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京杭运河扬州段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京杭运河扬州段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杭运河扬州段上游水质明显好于下游,上游7个断面全部为Ⅰ和Ⅱ类水质;而下游6个断面全部为Ⅳ和Ⅴ类水质。影响运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COD、TP和NH3-N,沿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仍然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治理工作中,只有加大对下游运河市区段水质的治理力度,才能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 管理的主要任务 1 环境保护 1.1 水环境治理 1.1.1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支流截污、码头搬迁、底泥疏浚、综合调水、两岸整治等工程,期末华漕下游段(华漕至河口24km)水质达到5类水标准以上,华漕上游段(华漕至赵屯29km)水质达到4类水标准以上,两岸河滨绿化初具规模。 1.1.2 中小河道整治 中心城区河道整治完成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合肥市王建沟流域综合整治(DBO)项目为例,坚持水质目标和问题导向,提出分期治理、工程措施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思路,水质提升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旁路处理+生态修复+曝气增氧+活水循环”的工艺路线,确保考核断面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该案例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镇江虹桥港源头黑臭水体治理需求,开展了虹桥港服务范围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源头低影响开发(LID)改造、过程管网转输调蓄和末端灰绿蓝生态处理的系统性治理方案,并进行了相应工程设计。详述了工程运行工况模式、主要处理设施和构筑物的设计参数以及工艺特点。工程完成后河道源头黑臭消除,河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片区实现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景观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市江宁区杨家圩河道为例,通过对河道周边排口、水质等状况进行调查,探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方案设计及工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河道采取控源截污、集成式生物强化系统、多功能综合生态湿地、水下曝气复氧、生态组合修复以及环保清淤等综合整治措施,河道水质指标均有极大改善,溶解氧浓度从均值0.48 mg/L上升到均值3.04 mg/L,提升了5.96倍,而氨氮、总磷和COD分别平均降低了66.94%、78.73%和57.84%,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新华水库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针对该流域外源污染持续输入且截流困难、内源污染缺乏治理、各行政区域间缺乏联动机制等突出问题,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质目标下,介绍了整治工程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思路,从源头控制、中间处理、末端修复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流域的工程整治措施和强化流域联动协调等非工程措施,以期为山地城市跨区域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受污染景观湖的治理,是提升城市整体水环境质量面临的重大挑战。深圳市荔枝湖为人工景观湖,湖水为地表Ⅴ类水质,通过制定“岸水统筹、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清淤、生态修复、应急保障恢复和长效运维”五大工程措施,实现了湖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九江市十里河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内河,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下游7.20 km河道被确定为黑臭水体。十里河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工程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为主要措施,通过源头小区改造、二级管网及截污管新建及修复、调蓄池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清淤、水生态系统构建、补水活水等工程措施的实施,十里河黑臭现象全面消除,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此外,本工程实施后,小区污水系统出口COD浓度明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生态效益充分显现,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九江市十里河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内河,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下游7.20 km河道被确定为黑臭水体。十里河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工程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为主要措施,通过源头小区改造、二级管网及截污管新建及修复、调蓄池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清淤、水生态系统构建、补水活水等工程措施的实施,十里河黑臭现象全面消除,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此外,本工程实施后,小区污水系统出口COD浓度明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生态效益充分显现,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五家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工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观河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中,通过对五家堆的废弃池塘改造,建设了五家堆人工湿地系统。对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进行了工程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在公园水体中培养了完整的微生物食物链,既弥补了湿地依靠水生植物治理水体作用缓慢的不足,又解决了工程治理污染水的动物食物链不尽完善的缺陷,使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成为滇池沿岸湿地整治水环境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某河道为饮用水源地水库入库河流,由于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入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为有效控制和治理河道面源污染,启动了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根据流域面源污染源分布特点,进行分类、分区的综合整治:清水产流区设置截洪沟将山体干净的初雨直接导入水库;污控净化区内上游居住区、工业区设置初雨径流的调蓄和处理设施,下游农田区设置生态沟渠和滞留塘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出流缓冲区,采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建设生态型护岸,削减入河面源污染负荷;入库段设置入库库湾林和水库前置库,最终确保入库水质达标。工程完工后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河流入库水质已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丁山河重污染河流水环境整治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丁山河流域深惠交接断面水环境压力,保障东江饮用水安全,改善流域内水环境质量,开展了丁山河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工程设计规模为4×104m3/d。在河道设橡胶坝拦截,受污染河水经泵站提升进入河道旁路净化处理系统,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净化处理后回补河道。详述了工程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工艺特点。该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能效好,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保障了下游水体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3.
