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和雨水调蓄设施规模的确定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均需要依托于有效、合理的降雨数据。通过整理我国3个城市的多年实测日降雨数据,并运用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城市多年年均降雨量、累计降雨频率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某一年的相关性均较高,那么该年的降雨数据可以反映该城市的典型降雨特性,因此,可以把该年作为海绵城市降雨年的典型年,把该年的降雨数据作为模型法的输入数据,用于确定LID和调蓄设施规模以及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道路长度、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中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等因素对海绵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以期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会影响海绵型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海绵设施设计参数和设置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和车行道宽度。制定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时,应根据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面积与车行道面积的比值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3.
邹寒 《绿色建筑》2021,13(3):48-5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设计的重要指标,其计算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实际控制效果.以一个建筑与小区案例为基础,采用总量直接计算法、分区加权计算法和年径流控制分别计算法3种方法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合理性角度看,分区加权计算法和年径流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中原地区河南省为例,选取7个典型城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典型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然后考虑典型城市所在区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河南省II、III、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选取85%、8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控制在26~28 mm。该研究成果为中原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北方某城市30年的实测降雨数据为依托,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说明方法,进行实操计算,并总结计算过程及方法。通过计算方法的研究以及近两年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指出年径流污染控制的效果目标,年径流总量的控制是实现这一效果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核心指标,表征了场地中全年降雨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蒸腾等作用控制的降雨体积,与传统的雨量、流量径流系数既有差异又有联系。从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情况来看,各地同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出的径流系数指标差异较大,客观影响指标的合理性和目标可达性。为此,采用SWMM模型,分析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建筑与小区类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在各种降雨条件下的雨量径流系数,从而探讨其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其他城市结合本地条件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设计降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利用福建省9个地市30年的水文降雨资料得出了福建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福建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数处理+多项式拟合对福州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K)和设计降雨量(H)的函数关系进行拟合。通过比对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和六次多项式拟合函数的偏差和相关性,显示采用四次多项式拟合得到的福州市的K值和H值函数拟合度最高,函数关系为K=1-e~(-(9×10~(-9)H~4+2×10~(-6)H~3-0.0005H~2+0.0693H)),偏差为1.49,相关系数R~2达到0.9997。  相似文献   

9.
自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指南》里的关键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在不同场合都引发了大量的争论。《指南》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为: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存储、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1]),而主要争议和质疑认为"该指标应该是一个水质控制指标,即有多少初雨的量需要做水质处理后回归自然"。为此,本研究采用SWMM模型软件对青岛一建筑小区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进行评估,探讨一种新的基于模型评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旨在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某小区为例,构建SWMM模型,模拟该区域采用LID措施建设后的雨洪管理效果,并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同时,根据《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人工测算该居住小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管控的刚性指标,但在其管控和落实上未体现区域间的差别。以厦门市为例,依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和内涵,结合厦门市所处地域的特征,针对海绵城市试点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明确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地块及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进行片区之间的径流统筹平衡。同时,开展海绵适宜性基本研究,优化海绵城市设施,以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厦门本地的管控实践经验,可为同类型地区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降雨产生的影响会干扰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控制设施的效果。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识别我国雨水控制设施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在统计分析全国186个气象站1980年—2012年日降雨序列的基础上,对比各气象站在不同时段0~200 mm设计降雨量所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变化;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标准差作为评价依据,讨论我国各区域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造成的标准差大致在0~0.06之间,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峰值出现在设计降雨量为25~40 mm范围;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其中京津冀地区、山东省和海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敏感性较高。对于气候变化敏感的区域,雨水源头控制设施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因气候变化而无法达到预期值,因此应尽量增加设施规模;而对于气候变化不敏感的区域,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影响不大,因此根据时长较短的降雨序列即可准确确定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应用方式,分析了采用"1-雨量径流系数"作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不合理性。从雨量径流系数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出发,推导得出了雨量径流系数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两者的内在关系。提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宜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宜采用雨量径流系数,并指出对于重庆地区这种天然雨量径流系数较高的山地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推进,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与切实可行愈加重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一般只对总体目标、管控单元划分以及单元规划目标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海绵城市规划管控的刚性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控规层面的分解工作始终是规划师、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与难点,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与方法,指标分解过程缺乏科学合理性。针对海绵城市在控规层面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套指标分解的思路与技术方法,通过现状评估、分解指标与模型校验三阶段完成控规层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并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指标分解过程加以详尽说明。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场地的径流计算方法,然后在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选定乌鲁木齐、西安、南京、武汉、海口5个城市,研究位于不同分区的城市达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采用不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手段,而需要调蓄的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给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绿色建筑雨水基础设施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参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当前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对专项规划阶段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展开研究,构建了"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范围-调蓄容积-设计降雨量-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加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复核校验式的指标分解方法体系;并以大同市中心城区为例,佐证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安徽建筑》2019,(10):86-89
文章通过对池州某住宅小区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对场地雨水实施减量控制,雨水设计协同场地、景观设计,采用透水铺装等措施降低地表径流量;同时根据项目的用水需求收集雨水回用,实现减少场地雨水外排的目标,保证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东北部某小区为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已知的地块设计参数和降雨,地形,水文等估算替代参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雨水模型对海绵小区进行单场、多年连续降雨的模拟,找到最适合居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并指出年径流污染控制的效果目标,年径流总量的控制是实现这一效果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确定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以北京市为例,在考虑降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条件下的各区域设计降雨量,并对造成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建筑物阻碍效应与城市凝结核效应所造成的雨岛现象以及地形、季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北京市降雨强度的空间差异较大,在75%~9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范围内,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呈现城区高于郊区,并形成西南—东北方向的等值梯度。其中,中心城区、顺义、朝阳、丰台以及房山的西部设计降雨量较高。因此在确定LID雨水设施规模时,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雨量站点资料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指标之一,《指南》以1983—2012年的降雨资料作为基础,推求了包括天津在内的超过30个城市60%~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文章利用1986—2015年的日降雨资料,建立了天津市3个基本站15%~9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针对性,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塘沽区和宝坻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