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铝加工》2011,(1):42-42
铜铝复合材料,就是集中铜铝各自的优点,利用热复合技术生产铜铝复合排、板、带等复合铜板,它是以铝为基体,外层包覆铜的双金属。国内目前生产的铜铝复合板主要是通过爆破复合,成本高、效率低,且只能生产单块板。复合铜铝排也只停留在复合铸造及热渗透轧制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电缆用铜/铝复合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用铜/铝复合带冷轧复合加工率应大于67%,合理的退火工艺为310℃×1.5h.铜/铝复合界面是通过轧制物理结合-退火冶金结合机理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铜——铝轧制复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华  姚若浩 《江西冶金》1997,17(1):26-30
研究了铜-铝轧制复合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轧前组元金属状态,压下率和温度对复合强度的影响,了解铜-铝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铜-铝轧制复合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轧前组元金属状态,压下率和温度对复合强度的影响,了解铜-铝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浇铸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并对铜铝复合材料的组织、导电性以及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双金属结合界面微观组织形貌,用能谱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铝液浇铸温度的升高,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强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复合材料导电性则出现先缓慢下降再急剧下降的趋势.在浇铸温度为720℃时,铜铝复合材料组织分布均匀,结合强度较好,导电性下降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将铜包铝复合材料代替纯铜用作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在节约铜资源方面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铜包铝复合材料的芯材性质和界面特征是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对铜铝复合材料的稳定相组成、生成条件等进行热力学计算稳态分析。铜包铝芯材6201铝合金在300℃以下,有较多的Al Fe Si相和Mg2Si相可以起到强化作用;芯材AA8030铝合金在285℃以下,可以生成较多的Al13Fe4相。Al2Cu,Al Cu和Al9Cu11等主要脆性相的生成是由Al的扩散控制的。在低温条件下,铜铝二元脆性相不易生成。在300℃,Al在Al2Cu相和Al Cu相中扩散的化学势差较大,表明Al2Cu相和Al Cu相易于在铜铝复合界面处生成。因此,控制铜铝复合界面处Al2Cu相和Al Cu相的相量是提高铜包铝界面质量和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在铜铝复合界面过渡层无两相平衡区域存在,推断从富铝端到富铜端依次主要包括了fcc(Al)固溶体、Al2Cu相、Al Cu相、Gamma相和fcc(Cu)固溶体。  相似文献   

7.
曾波  张强  邹金秀  涂昀 《中国锰业》2009,27(4):48-50
探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铝锰铁复合脱氧剂中铝、硅、磷、铜的分析条件。试样经硝酸氢氟酸混合酸分解,采用ICP—AES于同一试液中联合测定铝、硅、磷、铜。铁、锰的背景干扰采用背景校正扣除。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选择铝、硅、磷、铜的分析谱线分别为396.150,212.412,178.287,324.754nm。该法已用于铝锰铁复合脱氧剂中的铝、硅、磷、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化学法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7)为0.60%~2.6%,加标回收率在95%~102%之间。  相似文献   

8.
冷轧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钢 铜、钢 铝冷轧复合实验,即表面处理+复合轧制+轧后热处理。结果表明,复合轧制前,必须对基材和复合材料进行表面清洗,基材钢需进行表面毛化处理,要求表面粗糙度为Rz=81~101 μm,较薄的复合材料如铜、铝可不经毛化处理直接复合轧制。钢 铝无张力复合轧制所需总相对压下量为40%≤ε≤60%,钢 铜无张力复合轧制所需的总相对压下量为ε≥70%。应严格控制热处理的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保温时间过长,会削弱复合面的强度;钢 铝退火温度控制在320 ℃左右,保温时间约1 h;钢 铜退火温度在550~600 ℃范围内,保温时间约15 h。研究认为复合轧制过程中,带材之间的相对跑偏、厚度比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钨酸钠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制备钨铜复合粉末,再通过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钨铜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钨铜复合粉末的结构形貌,以及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钨铜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物性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可制得粒度尺寸约为70nm且颗粒分布均匀的纳米级钨铜复合粉末。钨铜复合粉末经加压烧结及热处理后可得到W相和Cu相紧密结合、Cu相均匀分布在W相周围的钨铜复合材料,其在热处理温度为950℃时致密度最高,达到99.2%;在热处理温度为800℃时导电率最高,达到46.5%IACS;在热处理温度为900℃时布氏硬度最高,达到HB285。  相似文献   

