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陈行水库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行水库是上海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受上游来水的影响,水体TN为1.6~3.3mg/L,TP为0.08~0.2mg/L,氮、磷营养盐浓度已达到浮游藻类大规模生长的需求。水库整体水力停留时间5d,但库区存在4个水力停留时间5d的滞留区。陈行水库滞留区在2004年、2005年夏季暴发微囊藻和颤藻等"水华"现象,对出水水质造成威胁。根据陈行水库气象、水文、水动力、浮游藻类生长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实施了滤食性鱼类高效控藻技术、鱼藻共分布调控技术、水位调控排出藻类孢子技术、岸坡清藻技术和藻类异常增殖预警技术。3年多的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陈行水库藻类异常增殖,保障了上海市饮用水源水质,也给国内外其他类似水体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水库蓄水之后,库水位在175~145m水位的周期性波动,库岸滑坡地下水渗流状态发生较大改变,可能引发滑坡等岩土体失稳现象的发生。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岸赵树岭滑坡在水位变化条件下地下水渗流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库蓄水后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地下水渗流场的改变明显恶化了影响滑坡稳定的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时期水库中藻类的分布状况作了一定的检测分析。随着水位由深到浅,藻类数量明显增多。同时,水中各项指标的含量也随之产生出规律性的变化。气温升高、光照增强,藻类易暴发,水质明显恶化。藻类代谢死亡需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形成一个强还原性环境,水体发臭、水味变苦、透明度降低,释放出藻毒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降低了的水质,易造成恶性循环,增大水处理难度,给城市供水带来不利。为确保供水安全,各供水企业需采取一些必要除藻措施如:工程性措施、物理除藻方法、化学除藻方法、生物性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对南方三个典型梯级水库的水质和底泥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内源磷是三个水库中藻类暴发的主要诱因之一。通过控制单一环境因素的变化研究底泥中TN和TP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厌氧条件均会加速水库底泥中TN和TP的释放;而好氧条件会抑制底泥中TN和TP的释放;增强光照可以加速底泥中TP的释放,但是对TN的释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边滩水库藻类增殖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口及两个长江口边滩水库(陈行、宝钢水库)采集水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藻类增殖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8℃下直接培养原水样,藻类自然增殖两周后蓝绿藻可成为优势藻种而大量增殖;向灭菌水样中人工接种铜绿微囊藻(其在28℃下长江口水样中的最大现存量可达5.65×10^6 个/mL),其在各水样中的平均比增殖速率为0.22~0.34 d^-1,倍增周期为2~3 d,表明长江口及其边滩水库原水具有较强的藻类增殖潜力.水下光照度是影响长江口边滩水库藻类增殖的重要因素;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降低了水体的浊度,提高了水下光照度,为藻类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耗氯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以湖水和水库水为对象,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对给水消毒过程中余氯消耗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PPC预处理后氯的消耗速度明显降低,对应于一定浓度的余氯保持时间比经常规工艺处理的延长一倍以上。从水样有机物浓度和氯仿生成量等综合指标及藻类在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PPC预处理提高了对有机物及藻类的去除效率,降低了可与氯作用的前驱物质浓度,从而使余氯消耗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鄞州区水库富营养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叶绿素a(Chl-a)、TN、TP、COD_(Mn)和透明度(SD)等参数的年均和月均变化,用于反映宁波市鄞州区6个水库的富营养程度;并根据各因子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所占权重,对各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鄞州区主要供水水库近5年一直处于中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0左右波动,富营养化处于不稳定状态;鄞州区各水库的富营养化因子所占权重不同,主要影响因子不一,但TN因子是各水库富营养化的瓶颈;鄞州区水库富营养化波动呈显著的季节特征,春季和夏季富营养化程度形成高峰、秋季和冬季次之。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分析水库型滑坡的失稳机制与动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库型滑坡在渗透系数k与库水位波动速率v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演化规律,发现滑坡的稳定性状态受k,v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故将耦合参数k/v作为影响滑坡渗流稳定的主要参数,探讨了不同k/v工况下滑坡渗流场稳定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数量级的渗透系数和同一水位条件下,库水位上升阶段滑坡稳定性系数与k/v呈负相关关系;库水位下降阶段则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藻细胞浓度表征原水中的藻毒素含量,考察了上海市黄浦江和长江原水中的藻细胞浓度及其在静止环境下的增殖情况,同时研究了水库水暴发水华后的处理对策。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上海市区原水中藻细胞浓度为1×104~1×107个/L,未超过9.1×106个/L的藻细胞浓度限值;在静止环境下,原水中的藻细胞会迅速增殖,当其停留时间过长时有藻细胞浓度超限及微囊藻毒素超标的危险;如在黄浦江上游建立水库蓄水,则原水停留时间应控制在2~3 d,从而起到净化水体和抑制藻细胞过度增殖的效果;当水库水暴发水华后,可采用大比例更换水体的方法增加其浊度和流动性,以有效控制藻类的水华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库滑坡变形特征和预测预报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滑坡不同于一般山体滑坡,其稳定性受水位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水库滑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变形特征和预测预报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库水水位的波动,改变了水库滑坡的水力边界条件,引起坡体内渗流场的非稳定渗流,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很难对其变形破坏特征和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失稳破坏进行预测预报。因此,基于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对水位下降过程中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位移-时间关系曲线以及位移-时间对数关系曲线对滑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提出利用水平位移陡升段(加速段)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滑坡临滑预报的判据,为认清水库滑坡的破坏机制和提升其预报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遗传-BP神经网络法预测叶绿素a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年—2010年对临江河回水区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回水区的叶绿素a(Chl-a)浓度变化进行动态模拟预测。