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及我国南部等热带或亚热带沼泽湿地,后来才逐渐传至世界各地,现在各大洲都广有栽培。芋,我国古代也称莒、蹲鸱、芋魁、蕖、土芝等,俗称毛芋,在民间亦有称芋之母本为芋头,子芋为芋艿、芋奶、芋儿的。芋在文献记载中较早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岷山之下沃野千里,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里也有诗云:“深夜一炉头,浑家团坐,芋头时正熟,天子莫如我。”可见,质地细腻、滑软鲜嫩的芋,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食的美味。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驯化,如今芋已…  相似文献   

2.
3.
    
雨后春笋 笋是竹的短缩肥胖大芽,是一物两名,竹初生在地上时的嫩芽叫笋,笋伸长了叫竹。十日为一旬,古人造字,认为笋萌芽后一旬以内是筍(是笋的异体字),一旬以外就变成了竹。所以,筍字是从竹和旬相结合而成的。 笋出土后生长迅速,一棵树生长成材要十年或几十年,也不过十余米高,但是笋出土后不消2~3个月,就可长高10多米。特别是春天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园圃种植业已相当发达,人们开始大量栽培药材作物,以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人们培植药用植物的同时,发现许多药用植物的嫩芽和嫩叶可以当作蔬菜食用,于是不断采摘,用之于饮馔烹调之中,这便是古代史籍中所说的药苗。 在唐代的农田垦植当中,药圃占了一定的比例,凡是耕作之处,总有药用植物的栽培。《白氏长庆集》卷一六曾说当时:“药圃菜园为产业。”足见唐代的药材种植已经形成相当可观的规模。另如杜甫《太平寺泉眼》诗云:“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王  相似文献   

5.
食书斋     
《中国烹饪》2009,(11):124-12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餐饮业活跃着“八大金刚”,他们在烹饪教学、烹饪理论和餐饮文化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子辉先生就是“八大金刚”之一,仅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就达80多篇,编撰的饮食烹调专著20多部。  相似文献   

6.
食事     
《美食》2010,(3)
数字新闻万元三亚酒店标间破万元今年1月以来,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消息传开,作为中国传统冬季旅游热点地区,海南愈加热络。三亚作为热中之热,1月三亚机场旅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进入2月,春节黄金周提前报到,旅游景区日日火爆。记者除夕夜近12点抵达三亚,感受到两种不同景象:高档旅游区亚龙湾在夜色下很安静,途经的酒店门庭稀落。据一位业内人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饮食发展史上,以动物的血制作各种各样“血”食,可谓屡见不鲜。 广西“鸭血粑”。广西龙胜、三江等地侗族民间,杀鸭前先将糯米盛入一空盘内,杀鸭时将鸭血淋在糯米上,使鸭血盖过糯米,煮熟冷冻后,用刀切成片状,放汕、盐、葱、蒜等配料在锅里烩制即成香味扑鼻、咀嚼有味的鸭血粑。  相似文献   

