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Internet信息     
《低压电器》2005,(7):62-64
IEEE P1901标准正在制订之中,其目的是解决高速通信设备应用电力线宽带通信——介质访问控制与物理层规范,即电力线宽带(BPL)标准,预计在2007年初完成。  相似文献   

2.
一个完整的电力线通信收发器是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逻辑链路层等构成。其中,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主要完成收发器间链路的建立和维护、确认帧的发送和接收、信道的接入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在收发器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目前国际上主要电力线通信标准MAC层的基本定义、作用机制、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这些标准分别定义了不同电力线通信MAC层的技术规范。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力线通信标准性能上的特点,文章对国际上主流标准的MAC层技术规范做出整体分析,并展望MAC层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力线通信收发器主要由物理层、介质访问层和逻辑链路层3部分构成,其中物理层是电力线通信收发器系统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其功能主要是把信号调制成为可以传输的信息,并解调发射端传输的信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电力线通信系统标准中物理层性能上的特点,文章对目前国际上主流电力线通信系统标准的物理层技术进行了介绍。重点对窄带电力线通信相关标准物理层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27(4):62-62
首个电力线宽带标准草案获通过:近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正式对外宣布.全球首个电力线宽带(BPL)标准规范的第1份草案“IEEE P1901电力线宽带草案标准:媒体访问控制与物理层规范”获得通过。IEEE P1901是一份涉及局域网、智能电网(Smart Grid)、宽带访问等所有BPL应用的综合性规范。草案标准完全符合这些领域的专家开发的400多项技术要求.其中的共存和协作部分将确保使用BPL网络的所有设备互相兼容。  相似文献   

5.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为通信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基于OFDM技术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电力线智能计量发展(Power-line Intelligent Metering Evolution,PRIME),对PRIME的物理层、MAC层和汇聚层进...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宽带电力线通信网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综合多跳中继宽带电力线通信网络的业务层、网络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信息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跨层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建立综合跨层信息的MAC层数据包调度效用值模型和基于公平性阈值控制的物理层子载波分配模型。提出为满足各用户服务质量需求的MAC层高效用值数据包优先调度准则。再将该模型和准则应用于宽带电力线通信网络各交叉节点的资源分配过程中。最后在典型电力线信道环境下对所提算法及对比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保证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通信速率和时延的服务质量需求,且具有较大的系统吞吐量和较好的时延特性,有效解决了多跳中继宽带电力线通信网络的OFDM资源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7.
《低压电器》2013,(23):71-71
2013年11月27日,致力于技术发展和造福人类的世界最大专业技术协会IEEE美国皮斯卡塔韦宣布,IEEEP1901.2《智能电网应用低频(小于500千赫)窄带电力线通信(PLC)标准》获得通过。作为此项标准的发起人,IEEE通信协会的电力通信标准委员会成功推动了这项标准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8.
基于TUV认证的IEEE 802.15.4 MAC测试方案实现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EEE 802.15.4标准为ZigBee技术制定底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和物理层(PHY)规范.国际上IEEE 802.15.4标准的研发和应用逐渐起步,但其产品的一致性测试系统尚不健全.本文研究德国莱茵(TUV)认证公司提供的IEEE 802.15.4标准一致性测试方案,通过自行设计的测试平台,对赫立讯公司的IP-Link122X系列无线模块的微处理器中MAC程序进行测试.针对通信机制中的时间参数检测及无线信道访问竞争机制CSMA-CA(带碰撞避免的载波监听多重访问)的测试难点,介绍测试方法,改进部分TUV测试案例,比较实验结果,最终完成性能测试,顺利通过TUV认证.  相似文献   