通过灰色关联法确定了对Chl-a浓度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与网络输入变量,即水温、DO、流速、透明度(SD)、TP、CODMn及Chl-a。模拟结果表明,遗传-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其相对误差约为9.8%,模型可良好地用于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短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季节,当水库蓄水位为150~160 m时,临江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潜势较高,尤其应注重临江河该时段富营养化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冬季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水库水在不同深度取样分析,得到了水库中藻类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藻类繁殖原因、藻类种属及藻类数量的变化特征,为水厂有效了解藻类及去除异嗅味提供了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水中溶解氧充足、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合适的温度以及缓慢流动的水体等为藻类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条件;水中藻类数量较大,最高值为4.5×107个/L,其中绿藻门、隐藻门和硅藻门三大类的藻类占藻类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花生塘去除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效藻类塘除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非常适合资金相对缺乏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出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妨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采用水花生塘作为高效藻类塘的后续处理工艺,研究了其对藻类、SS、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的条件下,当该工艺运行稳定后对Chl-a、SS、COD、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94.3%、62.9%、32.0%及25.9%,平均削减量分别为0.185、36.713、38.340、4.403和0.283 g/(m2.d)。水花生塘有效地解决了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浓度偏高的问题,使得高效藻类塘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一工程实例浅析水水位变化对库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事实表明,水库水位变化对库岸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人们对这种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十分深刻,试图从水库水位变化对库岸的影响机理入手,分析水位变化对库岸的再造作用,并针对长江三峡库区-工程实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密云水库水质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2001年-2003年密云水库的藻类及相关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库水质的变化规律及水质参数对藻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藻类生长出现两个峰值,3月-4月为其第一个生长峰期,以硅藻为优势藻;9月-10月为第二个生长峰期,优势藻种为硅藻和蓝藻等;第二峰期的藻浓度明显高于第一峰期.2001年-2003年的水温变化趋势与藻类浓度变化趋势非常吻合,说明水温可能是诱发蓝藻水华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8年在北塘水库和某个以其作为水源的水厂首次发现淡水壳菜的问题,分析、对比了北塘水库的生境和水质特点。结果表明:在水库生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来水进入北塘水库后水质发生了变化,叶绿素含量和藻类计数明显升高,更加适合淡水壳菜的生长和繁殖,是其他水库和水厂并未发现淡水壳菜这一差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北塘水库水的浊度、氯化物、总碱度、总硬度、叶绿素a和藻类计数,也显著高于另一个以长江水为水源的泵站前池水。  相似文献   

17.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陈东亮 《土工基础》2003,17(3):69-71
黄河小浪底枢纽主体工程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蓄水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将引起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系列变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水库诱发地震、岸坡变形破坏、水库渗漏、水库浸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河流各水质指标间存在着相互促进或抑制的关系。选择深圳典型受污染河流为对象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透明度、藻类生长和典型嗅味物质释放的影响因素,以及水体底层溶解氧浓度对底泥中营养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浊度较高时,透明度主要受浊度影响,浊度较低时,藻类的大量繁殖才会对透明度造成影响;TP主要来自底泥释放,底层溶解氧浓度越高,TP浓度越低;当光照和水温条件适宜时,藻类主要受到TP浓度的限制;典型嗅味物质主要来自于厌氧真菌和放线菌的释放,此类微生物会受到高浓度溶解氧和毒性有机污染的抑制,使得水中土臭素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大浪淀水库位于沧州境内,为沧州市的主要水源。每年用水泵从黄河定期蓄水,水库为封闭式、盆状,无污染来源。由于其水位较浅又不流动,在夏季水温、光照条件适宜时,藻类往往大量繁殖。在 1999年就有藻类“水华”现象的记录, 2003年 7月又发生了较为特殊的巨颤藻“水华”。1  相似文献   

20.
防护堤是三峡工程库岸防护加固的一种常用措施.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受防洪要求控制,水库必须在汛前泄降.通过分析地形地质条件、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等因素对防护堤的影响,探讨了三峡库岸防护堤的合理形式及构造.在瞬态渗流计算和边坡稳定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库水位下降速度对防护堤安全性的影响.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水位下降速度超过0.3 m/d时,需采用标准的反滤层以防止防护堤发生渗透变形,防护堤边坡抗滑安全系数随着水库泄降而减小;当水库水位下降速度超过0.6 m/d时,防护堤边坡抗滑安全系数显著降低;水库泄降对防护堤的应力和沉降分布也有影响,应力和沉降随着水库泄降而增大.为减缓水库泄降对防护堤安全的不利影响,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时,需禁止水库水位下降速度超过6 m/d,且防护堤要设置有效的反滤排水措施,对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陷和不均匀沉陷的冲积地基,可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和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