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冶金工程专业实验环节教育教学进行分析,深化产学研创新发展,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三者融合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与技术本科专业是教育部于2010年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设置该专业的高等学校,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本科生教育教学思路。聚焦交叉学科融合,重视科研能力,强化实践创新,拓展国际视野,构建了基于"学科、校所、产教、国际"多方协同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纳米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使实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最新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进行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关键。基于"新工科"建设内涵,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为目标,主动开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坚持实施六个对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促进专业优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科研实践和工程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研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素质工程科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江苏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围绕学生科研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在创新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对冶金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应然之路,转型高校要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科技、产业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从政策激励与风险保障等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努力寻求校企间的价值认同,自觉遵守协同原则,不断创新高校内部鼓励协同创新的政策机制,重点扶持优势学科与企业协同创新。通过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拓展科研创新平台,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间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与产学研合作形式,结合"学以致用"的办学特点,阐明了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实施途径,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色金属工程案例库为例,介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经验。实践表明,结合校企科研合作和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可以较为方便地搜集整理出大量具有行业特色和技术内涵的工程案例;通过案例库的教学应用,有效促进了研究生对行业、专业和工程技术的深度理解,提升专业兴趣和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根据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大要素为基础,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优化后的实验体系克服了原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并体现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就依托工程项目进行选题、开题报告、指导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工程硕士培养存在参与实践不足、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和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等问题。提出了钢铁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聚焦企业需求、学位互认模式、定制化培养模式、专家企业授课和产学研实践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定制化教育,旨在为钢铁企业培养高级专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所地方性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学院在体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过程中,大力加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焊接专业创新教学方法,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焊接专业实践创新教学相结合,营造工程应用环境、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注重“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实践表明,焊接专业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焊接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及学校培养体制现状,在课程设置、双导师制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等课程体系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系统方法。实践表明,综合系统方法有助于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级平台课“材料科学基础”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把学科前沿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课程,其理论教学与实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对该课程实验进行改革,包括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条件和教学手段更新等。  相似文献   

17.
廖中举  李喆  黄超 《钢铁》2016,(4):83-88
激烈的市场竞争、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钢铁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在通过文献系统梳理对绿色转型、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增长等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诠释了绿色转型的内涵。结合以往的研究以及对钢铁企业的访谈,从环境政策、绿色技术、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绿色意识等方面剖析影响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和阻力因素。从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及延伸产业链等4个方面给出了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路径选择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建设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为目标,对实验教学、校内工程实践和校外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和介绍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积极推进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有效掌握本门课程知识,使其成为具有动手能力、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的社会实用人才。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和考核评定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产业结构转型期市场对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的要求,经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初步建立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周-创新实践-职业资格培训”四位一体的渐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强化了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并将学历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构建了面向产业转型的应用型本科材料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