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风力机的并网控制要求安全可靠,它是在风动力作用下,由计算机控制软件并网,然后主接触延时接通,实验正常发电运行。根据风资源的不稳定特点,为有效地利用风能并提高风力机效率,可采取不同的交网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垂直轴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机组的垂直轴风力机特性和高精度并网转速控制展开研究。首先建立风速、垂直轴风力机和液压主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垂直轴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得到垂直轴风力机输出转速周期性波动规律。根据风速预测曲线,结合垂直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模型,得到风力机转速特性曲线。然后根据机组的实际并网需求,提出基于短期风速预测的变量马达排量和比例节流阀协调控制的高精度并网控制策略,使变量马达转速稳定在1 500r/min±6r/min满足并网需求。最终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提出的转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考虑真实风速波动情况,在30k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半物理模拟试验台上对转速控制策略进行试验验证。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为垂直轴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扼要介绍了并网风力机的模型,并分别对失速型风力机和变距型风力机的偏载性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变距型风力机风能利用系数高,在高风速时所受的载荷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非并网风电系统,搭建了风力机性能测试平台,设计了流场测量系统。利用该平台和测试系统,通过改变磁粉制动器的励磁电流实现对风轮转速的高精度控制。通过测量分析发现了风轮后气流旋转方向与风轮旋转方向相反的规律,得到了输出功率越大,其尾迹内气流的轴向速度越小的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定桨距变转速风力机的转速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非并网风电系统风力机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彭燕  余伟 《机械工程师》2012,(7):99-100
为了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风力发电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风力机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直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案实现风力机特性的模拟,并运用Sim plore r对直流电机模拟风力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实际电流能很好地跟踪给定电流,直流电机能够模拟风力机。  相似文献   

6.
在不具备风场环境的情况下,针对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风力机特性模拟问题,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风力机输出特性数学模型,依据相似模拟的原理,采用转速控制的补偿方法对风力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将等效功率实验数据乘以转换系数之后的结果、仿真结果以及相关合作公司提供的850kW风力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精准模拟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转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控制策略对风力机振动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定转速变桨和变转速变桨控制方式对稳定性产生影响的机理,解释了变桨时延改善风力机抗振稳定性的物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功率之下的最佳转速控制有利于提高风力机的稳定性。而额定风速之上的定转速变桨控制方式会使风力机轴向振动失稳。采取变转速变桨控制方式并选取恰当的变桨时间延迟会有效地抑制风力机的失稳振动。变桨时间延迟τ应选择在(25%~75%)T区间内(T为风力机轴向振动的周期),最佳时间延迟为T/2。  相似文献   

8.
风力机叶片气动弹性和颤振主动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概括总结了大型风力机叶片气动弹性等效梁建模理论,以及解决风力机叶片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的常用方法:BEM方法、动态失速模型和CFD方法.其次,对在现代大型风力机叶片设计中颇受关注的,智能材料在风力机叶片结构颤振及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也给予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指出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风力机的特性。然后,介绍了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及控制策略,通过对三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占空比控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对网侧电流的跟踪闭环控制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兆瓦级风力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液压变桨距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大型风力机的整机模型,对风力机的各个工况进行仿真,并分析了风力机的动态特性和仿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且可靠的,为进一步研究风力机的功率控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适应性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常勇 《机电工程》2001,18(4):61-64
变距控制的变速风力发电机已成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实验都非常困难,状态方程在全过程中持续变化且是完全非线性的,因此适应性控制对风力发电系统来说是适宜的控制方式。直接模型参照控制显示了变跨控制系统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2.
额定风速以上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机械负载和电气负荷限制,风力发电系统在额定风速以上时必须运行在恒功率状态,考虑到风机本身固有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大风速下外界干扰对风机系统参数的影响,设计了风力发电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采用永磁电机转子磁场矢量控制原理,实现了发电机系统解耦控制和恒功率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保证在额定风速以上变化,系统参数不确定的情况下,仍能使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并获取最大风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机械强度和发电机容量等限制,当超过额定风速后小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值会不断增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输出功率。设计了一种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水平轴可变偏心距风力机,并对单台1.5 kW可变偏心距风力机样机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及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心距的增大风轮内外表面最大压力向一侧集中分布,风力机后方速度的亏损程度逐渐降低;当超过额定风速12 m/s后,风力机发生左右偏心可使输出功率值减小,当风速为15 m/s、偏心距为75 mm时,左右偏心所对应的最低输出功率分别为1 353 W和1 539 W,调控误差分别为9.8%和2.6%。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可变偏心距风力机功率控制的可行性,同时也为风力机电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阵风作用会导致叶根、轮毂等风机重要部件的载荷突变。为寻找较有效缓解策略,利用激光雷达可提前测量风轮处风速的特性,获得风速的超前信息。研究了阵风识别算法,设计了变桨前馈控制算法。并对算法进行Blade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对阵风工况的载荷缓解效果明显。结果表明,在阵风工况下,整套方法能够有效减小风机重要部件的载荷,并有效降低风机发生超速、过功率重大故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程利民 《风机技术》2014,(1Z):142-145
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空气动力学的特性,为最大化地把风能转换成电能,同时根据风机零部件的运行特性,提出了可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分为的四个不同阶段,对四个不同阶段的功率控制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算法,同时针对高于额定风速的情况下传动链扭转振动控制提出新的控制方法。通过bladed软件对某2MW风机为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液压传动风力发电机并网转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使得液压传动风力发电机采用同步交流发电机并网时的转速控制成为关键性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并网速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建立了控制系统模型,采用Simulink的SDO软件包进行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变风速运行控制下风电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齿轮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风电传动系统进行研究。运用基于自回归模型的线性滤波法(Auto-regressive,AR)建立的风速模型对实际风场的随机风速进行模拟;根据风力发电机在实际情况中的运行控制策略获得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时变输入转矩激励;综合考虑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中各个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各个滚动轴承的刚度、各个轮齿综合啮合误差等内部激励,采用集中参数质量法建立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进行仿真计算,分别求解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动响应、动态啮合力和滚动轴承动态轴承力。研究结果为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风力机模拟系统使在实验室内开展风力发电技术的各项研究成为可能。分析了风力机特性,建立了风力机模型。通过对异步电机间接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考虑到安装速度传感器具有诸多缺陷,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转速辨识理论的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的风力机模拟控制方法,并且考虑到转子时间常数对矢量控制系统的影响,采用同时辨识电机转速和转子时间常数,使系统辨识转速同时,对电机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基于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的风力机模拟系统,通过对风力机特性,最大风能捕获和电机参数对矢量控制系统影响的仿真,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对前端调速式风力机传动链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建立风速模型、风轮空气动力学模型、传动链动力学模型、液力变矩器动态模型以及主轴转速计算模型。整合各子系统,引入神经网络控制,建立传动链整体仿真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基于最大风能捕获量,综合考虑传动链结构参数,通过神经网络调节液力变矩器导叶开度,改变工作油循环流量,从而改变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转矩和转速。液力变矩器输出与风轮输出通过行星轮系综合作用于发电机前的主轴,使主轴转速稳定在设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