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宗玉  张万荣 《微电子学》2023,53(2):344-349
在传统共源-共栅-共漏(CS-CG-CD)有源电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有源电感。在负跨导器的CG晶体管与正跨导器的CD晶体管之间引入带有并联电阻的第一反馈回路和具有小尺寸晶体管的第二反馈回路;另外,在负跨导器的CS晶体管与正跨导器的CD晶体管之间引入调控支路;最终,通过不同模块的相互配合及其他三个外部调控端电压的联合调节,实现了对电感性能的两种重构:1)在同一频率下取得高的Q峰值且Q峰值相对L值可大范围独立调节;2)在不同频率下取得高的Q峰值且Q峰值保持基本不变。验证结果表明,在频率5.81 GHz下,Q峰值可从1 132调谐到15 491,调谐范围高达1 268.5%,而电感值在7.65~7.67 nH之间变化,变化率仅为0.26%;在频率5.72 GHz、7.12 GHz和7.93 GHz下,分别取得了1 274、1 317和1 310的高Q峰值,Q峰值变化率仅为3.38%,同时分别取得了大的电感值7.62 nH、8.08 nH和8.81 nH;有源电感的直流功耗约为38.61 mW。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电感值和Q峰值可相互独立调谐的高线性有源电感。该电感主要由跨导增强模块、互补共源级模块以及单端负阻模块构成。其中,跨导增强模块不仅可以作为正跨导器,并且可实现对电感值的大范围调谐;互补共源级模块不仅可以作为负跨导器,并且可改善有源电感的线性度;单端负阻模块不仅提高了Q值,并且补偿由电感值的调谐导致的Q峰值的变化。最终,通过以上模块的相互配合及其外部端口电压的协同调控,改善了有源电感的线性度,而且实现了在同一频率下Q峰值相对于电感值可大范围独立调谐以及在不同频率下电感值相对于Q峰值可大范围独立调谐的优秀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该有源电感电感值的-1 dB压缩点为-7 dBm;在2.07 GHz的频率下,Q峰值可从240调节到1573,而电感值从11.89 nH仅变化到12.11 nH;在0.989 GHz、2.070 GHz和3.058 GHz的不同频率下,取得了493.7、501.2和508.4的高Q峰值,变化率仅为3%,而相应频率下的电感值分别为16.1 nH、13.4 nH和6.8 nH,变化率为136.7%。  相似文献   

3.
基于回转器原理,提出了一种可在较宽频带内工作、具有大电感值和高Q值、Q值相对于电感值可以独立调节的新型有源电感。在回转器的负跨导器中,引入了调制MOS管。一方面,增加了一个新的回转通路,进而增加了回转次数,实现了大电感值。另一方面,创建了一个反馈支路,减小了等效串联电阻,实现了高Q值。将为正跨导器提供偏置的电流源与负跨导器交叉耦合连接,形成负阻结构,增大了等效并联电阻,进一步提高Q值。在有源电感的输入端串接小尺寸MOS管,减小了等效输入电容,实现了高的谐振频率和宽的工作频带。对有源电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峰值可高达1 996,电感峰值可高达54 nH,工作频带为0~12 GHz。协同调节有源电感的两个外部偏置电压时,实现了Q值相对于电感值的独立调节。Q值峰值从52到995大幅度变化时,电感峰值的变化幅度仅为5.3%。  相似文献   

4.
张正 《电子器件》2021,44(1):39-45
对采用双回转结构交叉耦合差分有源电感(DGC-DAI)的可调谐、高品质因子Q和低噪声差分有源带通滤波器(THQLNA-BPF)进行了研究。输入级,采用差分共基-共射结构,以抑制噪声和获得高频特性;输出级,采用差分共集放大器,以获得高的驱动能力和高的隔离度;有源电感滤波网络,利用DAI电感值可宽范围调谐、高Q值和低的噪声,来分别实现BPF的中心频率的宽范围调节、高Q值和良好的噪声特性;进一步地,利用变容二极管网络改善BPF中心频率的可调性和提高Q值,利用有源可调负阻网络提高BPF的Q值和进行Q值独立调节。基于WIN 0.2μm GaAs HBT工艺,利用ADS对THQLNA-BPF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中心频率可在1.68 GHz~4.32 GHz范围内调谐,调谐量达2.64 GHz;最大和最小Q分别达到83.6和33.6;噪声范围为6.04 dB~8.83 dB;在中心频率为3.69 GHz时,输入1 dB压缩点为-7.3 dBm,稳定系数μ>1;静态功耗小于18 mW。  相似文献   