8.
9.
庄淑良 《四川烹饪》2005,(12):18-18
当前,食品雕刻技艺发展较快,无论是在原料的选用上,还是在作品的设计创意方面,以及雕刻的技术手法上,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人却经常把根本不属于烹饪原料的东西用于食品雕刻了,比如最近几年兴起的泡沫雕,本人就认为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广元干豇豆腊肉 笔者最近偶然吃到了广元的“干豇豆腊肉”,竟发现其味堪称川中一绝。 广元境内秦岭、大巴山纵横。居住在山区的山民们,多以麦秸、豆秆、包谷秆及松柏、青杠等树枝为燃料。每到冬季,山民们便将一块块肥瘦相间的猪肉经腌演后,悬挂在柴灶火门的上方。一到煮饭烧火时,柴灶中的火苗及浓烟便对猪肉烟熏火燎,将猪肉表面熏得一片烟黑。 久经烟火“考验”的腊肉,洗净后表面色呈金黄,刀切面则呈鲜红色。下锅一煮,香气飘出老远。广元的饭店酒楼制作的“干豇豆腊肉”,就取材于这种当地山民按传统方法熏制的腊肉。 “干豇豆腊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宋代家具桌、椅、凳、墩、床、抽屉厨原型剖析,总结出宋代家具特点,结合现代家具设计手法,提炼宋代家具原型对现代家具设计启示的思路,并结合现代家具的形式和功能需要,进行现代家具的设计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宋代佛塔元素的分析,整理和归纳了宋代佛塔元素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并通过设计实例分析了宋代佛塔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通过复制和仿制的方法,保持佛塔元素的独特艺术性,提炼出佛塔元素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根据服装自身的特征及时代要求,提炼出新造型、新图案、新色彩搭配,主要运用联想和变形方法,进行重新组合和创新设计,且灵活运用佛塔元素中经典而实用的理论原则。设计出的服装作品既有佛塔特色造型又有佛教鲜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宋代家具样式的形成深受当时的审美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论是家具工艺,还是家具装饰上都深深地烙上了宋人平淡美的审美价值观和格物思辨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淮盐生产在宋代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着从文献记载的角度,探讨宋代淮盐生产中,在兴复盐课、大秤斤重、对亭户生活的安恤、提供资金支持、兴修水利、严格实行盐官制度等方面得到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宋代艺术缂丝设色的审美特征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论证宋代艺术缂丝设色的审美特征,首先运用数字化采集方法获得本案例中每个作品的色卡,其次将采集色卡植入色调图,根据其在色调图中的分布情况计算出其色相、纯度、明度和冷暖的数据比例;然后结合宋代审美理论分析这些作品在设色、用墨、调性等方面的用色规律,总结宋代艺术缂丝的审美特征以及从富丽精致向墨色淡雅色彩审美转变的内在关系。指出在宋代理学和道学的综合影响下,虽然富丽精致和水墨淡彩2种色调并存,但文人化审美倾向逐渐占据上风,引领宋代艺术缂丝的色彩审美由金碧辉煌逐渐转向恬静、清新、雅致的美学风格,抑彩杨墨的色彩审美倾向开始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6.
金银见钱关子是宋代印刷发行的最后一种纸币.在这里,笔者从历史文献入手,对宋代关子的概念、源流,金银见钱关子发行时间、背景、发行目的、主持者、版式、发行量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公认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最早的纸币诞生于中国北宋时期.宋代纸币发行延续了250余年,品种繁多,发行量极大.宋代纸币印刷工艺发达,已大量采用金属版,主流纸币的印刷版数多达6~10块,采用彩色套印技术;宋代纸币印刷业规模庞大,也带动了造纸、制墨等行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纸币印刷是宋代印刷业的主流,纸币印刷工艺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印刷工艺.由于目前没有发现宋代纸币实物,仅发现数种印刷版,它们成为探索宋代纸币印刷工艺的最佳实物资料,在印刷史研究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宋代开始,人们由席地而坐全方位地过渡到垂足而坐,作为具有承前启后之势的宋代家具,真正开启了使中国人普遍垂足而坐的时代。因此,宋代家具研究对于中国家具文化的探求来说有着起承转合的重要意义,这在《中国宋代家具》一书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薛冬梅  赵丰  赵安如  王淑娟 《丝绸》2022,59(2):145-151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一双丝质“编织鞋”,其制作技艺精巧独特,令人称奇。文章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分析、推理验证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其各部分基本特征;然后将“编织鞋”与其他古代鞋履进行比较,宏观上推测其制作方法,进而转入微观视角,绘制鞋面组织结构图,推测鞋面成形工艺;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赵伯澐墓“编织鞋”实际是采用了满地环编绣的装饰技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编织鞋”。通过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启发当代织绣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阐述明清家具的符号形式,从符号的角度来探讨明清家具,希望能够为中式家具设计带来一些新的观念。根据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者三个研究层面,并且这三个层面与明清家具符号系统有较接近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将这三部分引入明清家具的设计符号方法中进行对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