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寻求经济实用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利用褐煤为主原料研制出了能够同时进行燃煤烟气脱硫脱氮的吸附催化剂——褐煤基吸附催化剂. 介绍了制备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工艺条件, 介绍了利用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研究了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硫脱氮效率的因素. 实验表明,氧气含量、水蒸气含量、氨气含量以及烟气的温度影响脱硫脱氮效率.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硫脱氮的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显示:以褐煤为主原料制备的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能够用于燃煤烟气的脱硫脱氮.  相似文献   

2.
利用秸秆活性炭颗粒在三段炭层的吸附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燃煤烟气脱硫、脱氮、脱汞的联合脱除实验研究。首先对实验所用炭(包括新炭和再生后炭)进行了活性炭品质分析,并讨论了烟气流经3段炭层吸附床时,脱硫脱氮段工作温度对脱硫、脱氮和脱汞效率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三种工作温度中,90℃时脱硫层内以物理吸附为主,脱氮层吸附还原NOx的同时具有脱硫副反应,总脱硫效率可达98%,脱氮效率可达60%;经过冷却的烟气达到脱汞炭层时温度降到50℃,由氯化锌浸泡处理的炭层内同时发生催化氧化脱汞及汞的物理吸附,下层炭工作温度在130℃时,总脱汞效率达55%。该结果可指导干法烟气污染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物质活性炭脱除烟气中SO_2/NO_x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锯末、麦秸、麦秸掺10%煤3种生物质颗粒制取的活性炭,根据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微孔结构、碱金属含量等特征参数讨论了活性炭品质。利用立式固定床管式炉系统进行了活性炭颗粒的烟气脱硫脱氮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原材料、工作温度对联合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对脱除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表明:秸秆加煤材料的活性炭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脱硫效率95%以上和脱氮效率85%以上;其在工作温度较低(70℃)时以物理吸附为主,在较高的工作温度(130℃)以化学吸附为主,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Mn2+作为催化剂的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工艺,对解决目前中小型燃煤锅炉的污染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的特点,采用了以MnSO4为催化剂的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工艺。为了优化工艺参数,在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模型,模拟现场实际运行的状况,对Mn2+为催化剂的脱硫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SO4浓度小于2000mg/m3,烟气流量1.5L/min时,吸收液体积20mL,温度为28℃,pH值5-6,Mn2+浓度为0.12mol/L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负载铜催化剂有较好的低温脱硫性能.本文针对钢铁企业烧结烟气低温特点,开展了椰壳活性炭炭基脱硫性能研究,得出反应温度越低物理吸附越有利,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吸附越好,分析表明炭基脱硫机理为SO_2、O_2和H_2O被活性炭吸附成为吸附态,并在微孔条件下形成硫酸.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Cu,开展了载铜催化剂脱硫反应温度、空速、O_2浓度、SO_2浓度和H_2O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针对催化剂焙烧温度和负载量制备条件进行了探讨,获得催化剂脱硫各影响因素最佳参数及条件,研究载铜催化剂脱硫机理表明:SO_2先以吸附形态附着于Cu/AC,吸附态SO_2再被活性组分铜氧化成吸附态SO_3,SO_3与周边的Cu发生反应生成CuSO_4.研究成果可为烧结烟气低温脱硫及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脉冲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脱硫脱氮工艺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烟气成份,放电与催化联用技术,电源与反应器匹配等方面对于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脱氮硫杆菌利用硫代硫酸盐、硫化物作为能源的性质,研究了脱氮硫杆菌应用于脱除硫化氢工艺中的碳酸钠溶液再生.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了碳酸钠溶液含量、温度、pH值、进气速率、喷淋量、停留时间及洗涤液中含脱氮硫杆菌等因素对脱硫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初步确定了含H_2S(浓度≤1 300 mg/m~3)天然气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35 ℃,pH值8~9,初始碳酸钠质量分数5%,停留时间90 s.实验结果还表明:喷淋量和进气速率都会影响脱硫率;进入吸收塔的再生碱液携带有脱氮硫杆菌,而含脱氮硫杆菌的洗涤液(再生碱液)有利于提高脱硫率.  相似文献   

8.
石化污泥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化污泥为原料,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并与商品活性炭对比进行了孔结构及元素分析性质表征.结果表明,石化污泥利用热解法制备的烟气脱硫吸附剂性能较好,最佳吸附条件为:SO2-O2-N2体系:SO2质量浓度2021.38 mg.m-3,烟气流速4.25 m.min-1,温度40℃,O2质量分数12%,污泥吸附剂平均脱硫效率为73%,吸附容量为9.98 mg.g-1;SO2-O2-H2O(g)-N2体系:SO2质量浓度2 021.38 mg.m-3,烟气流速4.25 m.min-1,温度60℃,O2质量分数12%,H2O(g)质量分数12%,污泥吸附剂平均脱硫效率为80%,吸附容量为15.20 mg.g-1.SO2-O2-N2体系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SO2-O2-H2O(g)-N2体系以化学吸附为主,固定床吸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褐煤为原料,改质沥青为黏结剂制备褐煤基脱硫炭,研究了改质沥青的添加量、炭化升温速率、活化时间对褐煤基脱硫炭耐磨强度、硫容、孔结构的影响规律.褐煤、改质沥青、脱硫炭采用热重(TG)、液氮吸附法(BET)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炭化升温速率对脱硫炭性能影响较大,采用分段升温(常温~300℃,升温速率为10℃/min;300~550℃,升温速率为2℃/min;550~700℃,升温速率为5℃/min)炭化时所得脱硫炭的耐磨强度、硫容分别达到98.27%,30.20mg/g,高于相应单一升温速率为5,10℃/min时脱硫炭的耐磨强度和硫容.添加沥青使得褐煤颗粒之间的连接增加,因而随沥青含量的增加,脱硫炭的耐磨强度增加;随沥青含量的增加,脱硫炭4~6nm左右的中孔增加;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脱硫炭的中孔增加,但中孔的增加使脱硫炭的硫容降低.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排放的NOx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研究发现,尿素添加剂湿法烟气脱氮技术可以应用于火电厂锅炉烟气的治理过程.结合尿素/添加剂湿法脱硝工艺机理,介绍了不同添加剂对应的脱硝反应原理,分析了添加剂不同时其反应机理的差异,指出了不同添加剂情况下影响脱硝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宝钢电厂3#机组开展低温烟气脱硝、脱汞试验的研究背景。分析了低温脱硝催化剂和汞吸附剂在现场复杂工况下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脱硝催化剂在短期内脱硝效率可达到66%;在喷射不同比例的汞吸附剂后,脱汞效率最高可达91.5%。  相似文献   