5.
基于回转器原理,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线性度、高Q值和大电感值的新型高频有源电感。将一MOS管与回转器中的负跨导器并联,形成跨导退化结构,降低了输入信号的波动的影响,实现了高线性度。在回转器的正跨导器中,引入了反馈电阻支路,增加了回转通路,实现了大电感值。将负电容电路与有源电感的输入端相连,减小了其等效输入电容和等效电阻,实现了宽工作频带与高Q值。对有源电感进行验证表明,电感工作频带为1~12GHz,在6.55GHz的高频下,Q值达到峰值566,同时,电感值可在19.6~26.3nH范围内调谐,Q值的线性度Q-1dB为-18dBm,同时在8.15GHz下,L值的线性度L-1dB为-20dBm。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共漏-共栅-共源(CD-CG-CS)有源电感的不足,结合有源网络和受控辅助电阻支路,设计了一款具有大电感值,且可在不同频率下获得高Q峰值和在同一频率下对Q峰值进行大范围调谐的新型有源电感.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利用安捷伦公司的射频电路设计工具ADS软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调节有源网络偏置时,在2.48~2.87 GHz的工作频带内,取得了10.89~ 13.16 nH的大电感值,在2.48,2.74和2.87 GHz三个不同频率下,分别取得了9 997,4 015和2 717的高Q峰值.当调节受控辅助电阻支路偏置时,在工作频率为3.10 GHz下,取得了11.65~17.61 nH的大电感值,Q峰值可在616~3 823之间进行大范围调谐.用Cadence Virtuoso工具进行版图设计,新型有源电感的版图面积较小,仅为21.5 μm×34.4 μm.  相似文献   

7.
在共源共栅-共漏有源电感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调制晶体管和双反馈回路,提出了一种可在不同频率下获得高的品质因子(Q)峰值,且分别可在大、小范围内粗调和细调电感值的新型宽频带可调谐有源电感。基于TSMC 0.18 μm CMOS工艺,利用ADS设计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有源电感在0~8.15 GHz的工作频率范围内,调节主回路的偏置电压,在频率为4.0,4.85,5.95 GHz时,分别获得1 154,6和1 293的高Q峰值。当Q值大于20时,其频率带宽均大于1.5 GHz,可以在43~132 nH之间粗调电感值的峰值。调节从回路的偏置电压,在5.95 GHz固定频率下,获得418~3 517的高Q峰值,且可以在10%比例范围内细调电感值的峰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同时具有优秀电感值和Q值特性的新型压控有源电感(VCAI),主要由回转器单元、Q值增强单元、调控补偿单元和噪声抑制单元等4个模块组成,其中回转器单元和调控补偿单元分别设置了两个外部调控电压。通过4个电路单元的相互配合和协同调节4个外部调控电压,使得VCAI不但具有高Q值、大电感值、低噪声,而且在不同工作频率下同时获得了大的电感峰值以及高的Q峰值,同时频带也可相对于电感峰值独立调谐。基于TSMC 0.13 μm CMOS进行工艺验证,结果表明,该VCAI在9.1 GHz的高频下,电感峰值和Q峰值可分别高达62052 nH和895.6;在9.4 GHz的高频下,电感峰值和Q峰值可分别高达55847 nH和861.2;工作频带可从6.12 GHz调谐到10.31 GHz,调谐比率高达68.46%,而电感峰值只在1271.1 nH ~ 1271.2 nH之间变化,变化率仅为0.0079%;最大噪声仅为3.61 nV/。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品质因数(Q)-频率(f)特性与电感值(L)-频率(f)特性增强的新型高线性有源电感,主要由负跨导器、新型正跨导器、Q值增强调制模块、反馈电阻、两级电平转换电路和负跨导器分流支路组成。通过多个电路单元间的协同配合和所设置的三个外部偏置端电压的联合调谐,该有源电感不但具有高Q值,Q值相对于电感值可独立调节,而且高Q峰值及电感值在不同频率下能够基本保持不变,同时也有高的线性度。验证结果表明,在6 GHz下,Q值可在275~4 471之间变化,调谐率为176.8%,而电感值的变化率仅为1.5%;在4.8 GHz、5.2 GHz、5.6 GHz和6 GHz的4个频点下,分别获得了4 480、4 469、4 473和4 471的高Q峰值,变化率仅为0.24%,且电感值分别为7.532 nH、7.467 nH、7.909 nH、7.977 nH,变化率仅为6.3%;电感值的-1 dB压缩点为-13 dBV。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全差分有源电感在高频下品质因子Q较低的问题,联合使用Cascode拓扑和RC反馈网络对其进行优化。组合电路引入的双重负阻有效抵消了有源电感的寄生电阻,进而有效提高了高频下的Q值。基于Jazz 0.35 μm SiGe BiCMOS工艺,利用射频仿真软件ADS完成电路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联合采用了Cascode拓扑和RC反馈网络后,在频率大于1 GHz时,有源电感的Q值明显提高;在1.3~3 GHz频率范围内,Q值均大于20;在2.1 GHz时,Q值达到最大值4 416,电感值变化范围为6.9~12 nH。  相似文献   

