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Lactobacillus rhamnosus6013菌在MRS中的最佳培养条件,再用琼脂杯扩散法研究该条件下的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EHEC0157的抑菌作用,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厌氧培养48h,该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通过HPLC分析得知,乳酸含量高达4.38g/100mL,该浓度的乳酸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受1mol/L的NaOH溶液,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的影响,表明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可能是乳酸和蛋白质类物质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其抑菌的物质基础,利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分析了19株从牧区风干肉制品中分离得到的肉源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同时从中分别选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有显著差异的乳酸菌各3株,对其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基础和抑菌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株乳酸菌中菌株F1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07±0.55) mm,而F11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菌株F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4.47±0.38) mm,而F6、F2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抑菌的物质基础分析表明,酸性环境在抑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发挥协同作用;对其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处理后发现,其抑菌活性在pH<5.0时随pH的降低而显著增强(P<0.05),当pH分别升高至5.0、6.0、7.0时试验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均不具有抑菌能力,F18发酵上清液分别在60、80、100、121 ℃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其抑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无明显差异(P>0.05),F11发酵上清液在100 ℃热处理30 min后抑菌能力显著减弱(P<0.05),其余实验菌株发酵上清液温度达到60 ℃以上,抑菌能力随热处理温度提高而显著(P<0.05)下降。本研究发现了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具有特异性,抑菌物质主要是酸性物质,其次是细菌素和过氧化氢;抑菌能力受pH和温度影响,同时具有特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测定抑菌物质的抗菌活性,选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以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Nisin溶液的抗菌活性,建立抑菌圈法和分光光度法的联系。最后对茶多酚溶液和聚赖氨酸溶液的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isin溶液,其抑菌圈直径比与抑菌率的关系,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指数、三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Nisin溶液对不同菌种抑菌效果的抑菌圈法与分光光度法之间的关系不同;同一菌种,Nisin溶液抑菌效果的抑菌圈法与分光光度法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对于确定的菌种来说,通过建立Nisin溶液抑菌效果的抑菌圈法与分光光度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快速简便的测定Nisin溶液抗菌活性。经验证该方法同样适用于茶多酚和聚赖氨酸等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芒果酸奶在其发酵与贮运过程中抗菌物质的产生及抑菌作用机理,采用指示菌及抑菌培养试验等方法,探讨了芒果酸奶中抗菌物质的种类及作用。结果表明,在芒果酸奶正常发酵并经后熟12 h后,开始有乳酸菌素产生。乳酸菌素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效果,乳酸菌素的抑菌作用随着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的作用而消失。此外酸奶发酵过程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H 2O 2对指示菌也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添加复配稳定剂对酸奶的抑菌作用没有显著影响,而添加芒果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酸奶的抑菌效果。综上,芒果酸奶中有机酸、H 2O 2及乳酸菌素等物质共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研究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对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的抑菌活性,以便初步探究天然防腐剂对食品腐败微生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种天然防腐剂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抑制李斯特菌和黑曲霉的效果最佳,壳聚糖对绿脓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乳酸链球菌素与其他2种防腐剂相比,对黑曲霉没有抑菌效果,对绿脓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不理想,而对于白色假丝酵母的抑菌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天然活性成分对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本研究利用棋盘法将异硫氰酸苄酯、乳酸链球菌素和麝香草酚两两之间进行复配,并结合基于LA非参数模型的FICI模型和BI非参数模型的ΔE模型对抑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异硫氰酸苄酯复配物-乳酸链球菌素的FICI值为0.2917<0.5,∑ΔE值的绝对值为451.74%>200%,评价结果为强协同作用;乳酸链球菌素-麝香草酚复配物的FICI值为0.5833>0.5,∑ΔE值的绝对值为19.73%<100%,评价结果为弱拮抗作用;异硫氰酸苄酯-麝香草酚复配物的FICI值为1.5000>0.5,∑ΔE值的绝对值为219.86%>200%,评价结果为强拮抗作用。总之,除了异硫氰酸苄酯-乳酸链球菌素复配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具有强协同抑菌作用外,其他组合无论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还是大肠杆菌MG1655的协同抑菌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菌作用及机理,为开发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食品防腐剂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棋盘法"研究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制作用;通过观察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单独作用及协同作用对生长曲线、细胞膜电势、胞内外pH差及细胞形态等影响来探究协同抑菌机理。结果为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与1/4最小抑菌浓度(MIC)安石榴苷或1/16 MIC绿原酸单独作用相比,在1/4 MIC安石榴苷和1/16 MIC绿原酸协同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现象,胞内外pH差发生改变,细胞膜破损,菌体解体。协同作用组的膜电势、胞内外pH差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安石榴苷和绿原酸的协同抑菌机理主要是二者协同破坏细胞膜,致使细胞膜破损,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地胆草总黄酮对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地胆草为原料,提取总黄酮,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液进行了纯化;利用滤纸片扩散和倍半稀释法分析地胆草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电导率及扫描电镜法探究地胆草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树脂对地胆草总黄酮有一定的纯化效果,溶液呈深黄色、澄清透亮,此时总黄酮浓度为0.27 mg/mL;地胆草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0.612 μg/mL;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地胆草总黄酮使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证实地胆草总黄酮能破坏细胞壁的结构及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释放影响了培养液的电导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地胆草总黄酮作用后的菌体细胞表面粗糙,形状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证实,地胆草总黄酮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主要有机酸及其抑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酪乳杆菌在食品生物防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分离方法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干酪乳杆菌的培养上清液,通过旋转蒸发仪对各萃取相进行浓缩,并采用spot-on-lawn改进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萃取液中的主要有机酸成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旋蒸余相对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均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且对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最为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0.00±0.82)、(21.67±0.94) mm,其主要的抑菌有机酸组分为乳酸、乙酸和苯乳酸。该研究为分离乳酸菌发酵液中有效活性抑菌物质提供了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牛乳房炎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通过6株嗜酸乳杆菌对4株导致牛乳房炎的致病菌进行细菌素、H202等各种因素的抑菌实验,阐述了各个乳酸菌的抑菌能力以及影响其抑菌能力的主要抑菌物质,结果发现:6株乳酸菌普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显著,其中嗜酸乳杆菌NCFM(H7)上清液对4株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KLDSAD3(H6)细菌素对无乳链球菌抑制效果最好,KLDS L6(H3)细菌素对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抑菌能力最强,且其H2O2对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较强,KLDS AD2(H5)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其中L6(H3)抑菌活性物质耐热能力较强,AD2(H5)抑菌活性物质热敏性很强,而且这些抑菌活性物质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更强的抑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