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IPv4面临的网络地址枯竭的问题,IETF提出了很多方案,其中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案。NAT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NAT,另一类是NAPT。与基本NAT相比,NAPT具有更高的地址利用率,目前采用最多是NAPF。对目前的NAPT原理进行阐述,并分析目前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研究及其在防火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福建电脑》2008,24(5):94-95
本文介绍了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的工作原理,对三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地址NAT和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进行了讨论。对NAT技术在防火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对NAT技术在防火墙中应用的安全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NAT的功能是将企业的私有地址IP地址转换为Internet公网上可识别的合法IP地址.本文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 6.2模拟器中NAT技术实现内外网访问的实验设计,讨论了路由器中三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NAT、端口复用NAPT)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NAT技术是IETF提出的有效解决IPv4面临的网络地址枯竭问题的方案之一.由于传统的基于GP-CPU或ASIC的NAPT处理复杂、负荷过重而造成性能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网络处理器IXP2400的NAT/NAPT的实现方案,并设计、实现了基于两块Intel IXP2400所组成的具有安全防火墙功能的NAT系统.针对该NAT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它实现了基于有效的全局地址或用户配置的饱和度来执行NAT模式与NAPT模式的动态切换,而且能够支持六十多万并发TCP/UDP的连接容量与全线速为2Gb/s以太网连接速率,同时又成功地实现了网络地址复用,有效地提高了NAT/NAPT的操作速度,克服了传统NAT实现方案中的性能瓶颈.  相似文献   

5.
网络地址/端口/协议转换(NAPT—PT)是在AIPv4向IPv6过渡阶段实现纯IPv4和纯IPv6节点间互通的一种机制,如何提升IPv4/IPv6转换的性能是关键.本文给出了在Intel IXP1200评估板上通过采用硬件流水线技术实现的高性能转换网关系统设计.通过与PC机上运行的NAT—PT软件进行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说明基于网络处理器平台实现的NAPT—PT性能明显地优于PC上运行的NAT—PT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司靓  李昀晖  郜帅 《计算机工程》2008,34(17):123-126
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网络处理器IXP2400和GP-CPU的NAT/NAPT的实现方案,设计与实现了基于两片IXP2400和GP-CPU组成的具有安全防火墙功能的NAT防护系统。针对该NAT防护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能够支持六十多万并发TCP/UDP的连接容量与全线速为2 Gb/s以太网连接速率,实现了网络地址复用,提高了NAT/NAPT的操作速度,克服了传统NAT实现方案中的性能瓶颈。  相似文献   

7.
路由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技术,文章分析了路由器地址转换技术的基本类型、基本原理及环境配置,针对网络地址不足的现状,提供了利用路由技术将私有网络地址接入公共网络的网络方案和实现的方法,同时给出三网口路由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8.
网络地址转换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内部转换机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以及与其它网络安全技术相比的优点。并介绍了基于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防火墙的特点和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Pv6的国内外现状,并对IPv4和IPv6网络进行介绍,分析了从IPv4至IPv6过渡的3种技术: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因目前IPv4网络地址即将耗尽,校园网中的网络用户日益增多且用户属性愈发复杂,结合IPv4网络至IPv6网络过渡技术,以建立一个在IPv6环境下的校园网.  相似文献   

10.
刘云霞  王刚 《福建电脑》2011,27(9):76-77,64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以指数级速度的增长,珍贵的网络地址分配对于专用网络被视作是一种对宝贵资源的浪费。因此出现了网络地址转换(NAT)标准,就是将某些IP地址留出来供专用网络重复使用。本文将详细告诉讲述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网络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的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层的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从而保证通信的完成。而ARP欺骗则是基于ARP协议的一种攻击技术,通过将假的ARP数据包发送到局域网内,使得到达特定IP的数据包被错误送到攻击者所取代的地方。本文介绍了ARP欺骗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攻击方法,并解释了ARP欺骗的攻击范围,讨论目前已经出现的针对ARP欺骗的安全技术,通过分析和归纳,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企业中心与分支的安全通信主要利用IPSec或SSL VPN在因特网上进行数据传输。介绍了DMVPN技术的发展过程,从传统的IPSEC VPN技术演变为基于GRE技术的IPSEC VPN网络,发展到基于mGRE技术的DMVPN网络;深入探讨了以NHRP为核心的DMVPN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拓扑设计的实现;论述了DMVPN技术在企业网中的应用。采用基于单或双中心的DMVPN技术进行了静态和动态IP地址规划,并提供动态路由协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的两种地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便携式终端的迅速发展,在网络中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因其巨大的地址空间和合理的报文结构,为节点移动性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移动IPv6充分利用了IPv6协议对移动性的内在支持.介绍了移动IPv6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原理,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的本地地址和转交地址,对两种地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产生的背景,NAT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内部转换机制,NAT技术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及与其它网络安全技术相比的优点,并介绍了基于NAT技术的防火墙的特点与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中,现在大多数的高端交换机都可以支持基于物理端口配置Mac地址过滤表,用于限定只有与Mac地址过滤表中规定的一些网络设备有关的数据包才能够使用该端口进行传递。通过Mac地址过滤技术可以保证授权的Mac地址能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17.
陶志勇  王如龙  张锦 《软件》2011,(12):71-74
摘要:针对网络访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私网安全性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NAT技术的私网安全解决方法。提出的方法将NAT技术中的地址映射策略扩展到私网用户对私网服务器的访问过程中,实现私网服务器对用户的透明。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屏蔽私网服务器的IP地址,隔离基于IP地址的网络攻击,提高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日益突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自治问题和可扩展问题。采用互联网自治技术可以打破互联网的垄断控制权,按需拥有独立的根域名服务器;可以进而提出在自治互联网的基础上,采用本地网络地址为主、全局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解决IP地址匮乏的问题,从而实现互联网的自治可扩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进步。特别是目前网络信息化建设日趋深入,在创新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的过程中,在网络安全中大幅度修改了IPV6协议,结合运用了IP地址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并且融合了其他的先进技术,如NAT技术、PAT技术等,促使互联网可信度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体安全性能。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IPV6协议创新实践要点,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