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260 m3/d,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调节池+UASB+外置式MBR(两级生化)+NF/RO工艺。介绍了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设计参数,并对运行情况和运营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再生水用作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标准。出水回用作循环水补水和用于降温锅炉排污水,浓液用于飞灰增湿和烟气系统石灰制浆,全部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相关要求,采用UBF/MBR/纳滤工艺对其进行改造.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的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6.
MBR+NF+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废水、成分复杂,对处理工艺要求较高,传统生化处理难以满足要求。文中介绍了MBR+NF+RO组合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高浓度有机物和氨氮的城市垃圾渗滤液,采用UASB/一级AO/二级AO/超滤/反渗滤(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COD约10 700 mg/L,BOD5约3 650 mg/L,NH3-N约1 150 mg/L,10个月的调试与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渗滤液的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9%~93.5%)、(99.3%~99.5%)、(99%~99.2%),出水COD≤100 mg/L、BOD5≤30 mg/L,NH3-N≤25 mg/L、TN≤4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的表2标准。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中国给水排水》2015,(19)
将污泥基活性炭(SBAC)与膜生物反应器(MBR)联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既可以降低活性炭的使用成本,同时又实现了污泥基活性炭的应用。采用SBAC/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并与MBR工艺进行对比,研究了两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中EPS、SMP以及膜表面EPS的含量和组成,分析了其对TMP的影响。在整个运行过程中,SBAC/MBR内污泥混合液中的EPS、SMP以及其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随运行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在一个操作周期内,膜表面EPS及其蛋白质、多糖含量均随运行时间逐渐上升,TMP随运行时间呈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规律。SBAC可以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中EPS和SMP的含量和组成比例,改善膜表面泥饼层的性质和结构,减缓膜表面泥饼层的形成和增长以及膜孔内的堵塞现象,从而减轻了膜污染。在一个操作周期内,投加SBAC主要是延长了TMP的缓慢上升阶段,从而使膜组件的清洗周期由17 d延长至21 d。 相似文献
15.
16.
17.
MBR系统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核心,其设计对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稳定达标排放至关重要。MBR生化处理系统的设计应以COD进行计算;规模较小时可以采用一条线(一套处理系统),规模较大时需设置二条线(并联的两套处理系统),对渗滤液处理出水总氮无要求时采用单级生物脱氮,对出水总氮有要求时采用二级生物脱氮;设计中应合理选取水温、泥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产率及单位耗氧量等参数,通过计算确定混合液回流比;外加碳源可以采用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分别投加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通过控制生物池内水的流态、利用空气管道控制曝气区域、控制膜分离和污水冷却系统回流位置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两级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处理厂的渗滤液,保持MBR的DO浓度在2~4 mg/L、MLSS为6~8 g/L.运行结果表明,一级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 ~97%)、(99.1% ~99.9%),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50 ~ 550)、<14 mg/L;经二级MBR进一步处理后,对COD的去除率为15% ~25%,出水COD为300 ~ 420 mg/L,出水氨氮<7 mg/L,出水氨氮浓度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这可减缓后续纳滤膜的处理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改善其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