11.
由三菱电机开发研制的MELVEC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装置中,采用了具有PWM高功率因数整流的控制技术,并且使用了IGBT、GTO、IGCT等功率器件。提高了功率因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钢铁(冶金)行业中。本文简要说明其电路构成的原理,重点介绍和分析了高功率因数的控制技术、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并简述了装置中高次谐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寻呼网的现状,介绍了安徽国信FLEX高速寻呼网的建设概况,并对高速寻呼网的设计作了一些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高压工艺的高精度电流采样电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功率LED驱动芯片中的电流采样电路。采用电阻采样技术,运用高压、高增益、大带宽的运放,使采样电路具有高精度和快的响应速度。基于0.8μm 40 V BCD工艺,对提出的电流采样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大功率应用下,该采样电路的采样精度高达99.68%,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silicon CMOS on-chip spiral inductors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under high RF power. A novel methodology to calibrate and characterize on-chip spiral inductor with large signal inputs (high/medium power) is presented. Experiments showed 12% degradation of quality factor in a particular inductor design when 34 dBm RF power was applied. The degradation of quality factor of inductor can be attributed to a local self heating effect. Thermal imaging of such an inductor under high RF power validates the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当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程度不断提升,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强对网络安全等因素影响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网络环境关系着用户的使用质量,更加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时解决相关问题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网络安全威胁因素以及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晖 《世界电信》1999,12(10):13-16,30
随着业务需求特别是宽带业务的增长,人们对高容量系统,特别是光传送网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波分复用光网络,光时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已经在网络中广泛采用,是目前唯一成熟且付诸实用的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光时分复用的研究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是未来极具潜力的技术,但远不如波分复用成熟;光码分复用可大大提高光纤的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简化网络管理,具有较高的网络  相似文献   

17.
重点强化联想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重点强化联想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大量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特性优于Hopfield网络,当强化系数P较大时,也优于Y.C.Lee高阶关联网络,而其硬件实现较后者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8.
5G网络部署和垂直行业应用对时间同步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满足高精度的同步需求,需要采用高精度同步源技术、高精度同步传送技术、同步监测技术、智能时钟部署及运维技术.针对OTN系统和SPN系统同步网部署分别提出了典型的方案,为5G同步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成为互联网流量管道供应商的尴尬,运营商需要构建一张具有以下特征的高能效接入网:高带宽(每用户达到50M以上甚至更高),低延时,成本最优化的全IP宽带接入;采用可以同时满足家庭宽带用户、商业用户和移动基站回程等应用的统一融合的接入网平台;具有用户/业务/应用智能感知功能来保障正确的流量处理。高效能接入网络将帮助运营商成为急速增长的高附加值互联网内容产业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并搭建了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其中,针对矢量控制中相位角获取的不同方法,分别采用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和锁相环来跟踪电压、电流初始相位,使交流侧输入电压电流同相位,实现零静差矢量控制,完成单位功率因数整流,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