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阳澄湖湖体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维持在Ⅲ类、总氮指标长期为劣Ⅴ类、总磷指标为Ⅳ~Ⅴ类,湖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地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分析表明,该流域水质恶化、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给流域带来的巨大压力;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作为主要的氮、磷排放源未引起足够重视;已有的研究多按政府职能分别立项,以流域为对象的一体化系统研究不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协调不够等。针对阳澄湖水环境整治的紧迫性,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措施、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此外在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强调了同步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坪山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水质达标为目的,采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上洋污水处理厂尾水并回补于河道,在河道两侧建设了深圳市最大规模的人工湿地(旱季处理规模为12. 65×10~4m^3/d,雨季规模为16. 55×10~4m^3/d)。采用蚝壳、沸石、粗砂等混合材料作为湿地填料,美人蕉、蜘蛛兰等兼具水处理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土著植物作为湿地植物。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湿地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对坪山河干流的水质保障和景观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该工程是污水处理厂厂外提标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平原感潮河网水环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平湖市平原感潮河网复杂的水文和水质特点,应用MIKE系列软件,建立了能客观反映感潮河网特征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并将其用于平湖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以主要污染物氨氮、COD、TP的实测数据为依据,计算出达到水质改善目标应削减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平湖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受上游来水水质的影响显著,加强基于水环境改善的区域合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开展了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并建成示范工程3项。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采用了投菌/浮床/沉床/人工湿地工艺,津河/卫津河示范工程采用的是化学/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集成工艺,梅江生态园采用了人工湿地/稳定塘/循环河道旁路生态修复技术。各示范工程均稳定运行6个月以上,且处理效果良好,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和梅江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津河/卫津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17.
1一期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1干流水质主要指标年平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景观标准 由于苏州河整治一期工程坚持了截污治污、重在治本的原则,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以后,水质主要指标逐年好转.以历年来黑臭最严重的武宁路桥断面为例,2002年与1998年相比,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均下降了60%以上,溶解氧(DO)增长了90%,基本达到了国家地表水V类水(景观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苏州河,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市重要的自然地表水体,全长125公里,市内长度53.1公里,市区段23.8公里.1988年,为削减苏州河市区段的污染源,上海开始建设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8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启动,到1999年底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自2001年以来,通过持续实施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三期工程等工程措施,苏州河干流综合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活动强度大,汕尾市黄江河(西闸断面以上)流域存在突出的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等问题,再加上河道自净能力不足,西闸国控断面水质在枯水期为地表Ⅳ类或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COD、NH3-N、TP。为实现断面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目标,针对水质评价结果、污染源特征,系统性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采取了消除镇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等控源截污工程措施,河道清淤、支流水质净化等内源治理工程措施,以及河滨带植被恢复、河道生态补水等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实施后,黄江河入河污染物大幅削减,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西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道治理已从传统的功能治理发展为生态治理。泉州市梧垵溪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典型案例之一,其通过采取划定生态蓝线、拓宽生态河道、减少裁弯取直、砌筑生态挡墙、保护生态河床、开展清淤疏浚、截污纳管、创新支护技术、生态补水、提升景观绿化以及实施河长制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和管理措施,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水环境,既提高了防洪排涝标准、提升了水质,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