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BR/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1300m3/d,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MBR+NF/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BR+NF/RO工艺处理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规模为12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MBR+NF/RO工艺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及出水水质优等特点。但是目前国内没有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及环保公司均按照各自的经验公式及设计参数进行计算,误差较大。为此,详细给出了该工艺设计中的具体计算公式和设计参数的选择范围,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260 m3/d,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调节池+UASB+外置式MBR(两级生化)+NF/RO工艺。介绍了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设计参数,并对运行情况和运营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再生水用作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标准。出水回用作循环水补水和用于降温锅炉排污水,浓液用于飞灰增湿和烟气系统石灰制浆,全部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相关要求,采用UBF/MBR/纳滤工艺对其进行改造.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的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6.
MBR+NF+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废水、成分复杂,对处理工艺要求较高,传统生化处理难以满足要求。文中介绍了MBR+NF+RO组合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高浓度有机物和氨氮的城市垃圾渗滤液,采用UASB/一级AO/二级AO/超滤/反渗滤(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COD约10 700 mg/L,BOD5约3 650 mg/L,NH3-N约1 150 mg/L,10个月的调试与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渗滤液的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9%~93.5%)、(99.3%~99.5%)、(99%~99.2%),出水COD≤100 mg/L、BOD5≤30 mg/L,NH3-N≤25 mg/L、TN≤4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的表2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某处理规模为700 m~3/d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预处理+厌氧反应器+MBR+NF+RO组合工艺在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该工程经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物,通过厌氧工艺降低有机物负荷,采用MBR工艺进一步降低有机物浓度并达到脱氮除磷效果,出水进入NF和RO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盐分。经系统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氨氮1 mg/L,出水直接回用于焚烧厂循环冷却水,实现了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某城市垃圾渗滤液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采用ABR/MBR/纳滤膜多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设计规模为30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COD、BOD5、NH3-N分别为(30~60)、(10~20)、(1~10)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
广西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中温厌氧+MBR+NF+RO组合工艺,该工程自2013年正式运行以来,出水水质全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要求,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渗滤液效果良好。详细介绍了该处理工艺的流程、工艺特点及各处理单元设计参数,以及运行管理经验,可为广西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采用MBR/NF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保证了渗滤液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介绍了渗滤液处理站的主要工艺设计参数、实际运行情况、运行成本等,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和含氮化合物浓度高的特点,采用RO改进工艺系统对渗滤液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改进后的RO系统减少了纳滤环节,使用苦咸水膜并取消了反渗透循环泵。试验结果表明,RO改进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膜组件的各项指标运行正常,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厂渗滤液处理扩容改造工程的设计规模为900 m3/d,渗滤液处理采用MBR/DTRO/曝气沸石生物滤池工艺。介绍了工程的设计情况,着重阐述了MBR系统、DTRO系统和曝气沸石生物滤池系统的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及设计特点,为该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污泥基活性炭(SBAC)与膜生物反应器(MBR)联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既可以降低活性炭的使用成本,同时又实现了污泥基活性炭的应用。采用SBAC/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并与MBR工艺进行对比,研究了两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中EPS、SMP以及膜表面EPS的含量和组成,分析了其对TMP的影响。在整个运行过程中,SBAC/MBR内污泥混合液中的EPS、SMP以及其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随运行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在一个操作周期内,膜表面EPS及其蛋白质、多糖含量均随运行时间逐渐上升,TMP随运行时间呈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规律。SBAC可以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中EPS和SMP的含量和组成比例,改善膜表面泥饼层的性质和结构,减缓膜表面泥饼层的形成和增长以及膜孔内的堵塞现象,从而减轻了膜污染。在一个操作周期内,投加SBAC主要是延长了TMP的缓慢上升阶段,从而使膜组件的清洗周期由17 d延长至21 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通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标改造工程的设计及试运行情况,总结了MBR/DTRO工艺处理中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工程设计经验,并分析了蒸发工艺处理浓缩液的利弊。结果表明,MBR/DTRO系统处理中老龄填埋场渗滤液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且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3标准,对水质水量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采用DTRO膜处理MBR出水和蒸发工艺处理浓缩液使最终清液产率达到95.4%,但该法运行成本较高,经济不发达地区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6.
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设计参数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含有较高污染物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MBR工艺处理,运行效果稳定、效率高.工程实践表明,MBR进水COD应满足硝化及反硝化的要求,生物池水温取值宜不低于25℃,生物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宜取12~20 g/L,污泥龄宜取15~25 d,剩余污泥产率宜取0.15~0.30kgVSS/kgCOD.  相似文献   

17.
MBR系统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核心,其设计对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稳定达标排放至关重要。MBR生化处理系统的设计应以COD进行计算;规模较小时可以采用一条线(一套处理系统),规模较大时需设置二条线(并联的两套处理系统),对渗滤液处理出水总氮无要求时采用单级生物脱氮,对出水总氮有要求时采用二级生物脱氮;设计中应合理选取水温、泥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产率及单位耗氧量等参数,通过计算确定混合液回流比;外加碳源可以采用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分别投加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通过控制生物池内水的流态、利用空气管道控制曝气区域、控制膜分离和污水冷却系统回流位置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解/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非稳定期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非稳定期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对象,研究了水解/好氧MBR组合工艺对COD和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规律。在HRT为1~4.7d、回流比为300%以及进水的COD为400~7600mg/L、氨氮为247.1~1643.8mg/L、TN为258.7~1743mg/L的条件下,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0%~88%、〉99%和70%~82.2%,说明该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的COD和氮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级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处理厂的渗滤液,保持MBR的DO浓度在2~4 mg/L、MLSS为6~8 g/L.运行结果表明,一级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 ~97%)、(99.1% ~99.9%),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50 ~ 550)、<14 mg/L;经二级MBR进一步处理后,对COD的去除率为15% ~25%,出水COD为300 ~ 420 mg/L,出水氨氮<7 mg/L,出水氨氮浓度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这可减缓后续纳滤膜的处理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改善其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0.
MBR是处理含有高浓度COD及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的主流工艺,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目前国内MBR工艺主要有外置式一级硝化反硝化MBR、外置式二级硝化反硝化MBR、设置中间沉淀池的外置式二级硝化反硝化MBR、内置式二级硝化反硝化MBR四种类型,从工程实践角度分析了这几种MBR工艺的适用条件和各自的优缺点,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