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巴渝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脱颖而出,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对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面古镇旅游发展方兴未 ,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如何开发古镇,保护古镇,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镇保护与更新模式探析——以闽北和平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国内古镇旅游热潮的兴起,古镇保护与更新问题日益突出。以闽北和平古镇为实证,通过现场对居民的访谈、调研,指出古镇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历史功能衰退和价值认识差异而引发保护与更新的现实问题,对照周庄与丽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只有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寻求规划师和建筑师支持合作的多元保护与更新模式,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协调保护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利于古镇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巴渝古镇聚居形态的整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中,古镇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畴,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在当代时空语境中有效地保护这种传统的聚居形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试从巴渝古镇聚居形态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特点与演变趋势入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的技术思考,并从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的延续和古镇社会文化形态的修复两个层面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与政策两个层面讨论了整合实施的保障策略,为古镇整合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嵩口古镇为研究对象,从事件空间视角梳理嵩口古镇事件空间结构、归纳其演变特征,以期得到古镇事件空间演变机制.运用GIS空间点模式核密度与K函数将嵩口古镇的古代、近代与现代景观空间内事件进行点模式量化,对不同时期的嵩口古镇事件空间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嵩口古镇事件空间已形成明显的事件点核、事件廊道、事件簇群空间单元结构,目前事件空间结构为"一核多心三廊道六簇群".从事件空间视角解析其景观空间的演变,得到更丰富、功能性更强和历史人文更受重视的嵩口古镇事件空间事件类型演变特征;从其事件空间演变机制得出,自然优势为演变的基础,开放发展引导演变的方向,商贸发展为演变的驱动力,交通优化为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巴渝古镇大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独特风貌的地方社会生活,反映出典型的山地聚居文化的方方面面。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建筑形态多,而从区域性角度研究其构成的内在因素少,探讨区域经济体系影响其发生、发展、繁荣以及衰落的原因的研究工作也少。通过交通、资源、古镇分布等方面的调查和文献引证,探讨巴渝古镇区域市场的构成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阿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近年来,阿城镇围绕乡村环境整治和遗产保护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镇域品牌营造较为落后、传统风貌格局遭到破坏、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强等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修复古镇风貌格局、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拓展资金来源途径、鼓励居民创业等措施,努力实现古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真正将阿城镇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北运河古镇。  相似文献   

7.
河下古镇是淮安市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是宝贵的历史遗存,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通过现场调研和室内测试分析发现,近年来,河下古镇的面貌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然而一些普通民居由于年久失修,病害仍十分严重,修葺方式不当造成的二次病害为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一些现代风格建筑与整体环境之间格格不入;名人故居虽然近年经过修葺,仍然存在一些顽固病害,并有新的病害出现,保护工作很难进入良性循环阶段。针对河下古镇存在较多的典型性病害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为河下古镇以及淮安地区众多的传统民居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镇旅游与文化旅游密不可分。我国众多的古镇历史悠久,拥有典型的建筑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民风民俗等,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同时,文化旅游活动的发展可以促进古镇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安居古镇为例,分析了安居古镇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举办文化表演活动、塑造文化旅游形象、打造文化旅游纪念品、形成文化产业链、进行功能分区以保护老街的文化底蕴、进行主题旅游线路设计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发展措施,以推动古镇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洪安历史名镇为例,对商贸衰落型古镇如何实施历史空间保护及文化传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古镇的地域文化、历史建筑和山水空间特色;分析了古镇保护中的文化生态衰微、自然生态退化、公共设施落后等根本性问题;从维护原真性、保护整体性、增强宜居性、夯实底蕴性、增进宜游性等方面提出了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街巷作为城镇发展中的基本要素,既体现了城镇发展的脉络和特色,又是解决保护与更新问题的重要依据.在对江西铅山河口古镇调研的基础上,从街巷结构肌理、组织节点、组成界面、尺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街巷的特色,发现历史文化背景才是街巷独具特色的主要成因,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古镇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古代有关用人思想、组织理论、决策思想的研究,旨在古为今用,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与绩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古埃及、古希腊两种文明发源地的服饰特点和服饰品风格,指出前者是匠心之美,后者则为自然之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趋向的共同点是宽松、垂挂、多裸露的特点,且产生在相近的年代;差异性是符号作用、面料使用、装饰手法、造型、服饰品和化妆品的使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类型化到典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过程。小说与戏曲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区别,所以,戏曲人物既富有立体感,又有类型化的特点,而小说人物则更加丰富多彩。小说改编为戏曲,其人物形象很难达到原先的境界。由于审美接受的差异,看戏与读小说,两者审美趣味迥然有别,所以,读小说者多,看戏曲者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具有综合性、教化性、愉悦性、通俗性等共同的审美特征,而古代戏曲还有直观性、程式化、节奏性、抒情性等独有的审美特征。这是由于戏曲综合程度更高而显示出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5.
从音、词和句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古诗与中国古诗之间的差别井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记录,又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是经过选择和考验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关于"深衣"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衣是我国服装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针对深衣的发展演变、形制款式、栽制特点、色彩纹样和材质等进行古文献研究,并分析其历史源流和文化底蕴,说明其儒学思想与服装造型的融合性,并探索深衣现代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谈中国古代诗歌对中国古代纺织文化的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歌中大量的纺织诗歌,全方位地反映出中国纺织文化的发展。通过集录从《诗经》到清末有关纺织诗歌,从物质层面,技术层面,风俗层面展示了中国纺织文化的全貌,色勒出一部以诗歌串组而成的中国古代纺织流程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姓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今人对姓氏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从它产生的渊源、发展演变到少数民族的姓氏特点等都有论及。本文则主要从姓氏的多奇性、古老性、差异性、身份性、独特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可变性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姓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北宋初期(大约公元960~1030年前后),一些先觉思想家意识到唐末五代以来文风淫靡不振,对于整个社会的学风和士风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发展中唐以来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实现文风的转变,对于儒学的振兴、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国家的建设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孤山智圆主张“古道”为体,“古文”为用,以“五经之学”、“周孔之道”为根本,在这场文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