜通量可有效恢复。粉末活性炭和混凝沉淀预处理后,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较松散,易被周期性反洗排出膜组件,滤饼层可阻止疏水性有机物直接沉积在膜表面,减缓超滤膜污染,同时也可提高超滤膜出水的化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滤膜技术经济指标,构建旨在进行膜组件选取的指标体系与中试框架,为用户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选择膜组件提供了参考。其中,膜组件选取指标体系分为四级,第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性、安全与环保、质量保障三方面内容,由多项二、三级指标量化支撑,技术指标处于体系的第四级,可作为区分产品性能的具体指标参数。依据欧洲市场调查数据,对膜组件选取指标体系中涉及固定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指标点进行了重点分析,明确中试需要注意的关键对比参数。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超滤膜水处理中试对比试验的基本原则与试验构架,进而以膜组件性能对比试验为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性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技术与装备在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和市政供水达标深度处理方面均有很大的应用市场。新开发的嵌入线增强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所制成的膜组件用于浸没式超滤和膜生物反应器,不会产生常规中空纤维膜的断丝现象,较大程度地保证了运行过程中出水的澄清度,保障了处理过程实现长期运行的可能性。介绍了嵌入线增强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在给水深度处理和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所开发的嵌入线增强中空纤维膜及其组件具有较高拉伸强度,保障过程运行的稳定性特色。  相似文献   

8.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把溶液滤过、分离、浓缩的膜透过分离技术,超滤膜技术是对传统水处理技术的继承和创新,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超滤膜技术不仅在工业领域应用较广,在环保工程水处理领域也被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超滤膜技术的特点,探讨了超滤膜技术在环境保护工程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后,我国自来水标准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达到这个标准的水完全可以直接饮用。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成千上万个自来水厂要改造,超滤膜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VC超滤膜分离过程是以带有极细孔径的膜为分离介质,在膜的一侧加以压力推动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目前超滤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化工、制药等  相似文献   

10.
给水工程中的超滤膜处理工艺控制过程比较复杂,自控系统的编程、调试和网络架构等直接影响到超滤膜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廊坊市地表水厂一期工程规模为15×104m~3/d,采用超滤膜工艺,其控制流程包括膜池过滤控制流程、维护性清洗控制流程、恢复性化学清洗控制流程、膜完整性检测控制流程。2016年底投入运行以来,超滤膜池自动运行稳定,既保证了产水水质,又提高了运行效率,可为同行业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浸没式厌氧双轴旋转膜生物反应器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问题,开发了一套内置双轴旋转膜组件的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容积为120 L,内装填平板超滤膜.膜组件采用双轴同向旋转,由膜旋转形成的湍流可减缓膜表面的浓差极化及凝胶层的形成,从而有效控制膜污染.与传统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相比,该工艺具有结构紧凑、除污效果好、能耗低和可大幅度减轻膜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源水质特征,构建了微絮凝+超滤一体化装置,分别选取了内压式和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开展中试对比研究,探讨了两种超滤膜装置的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和产水回收率等。结果表明,内、外压超滤装置对浊度、CODMn、低浓度氨氮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出水水质均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内、外压式膜组件同步运行时的膜比通量(SF)都比较稳定,内压式膜组件的SF是外压式的两倍多,跨膜压差(TMP)受温度影响较外压式小,运行压力约为外压式的一半;单个过滤周期中内压式膜组件的SF衰减速率是外压式的3倍多;虽然大水流高强度冲洗以及酸碱交错化学增强反冲洗(CEB)的方式能够替代外压式的气擦洗,但也增加了耗药量并使得产水回收率较外压式低5%;当原水水质较好时,考虑SF、运行压力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可优先选择内压式膜组件,但必须加强超滤前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膜污染一直是阻碍超滤工艺应用的瓶颈性难题。通过超滤试验研究了天然水中钙离子浓度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浓度增加促进了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增长,同时加重了超滤膜的浓差极化阻力、水力可逆阻力和水力不可逆阻力。此外,钙离子浓度增加会加强超滤过程的浓缩效应,并促进膜表面滤饼层的形成。钙离子浓度提高提升了有机物Zeta电位,增加胶体粒径尺寸,进而提高超滤膜对有机物的截留率。同时,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提高了反冲洗和化学清洗洗脱液中腐殖酸类和蛋白质类有机物的浓度,说明钙离子能够强化有机物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超滤膜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4.
磁化-超滤工艺的防碳酸钙沉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拟矿泉水溶液以一定的流速通过正交磁场和超滤膜循环处理 ,考察了原水、透过液、浓缩液的 pH值、电导率和Ca2 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磁化与超滤协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和延缓碳酸钙沉淀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太湖水高藻期水质特征,以超滤膜为终端处理技术,前端有混凝沉淀技术、预氧化技术或吸附技术,形成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膜、高锰酸钾-混凝-沉淀-超滤膜和高锰酸钾-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碳-超滤膜3组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浑浊度均低于0.1 NTU,藻类数量控制在2.5×104个/L左右,其它检测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高藻水中有机物以疏水性有机物为主,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有效的超滤膜前段处理技术降低进入膜组件的疏水性有机物,缓解高藻期超滤膜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从超滤膜技术的分离原理、超滤膜组件以及超滤膜的优势等方面对第三代饮用水处理工艺——超滤膜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超滤膜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指出了超滤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膜技术近几十年飞速发展,但困扰膜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膜污染。有效控制膜污染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而改善膜的亲水性是减少膜污染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将表面活性剂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到铸膜液中,成功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气泡的产生与稳定性受控于液相表面张力的大小、气泡的液膜强度、气体的透过性以及液膜的静电作用等。表面张力是影响表面活性剂引气能力的关键指标,而增稠剂可有效改善高海拔地区引气混凝土的引气效果。利用界面化学理论,能够系统地分析、解决混凝土气泡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空内压超滤膜丝的运行数学模型与模拟软件,计算得出了稳定状态与污染状态下膜丝透水系数的衰减程度。明确了稳定状态与污染状态下,膜丝长度和给水温度对膜丝单位通量能耗与通量均衡程度的影响。分析了长膜丝或长组件采用双端给水运行方式,对于提高通量均衡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闽江水源水,选取了三种材料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开展中试研究,构建了混凝+超滤一体化装置,探讨了膜材料对超滤装置的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清洗方式和产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醚砜(PES)膜组件的亲水性和热稳定性较好且膜孔分布均匀,使其膜比通量(SF)是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腈(PAN)膜组件的两倍多、跨膜压差(TMP)受温度影响最小;运行压力低使其在能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PES内压膜耐酸碱性较强,其酸碱交错化学增强反冲洗(CEB)的方式能够替代柔性较好的外压膜所采用的气擦洗,但也增加了耗药量并使得产水率较另外两者低1%以上;单个运行周期内PES的纳污能力不如外压式,单个过滤周期中PES膜组件的SF衰减速率是PVDF和PAN膜组件的4~11倍;三组超滤装置出水的浊度、CODMn、氨氮均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针对闽江水,当原水水质较好时,考虑SF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可优先选择PES膜组件,但应根据原水水质需要加强超滤前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