10.
碳钢和铜两种金属复合可制成性能优良、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品质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综合了铁铜两种金属的优点,既有铜优异的导电和耐腐蚀性能,又具有钢的高强度优势。本文介绍了铜/碳钢复合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及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铜/碳钢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铜/碳钢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抗氧化、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优良、广泛应用在通信、电力传输、军工等方面。其制备方法中,电镀法无氰镀铜安全性高,得到的镀层致密平整、光亮均匀,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低,会影响界面处结合的稳定性;固-固相爆炸复合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为严格,且炸药的选取用量、板间距难以精确把控;利用轧制复合工艺复合的金属材料不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抗扭转性能较弱;粉末烧结法粉体的质量难以保证,且工艺流程复杂,周期较长,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固-液相复合法复合的材料界面结合处容易出现夹杂、微孔等缺陷,降低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水平连铸生产铜包铝铜带为例,简述了铜包铝用纯铜带的生产实践,并对生产容易出现的影响铜带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缺陷问题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钛铜复合棒研制开发及发展历程,并介绍了钛铜复合棒的主要性能,以及钛铜复合棒的标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铜包铝紫铜带因端面未进行钝化处理,在生产或贮存时端面易发生氧化,影响后续包覆焊接质量。由此衍生的质量问题,不仅导致所生产的铜包铝线其铜层与铝芯不能牢固结合,后续拉拔极易剥离或断裂,使用中极易造成安全事故。本研究从生产工艺的角度,分析了铜包铝紫铜带端面氧化变色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氧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铜包铝线已广泛应用于同轴电缆,但目前对铜包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铜包铝设备的使用和机理上,而忽略了铜带的成形对其质量的影响.本文在介绍了包覆焊接法生产铜包铝线的优点和它的工艺流程的同时,分析了在铜包铝线的包覆焊接前铜带的成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钛-铜复合棒的主要生产方法及其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介绍了拉伸法、挤压或挤压 拉伸法、爆炸或爆炸 轧制法等钛铜复合棒材的生产方法及其基本特点。并分析了生产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爆炸焊接技术制备的钛/铝复合板可兼具钛合金耐腐蚀性和铝合金低成本的优点。对钛/铝复合板爆炸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论述了炸药种类、质量比R、基覆板间距及爆炸焊接窗口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钛/铝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钛/铝复合板结合界面的主要因素——金属间化合物种类、扩散层和界面波形;对钛/铝复合板硬度、抗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及拉伸断口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最后,指出了钛/铝复合板爆炸焊接工艺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酒钢炼轧厂板坯连铸机的使用现状,研究了板坯连铸机结晶器铜板镀层剥落原因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电子封装用导电丝材料及发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田春霞 《稀有金属》2003,27(6):782-787
介绍了电子封装材料中用于引线键合工艺的几种主要导电丝材料,包括金丝、铜丝和铝丝。对金丝的种类、工艺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铜丝的几种主要工艺;并对铝丝进行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9.
Stainless steel (S S)/carbon steel (C S) clad plates were generated by means of the all-around weld of interface and vacuuming (AAWIV) followed by hot rolling, wherein AAWIV was utilized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rface oxidation during hot rolling. The structure near the interface was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 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S/CS clad pl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and shear as well as bend tests. The SS/CS interface is relatively flat and no visible separation appears. Line scanning analysis shows that diffusion of Cr and Ni from SS to CS and C from CS to SS occurred during bonding. Higher dislocation densities are observed in both layers of parent plates adhering to the interface. The SS/ CS clad plates reveal higher yield, tensile and shear strengths. Both macroscopic delamination at the interface and fracture of base CS as well as intergranular fracture appearance of flyer plate are observed in the tensile test. The shear specimen fails in a ductile manner and the bend specimen tested shows no visible crack at the interface. Taking both interracial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to account, the SS/CS clad plates exhibit sound bonding by the process of AAWIV and hot rolling.  相似文献   

20.
铜包钢接触线属于高速铁路建设急需的产品,该产品的制造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在采用连续挤压包覆技术生产铜包钢接触线时,钢丝的预热温度对产品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感应加热理论和热传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钢丝感应加热时的温度场模型,定性、定量地研究了表面比功率、表面功率、加热速度、钢丝直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钢丝运行的在线加热建立了感应加热的热计算模型,实施了钢丝连续运行感应加热的计算和自动控制,在铜包钢接触线制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