9.
电力线载波(PLC)通信是电力系统特有的基本通信方式。通过对当今世界上基于OFDM的两种载波通信标准PRIME和G3-PLC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二者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并比较了其异同点,进而对两个标准的通信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符合两个标准的载波方案进行了实际测试,并得出了实验结果。对不同电力线环境下载波标准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线城域网技术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线城域网空中接口规范IEEE 802.16标准和W iMAX联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无线城域网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中的主要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IEEE 802.16中MAC层的QoS保证机制,对4种不同类型数据业务的支持,服务流的分类、管理、无线资源调度算法等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最后总结了目前无线城域网产业的动态,与3G技术的关系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智能配电网的迅猛发展给电力载波技术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协议标准如G3-PLC、PRIME、Home Plug、G.9960、IEEE P1901等标准已不能满足配电网的要求。文中以OFDM技术为依托,自主研发新一代电力载波装置。装置的带宽可在7.8 kHz至10 MHz之间灵活调整,装置收发前端和物理层处理单元在FPGA芯片中实现,MAC/汇聚层处理单元在ARM芯片中实现。数据进行通信时的信号功率衰减及信号失真率均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测试结果验证了所研发装置实现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ITU-T SG15的Q4正在制定的G.hn家庭网络标准系列的情况以及G.hn标准系列的主要内容。由于以节能减碳为目标和特点的新经济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智能电网这一典型应用,重点介绍了如何将G.9960收发器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家庭侧,主要涉及了智能电网的AMI、智能电网的家庭应用以及EV这三类应用,并对G.9960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和网络架构做了简要的介绍。在统一了家庭内的有线传输介质后,G.9960这个代表了ITU-T下一代家庭网络的标准系列,对智能电网这类新型应用具有强大的支撑能力和优势,这也同时说明了ITU-T的快速支撑新型电信应用的标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保障电力系统量测数据和控制命令可靠传输、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传统的电力通信系统静态模型忽略不同节点功能的差异性,难以同时描述物理与逻辑支路的多层次连接状态,无法准确刻画各种信息物理风险事件下信息流的变化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面向数据可用性的电力通信系统静态分层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物理层到会话层的直接/间接邻接矩阵与层间映射依赖关系,自底向上对信息的传输与处理过程展开详细建模,能更全面地分析信息物理风险事件导致的信息流变化情况,为更准确地开展信息物理交互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等研究奠定基础.对复杂风险事件下的IEEE 9节点和IEEE 118节点系统进行了信息物理混合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Potentials, IEEE》2001,20(4):30-34
The authors begin by giving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physical layer, the data link layer, the network layer,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 before going on to discuss the MAC sublayer (a subset of the data link layer) in more detail. Static allocation protocols are considered as are FDM, TDM, dynamic allocation protocols, ALOHA, CSMA, reservation protocols,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and MACA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mentioning the IEEE 802.3 and IEEE 802.4 standards as examples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载波通信与链路接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配电网载波通信 ,充分利用电力线自身资源 ,应用简单、方便 ,然而由于配电网自身的复杂性 ,仅依靠单一的调制解调技术———这一物理层功能 ,很难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需要 ,从局域网的角度看配电载波通信 ,分析链路接入技术 ,指出令牌接入技术是适应配电载波通信的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国清 《现代电力》2011,28(2):79-83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实现智能配用电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保护和控制功能的时间特性,对通信过程的时延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首先结合IEC 61850和IEEE 1547标准,分析了实现保护、控制和量测等功能的时延要求;其次,考虑到配电网实际情况,对可能采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以较为典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为实例,分别建立了基于双绞线和光纤以太网的有线通信仿真模型、基于扩频技术的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选通信方式均能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时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微电网并网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从电力系统的角度初步研究了微电网并网、并网运行以及解列过程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微电网并网的基本要求和并网准则,基于配电网可靠性考虑,对微电网并网时接入点、接入容量和接入方式提出了要求。对微电网接入电网引起的电能质量、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电压调节、继电保护、通信、监测和电能计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微电网的解列分为正常解列和事故解列,着重强调事故解列时孤岛区域的划分原则及解列要求。通过对微电网接入电网所需考虑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制定微电网的接入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