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际水厂运行的状况,比较了折点加氯法和投加沸石粉去除水源水中的氨氮的效果。研究发现,投加2g/L沸石粉能将氨氮浓度从2.35mg/L降低至1.08mg/L,但继续投加沸石粉无法进一步去除氨氮;相比较而言,折点加氯法是水厂用来去除氨氮比较合适的方案,效果上更具有优势和经济性,它能够将氨氮浓度降低至0.5mg/L,并且亚硝酸盐的去除几乎达到100%,当pH值为7.6时,折点加氯法能够取得最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微生物再生长潜能(BRP)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静态消毒试验研究了氯及氯胺的投加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投加消毒剂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消毒过程中氨氮对氯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厂将地下水与管网水混合作为原水,直接加氯后进入清水池,运行中发现清水池出水中的余氯值变化不规律,有时会出现加氯量越多,出水余氯反而越少的现象.通过静态加氯试验验证了氯耗波动的事实,并与氨氮配水试验作对照,发现原水水样与氨氮配水的加氯曲线存在相似性;通过对折点加氯曲线的分析以及与原水加氯曲线的比较,认为原水加氯符合折点加氯特性,氨氮和管网来水中余氯的变化是造成氯耗不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粉末状沸石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改善水质,该文研究和探讨了活化粉末沸石作为水处理药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氨氮。试验结果表明:活化粉末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效果与投加量、吸附时间、pH、温度以及有机物等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义昆 《建筑》2014,(6):76-76
本文以甲醛和苯为线索,先主要介绍当今室内污染的危害与现状,之后运用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室内污染与家具材料的关系,最后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寻找减少室内污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活性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氨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主要阐述了活述滤池对水厂沉淀出水中有机物和氮氮的去除规律,并与水厂砂滤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无论活性滤池进水中是否有余氯,它对有机物(以总有机碳TOC表示)、氨氮、亚硝酸盐氯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滤前加氯(余氯为0.5mg/L),TOC和氮氮在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分别为37.5%和82.1%,亚硝酸盐氮在40cm滤层深度以上有所上升,经过余下滤层后得以去除,总去除率为72.8%。如果滤前不加氯,氮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均为90%左右;②砂滤对氨氮的去除不明显(去除率仅为3.1%),TOC去除率为12.5%,而亚硝酸盐氮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氨氮含量的原水加氯后产生折点曲线的研究,确定合适的加氯消毒方式,同时针对常规处理工艺找出原水中氨氮值上限,从而为水厂加氯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如何控制污水厂的点源污染以及给水厂能否实现对微塑料的高度净化以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已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研究议题。通过分析不同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微塑料去除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空气污染,就要充分认识空气污染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措施。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本文研究了中国PM2.5污染空间浓度决定因素的特点和分析。结果表明:(1)PM2.5污染高度集中在中国中部和东部,覆盖17个地区,占总人口的75%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2)中国的PM2.5值呈现显着的空间相关性。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份PM2.5浓度高。同时,这些省份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和煤炭消费都很高,民用汽车也很多;(3)根据空间浓度特征和空间溢出特征,提出了几项防治污染严重污染地区空气污染治理的防治措施,避免污染产业向周边地区移动,进行联合全国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只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扎根。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建筑物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及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检测工作经验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强化NaCl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560 W、改性时间为40 min、NaCl浓度为0.8 mol/L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在氨氮初始浓度为10 mg/L、改性沸石投加量为5 g/L的条件下,吸附40 min后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86.9%,12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1.11%,相比天然沸石提高了86.3%;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改性沸石的吸附行为,R2=0.991;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R2=0.961 2),其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2.56 mg/g。  相似文献   

13.
短程硝化反硝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实现污水厂深度脱氮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普遍出现了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现象。针对北京清河污水厂的倒置A2/O工艺在冬季运行中出现的污泥上浮并严重堵塞污水设施的情况,采用批式试验分析了曝气时间、投加FeCl3、投加厌氧池浮泥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厂亚硝酸盐氮的累积量远大于硝酸盐氮的累积量,并且短程硝化反硝化效果随着厌氧池浮泥投量(0、10、50、200mL)的增加而增强,其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效率分别为26%、40%、47%、62%。因此,短程反硝化是造成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应避免亚硝酸盐在好氧段出水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升,市政管网建设不断的增加。管网施工质量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基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维系着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面对当前不断提升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渐增加的城市基础建设压力,如何确保市政管网建设既能保质保量,又能经济环保,是当前施工企业重担思考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市政管网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对如何有效提升管网施工环保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筑工程造价对于项目决策、制定投资计划以及控制投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过程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在的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不同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对实际工程的造价预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居住建筑设计中交通噪声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建筑的噪声包括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两大类。外部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城市噪声和工业噪声。居住区内部噪声来自楼宇间干扰、学校和儿童游戏场所、小区公建和设备用房等。目前大量兴建的住宅小区,居民对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反映比内部噪声更为强烈。城市噪声、工业噪声和居住区内部噪声的影响程度主要在于居住区的选址和小区内部布局的合理性,在此不多讨论。本文主要针对噪声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在讨论交通噪声之前,了解一下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是很有必要的,使人们正确认识它,社会普遍重视它。噪声常常指的是任何不需要的声…  相似文献   

17.
对辫带式悬挂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运河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自然挂膜条件下,采用闷曝和逐渐缩短停留时间的方式,挂膜启动过程在21 d内完成,氨氮去除率达到94.5%;挂膜完成后的填料表面生物相丰富,外观蓬松分散,并未聚结成团;稳定期进水氨氮日均值为6.40~7.74 mg/L,氨氮去除量为4.63~5.42 mg/L,平均为5.0 mg/L,硝化负荷为0.17~0.20kgN/(m3·d);氨氮去除率随推流方向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前、中、后段平均硝化负荷分别为0.12、0.26、0.21 kgN/(m3·d),最高达0.31 kgN/(m3·d);将水力负荷由15.3 m3/(m2·d)提升到25.2 m3/(m2·d),氨氮去除率由90.3%下降至70.1%,46 h后恢复至95.9%;将氨氮浓度由5.47 mg/L提高到8.0 mg/L,氨氮去除量由4.89 mg/L降至3.30 mg/L,39 h后恢复至4.88 ...  相似文献   

18.
19.
申延权 《工程机械》1993,24(3):20-23
本文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问题进行探讨,论述液压系统中污染物的来源、生成以及由于污染而造成的损害、控制污染的几点具体措施。简要地介绍了欧洲共同体的CETOPRP70及英国皇家海军应用的污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接种SBR中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AGS),研究高氨氮、连续流环境下AGS的稳定性维持。在63 d的运行过程中,随着每次进水氨氮浓度(200~275 mg/L)的提高,AGS的理化特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会出现波动。运行过程中AGS的颜色逐渐变深,15~45 d内观察到部分大颗粒出现解体并导致了MLSS的减小,但AGS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沉降性能(SVI一般小于70m L/g)。相比于接种AGS,试验结束时的AGS变得更加光滑、致密。随着AGS逐渐适应进水水质,对COD及TP的去除率最终分别接近90%及100%。反应器对TIN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且不稳定(去除率为50%~90%),出水中残留有大量氨氮(在30~90 mg/L之间)。虽然逐渐升高的氮负荷[0.8~1.1 kg/(m~3·d)]对AGS的稳定性有一定冲击,但AGS通过形态及理化特性的调节逐步适应了新环境,表明高氨氮、连续流环境下AGS可较好地维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