12.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is one of the clean technologies of in-situ coal utiliz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lignite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Pyrolysis of lignite, gasification activity, oxygen-steam gasif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influx were studied. As well, the advantages of lignite for stable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gnite has a high activity for gasification. Coal pyrolysi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ydrogen emission. Under special heating conditions, hydrogen is released from coal seams at temperatures above 350 ℃ and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between 725 and 825 ℃. Gas with a hydrogen concentration of 40% to 50% can be continuously obtained by oxygen-steam injection at an optimum ratio of steam to oxygen, while lignite properties will ensure stable gasification. Groundwater influx can be utilized for hydrogen preparation under cert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rough pressure control. Therefore, enhanced-hydrogen gas production through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lignite has experimentally been proved.  相似文献   

13.
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极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反应器中存活的反硝化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菌相分析研究,实验共分离出40株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3个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占总鉴定菌数的82.5%.在异养环境中分离的24个菌株中,肠杆菌科为优势菌,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有18株,占75%;反硝化能力强的有8株,占33.3%.在自养环境中分离的16个菌株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其中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有12株,占75%;反硝化能力强的有8株,占50%.  相似文献   

14.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磷钨酸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糠醛为萃取剂,对焦化汽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脱氮,考察了氧化剂体积、催化剂质量、相转移催化剂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萃取剂体积对脱硫脱氮的影响。在焦化汽油的体积50mL、催化剂质量0.32g、相转移催化剂质量0.09g、过氧化氢体积5mL、氧化温度70℃、氧化时间60min的条件下,脱硫率达89.93%,脱氮率达95.10%。向氧化溶液中适当补充氧化剂、相转移催化剂和催化剂后,氧化溶液可以重复使用。萃取剂经过处理可以回收使用。当不添加相转移催化剂时,脱硫率仅为77.35%,脱氮率仅为91.98%,由此可知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使脱硫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FNA对NO_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实际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游离亚硝酸(free nitrite acid,FNA)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采用"2级UASB-A/O耦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实现稳定短程脱氮(130 d运行)的前提下,以A/O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污泥,在不同ρ(NO2--N)和pH梯度下进行反硝化批次试验,基于大量试验数据确立反硝化抑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函数拟合确定不同pH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抑制动力学模型常数.在恒温且恒定pH条件下,ρ(NO2--N)与比反硝化速率rSS之间的变化曲线符合Andrews抑制动力学模型;不同pH条件下,最大比反硝化速率Rmax和半饱合常数KS差别较大,pH=8.0下的Rmax和KS最大,分别为17.8 mg/(g.h)和6.40 mg/L;当pH=6.5~8.0时,抑制常数KI随pH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相应的ρ(FNA)(0.177~0.225 mg/L)属于同一数量级,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FNA为真正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以抚顺页岩油为原料,加入脱氮试剂脱除碱性氮化物,考察络合反应温度、络合反应时间、剂油体积 比、络合剂与溶剂的体积比对碱性氮脱除率及精制油收率的影响。最佳的操作条件为:温度55~60 ℃,络合反应时 间5min,剂油体积比为0.07,络合剂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0.5~1∶1,静置时间35min,在此条件下,碱性氮脱除率 可达95.36%,精制油收率为91.25%。结果表明:选取的复合溶剂能有效脱除碱性氮化物,经试剂B处理后的页岩 油pH 为中性。  相似文献   

17.
NH3-SCR 是目前燃煤烟气脱硝最为有效的技术,其核心是催化剂的选择。粉煤灰廉价易得,含有一定的硅铝结构和孔结构,在经过负载及改性后用作催化剂呈现出良好的脱硝活性。本文探讨粉煤灰活性组分、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前驱体等对脱硝的影响,介绍粉煤灰在 SCR 脱硝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粉煤灰的缺点对粉煤灰改性方法进行归纳,重点介绍酸改性和碱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此外,还简析了催化剂脱硝机理,详细介绍现阶段粉煤灰基脱硝催化剂的成型问题,其中挤压成型具有绝对优势而被大量研究。最后,指出粉煤灰基催化剂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将其大规模应用于电厂脱硝,降低烟气脱硝成本。  相似文献   

18.
海水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海水脱除模拟烟气中SO2的各有关条件。结果表明,海水对含有一定浓 度 SO2的烟气吸收效果好。室温时,海水对 SO2的吸收容量为 480 mg/l左右,对沿海电厂实 施烟气脱硫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NaOH和Na2CO3与褐煤反应制得皂化褐煤,并使其对水溶液中Cu2+和洗涤剂进行吸附性质表征.结果显示对Cu2+去除率在97%以上,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模型,对洗涤剂中有机物一次性吸附其CODcr去除率为50%左右,同时用Na2CO3皂化褐煤的吸附性能优于用NaOH皂化的褐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