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深基坑支护逆作法施工过程三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恒积大厦基坑逆作法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基坑的逆作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重点模拟了土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基坑围护墙体的侧向变形和沉降、基坑开挖中楼板的变形以及基坑土体沉降,尤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和墙体的差异沉降进行了讨论。针对逆作法特有的工程工艺分析了取土孔位置、立柱上浮、差异沉降以及围护墙侧移等工程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软土地区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立柱桩的差异沉降往往对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沿海某特大型地下人防工程施工,对其逆作法施工过程进行荷载工况分析以及结构分析,研究构筑物在下卧软土层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内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立柱桩的差异沉降对结构内力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海仲盛商业中心逆作法施工中的差异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应用逆作法施工技术施工时,随着土体开挖和上部结构的施工使得立柱桩之间以及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产生差异沉降,常导致地下室梁板结构开裂,其危害不容忽视.文中结合采用逆作法施工的上海仲盛商业中心深基坑工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逆作法施工中的结构差异沉降的特点,并根据分析结果及实测数据,从信息化施工的角度提出一些工程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控制差异沉降,使逆作法施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的监测结果,对上海某地下换乘站的逆作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和立柱)的竖向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逆作法施工中,连续墙和立柱的竖向变形分别以沉降和隆起为主。无论是节点区还是标准段,连续墙和立柱竖向变形由于受到主体结构的影响而主要发生在逆作法施工的初期阶段。有限元软件对立柱的隆起规律给出较好的模拟,但给出的隆起数值较大;由于施工工艺和质量的复杂性,对连续墙竖向位移难以做出正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上海中心裙房基坑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梁板替代支撑并采用全逆作法施工.介绍了全逆作法基坑的支护体系及施工工艺,从逆作法施工支护体系的实测数据人手,通过对立柱桩的偏位及隆沉、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的差异沉降等实测数据分析,对逆作法施工全生命周期支护体系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丁香路778号商业办公楼基坑工程采用以"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梁板替代支撑的全逆作法施工。在工程实践中,从逆作法施工支护体系的实测数据入手,通过对立柱桩的偏位及隆沉、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的差异沉降等实测数据分析,对逆作法施工全生命周期支护体系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逆作法基坑支护工程中临时立柱施工精度的控制方法,分析了立柱差异沉降的因素以及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其在施工全过程中满足精度和沉降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某高层建筑逆作法项目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逆作过程进行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对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建立了考虑土、支护结构、水平支撑体系和竖向支承系统共同作用的二维平面有限元模型,采用弹塑性的修正剑桥本构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分析了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与墙身弯矩随施工过程的变化以及地下连续墙与立柱桩的沉降及其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区采用框架逆作法施工超大深基坑工程,立柱桩与土体、框架梁支撑与施工栈桥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立柱差异沉降需严格控制。结合工程实例,采集立柱沉降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方法,绘制直观精确的平面图和三维曲面模型,详细分析了立柱差异沉降的时空效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立柱沉降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不均匀性,基本呈现上浮趋势,单根立柱最大回弹量较小,而立柱间差异沉降较大。基坑中部立柱变形大于边界立柱,坑内土体隆起为主要影响因素,栈桥对立柱隆起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最大差异沉降发生于底板浇筑之前,且位于栈桥与塔楼的临界位置,与土方开挖顺序密切相关。及时分析和反馈可视化信息,有利于指导信息化施工,控制立柱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某地下人防工程项目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阐述了立柱竖向位移、包桩柱应力、柱与柱之间和柱与边墙之间的差异沉降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软土地区长期监测的地铁永久性结构的变形数据,对累积沉降量、差异沉降量、沉降发展趋势及沉降因素等进行研究,根据沉降现状与规律关联性,综合工程地质条件等变形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软土地区地铁永久性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为地铁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结相互作用的地基沉降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不均匀沉降将在上部结构内产生附加内力,而且地基变形也是随施工过程逐渐累积的过程.然而,常规计算方法既没有充分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也没有反映施工过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推导了施工过程中地基变形和结构内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并模拟施工过程的实现方法.为研究地基变形和结构内力提供了手段,对采动区土地复垦及抗变形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防止或减轻地基变形对建筑物的损坏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下穿机场跑道盾构隧道施工中的跑道沉降监测和预警的问题,运用力学方法分析了机场跑道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征,结合Peck沉降槽修正计算公式和材料力学第一强度理论,提出了跑道下部土体沉降槽限值和拱顶控制基准值的计算方法和流程.研究表明机场混凝土跑道面层同下部土层刚度差异较大,可将跑道面层简化为弹性地基梁,得到机场跑道的弯矩...  相似文献   

14.
