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般性汇流模型既反映了洪水的传播位移作用,也反映了调蓄滞后作用,并利用系数A反映河道入渗入区间入流的综合影响,解决了区间入流及河道汇流入渗的问题,属于概念性模型的一种,具有半推理半经验的性质,参数确定采用了推理与资料相结合的办法,亦属于经验性处理的方法。该模型应用在海河流域大清河北支的流域汇流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般形式的流域汇流模糊系数非线性微分动态模型(FNLDDM),提出了线性模型计重要度误差最小二乘法,并与非线性规划相结合,优选模型参数,详细研究了二阶模型-FNLDDM(2,2)的参数识别与预测,经用于清河水流域的汇流预报,取得了满意成果,初步表明FNLDDM模型是描述雨洪非线性关系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3.
4.
5.
6.
山溪性大 域河流水情预报工作内容较多,经验产汇流预报精度低,理论产汇流预报计算量大,难以保证实效,而其它预报难以满足防汛对预见期的要求。计算机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水文预报的社会效益,为防汛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依据。本文以雅鲁河。诺敏河嫩江及两大主要支流水清预防为例,介绍了电子计算机在产汇流预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加里宁—米留柯夫型流域地貌汇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概念性流域地貌汇流模型的一般理论,建立了加里宁-米留柯夫型流域地貌汇流模型、推导了三级、四级和五级流域的瞬时单位线,并分析了模型参数对瞬时单位线的影响,用内罚函数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实例检验,模型似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洪水预报是防洪决策的重要环节之一,亦是非工程防洪措施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海河流域洪水预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在防洪工程“全面恢复,重点提高”的基础上,尽快提高海河流域的洪水预报能力,达到保安全,多蓄水的目的。1 基本情况海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春旱、秋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中部地区是指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河的中下游地区。年降雨平均在400-7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6-9月份,特大暴雨和特大洪水一般都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此期间的暴雨量大,强度也大。 廊坊市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分析,初步摸清了暴雨径流参数、产流方式以及单位线型变化的规律,并逐步摸索到确定暴雨径流参数、产流方式和单位线不同线型的方法,经过5年的验证实践,证明洪水预报计算精度大大提高了。 一、流域最大初渗是变动参数 流域最大初渗是指在流域内从入春至发生暴雨之前无有效降 相似文献
11.
多输入单输出逆高斯分布流域汇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逆高斯分布应用于由水库和区间组成的复杂的流域汇流系统,并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逆高斯单位线模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并对沾益流域的雨洪资料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文系统模型在大流域汇流演进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流域汇流水语言演进计算当中应用系统模型(TLR、CLS、LPM等)较之概念性模型具有使用资料少,求解简便,可用严格的数字方法优化出多个输入的脉冲响应,其输入可为流域内的降雨,上游流量过程,输出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安康流域汇流演进计算采用(CLS,LPM,TLR)系统模型对洪水及径流进行了模拟,较好地处理了分散入流及响应函数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两式中 Q(t)为地下水出流量,[L]~3[T]~(-1);L为流域宽度,[L];q为单位度宽上对地下水瞬时补给的强度,[L]~2[T]~(-1);μ为含水层的给水度;K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L][T]~(-1);h为含水层的平均水深,[L];π=3.14159…;t为时间。参数J显然也具有时间因次。 相似文献
14.
从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地下水汇流及河流-流域模型三个方面,总结了近20年来流域汇流理论与计算方法,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若干进展,并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5.
16.
在流域汇流研究中,纳什(J.E.Nash)瞬时单位线模型存在两个问题:(一)将整个流域的净雨置于流域上游顶端不甚合理。(二)纳什模型建立在“迅发”理论的基础上,仅仅考虑调蓄场的作用,而忽视了水体的推移,这与洪水波在河道里传播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即使在水库库区,也仍然存在着传播时间,只不过在水库调洪演算时,由于传播场的作用较之调蓄场的作用为小,从而忽略了传播场的作用。这里,我们提出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总结了突发洪水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指出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产流计算和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是雨强,而流域的前期土壤湿润条件则居次要地位。为此,本文提出了以雨强为参数的Horton型降雨损失率公式,用于进行产流计算,利用经验单位线预报突发洪水的过程,经在尚义小流域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