  建等 《工程勘察》2014,(5):6-9
根据沈阳地铁中街站大跨度隧道洞桩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的现场跟踪监测数据,分析得出隧道开挖过程影响地表沉降变形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对地层土体扰动较大、明显影响地表沉降变形的步序分别是小导洞开挖和初衬扣拱施工阶段,约占最终沉降量的70%,而其他步序影响较小,因此控制小导洞开挖和初衬扣拱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是工程关键。分析还表明,施工前对拱顶上部地层及建筑物基础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可显著减小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5.
厦门机场路隧道施工对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隧道施工必然会使地表产生变形,从而对地表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厦门机场路梧村山隧道施工实际,通过现场监测和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隧道施工对地表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影响。研究表明:掌子面CRD1~4开挖期间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最大;施工紧凑时隧道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小,反之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注浆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保证建筑物整体均匀抬升;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建筑物底层反应最明显,且抵抗下凹变形的能力比抵抗上凸变形的强;裂缝主要分布于底层纵墙的门窗洞口处,且沿纵墙沉降较小侧向较大侧斜向上升,裂缝开展随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加剧,反之则减缓。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盾构施工对地层影响规律和现场实测资料,对因隧道下穿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变形、受力及其抵抗差异变形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框架结构基础沉降较大的柱体承受上部荷载会减小,甚至出现拉力状况,相邻柱的轴压力和弯矩增大,横梁弯矩增大;对于老旧建筑物,配筋较少,对差异变形敏感,抵抗差异变形能力差;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不同工况下差异沉降,当单柱总沉降小于2 mm,差异沉降率小于0.35 mm/m时,盾构施工对建筑物影响较小,安全风险可控,并以此为安全风险控制指标指导施工;工程现场实测单柱最大沉降1.14 mm,柱间差异沉降斜率为0.06~0.29 mm/m,二者均在风险控制指标范围内,地铁下穿过程中框架结构稳定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CCTV)新台址主楼由两倾斜塔楼、L形大悬臂以及裙房组成,其特殊的造型设计使得施工过程结构的变形发展异常复杂。由于施工采用两倾斜塔楼独立安装、大悬臂从塔楼逐步悬伸对接的施工方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除了在自身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外,还会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变形。因此必须对结构构件的安装位形设置预调值,以保证施工完成后的结构位形达到设计位形,否则成型位形将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会导致大悬臂结构无法顺利安装。本文建立了基础与上部结构的一体化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桩、土、筏板与上部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评估了地基沉降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其变形预调值在悬臂端,竖向增大了11.9mm(竖直向上为正),水平向分别增大了-16.6mm(正南方向为正)和10.6mm(正东方向为正)。施工实践证明,按照考虑基础不均匀沉降影响获得的结构变形预调值安装,可以保障大悬臂准确合拢。  相似文献   

18.
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某地铁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临近建筑物产生了较大的整体沉降,而且不均匀沉降明显。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及该处的土层分布条件,对基坑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体较大的水平位移以及建筑物所处软弱粘土的流变变形使建筑物产生了不小的整体沉降,而建筑物下方局部分布的不良地质条件则是建筑物产生明显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以期引起工程技术人员对不良地质对工程及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视,其他类似工程能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隧道开挖对地面房屋影响的预测方法通常忽略房屋的刚度,假设房屋随原地面土体的变形而变形。对武汉地铁2号线某标段区间左线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数个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和多栋房屋的沉降情况进行系统的现场监测,揭示出房屋刚度对房屋自身变形有很大影响,不考虑房屋刚度得到的沉降预测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同时,采用能够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数值模拟,进一步揭示隧道开挖过程中房屋刚度对地表下方深层土体变形的影响,并讨论这种复杂的隧道开挖–土体–房屋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隧道开挖对房屋自身及其下方桩基等结构物的影响时,有必要考虑房屋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泉州市两个古建筑城门楼工程(朝天门和临漳门)对沉降敏感,原设计采用桩基础加钢筋混凝土板的地基加固方案,因其造价昂贵,施工困难,而改为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方案。由于当地首次采用加筋垫层,为了检验其效果,进行了多达21组载荷试验,并进行了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垫层可使地基承载力成倍提高,同时能有效地均衡差异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建筑物的实际沉降非常小,朝天门城门楼的最大沉降量不超过1cm,临漳门则几乎测不出沉降量,完全能满足工程要求,由此节省了300多万元资金,并使施工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