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物理模拟实验论证了不同倒伞型表面的曝气机叶轮与中间隔墙间距对氧化沟效率的影响,同时对比了不同的氧化沟半宽导流墙偏心距对氧化沟工况的影响,从而得出倒叶轮与中间隔墙间距和氧化沟半宽导流墙偏心距最佳设计值。  相似文献   

2.
邛崃市污水处理厂A~2/O微曝氧化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邛崃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微孔曝气A^2/O氧化沟工艺,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参数选择及微孔曝气器与潜水推进器的布置方式,并总结了运行经验和设计体会。实际运行一年多来,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3.
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的加大和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设计与运行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某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为例,介绍其设计参数和技术特点,并归纳总结其调试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4.
广南县污水处理厂为世界银行贷款云南城市环境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设计规模为16000m^3/d,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8000m^3/d.采用改良型A0/O氧化沟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该工艺对传统的A2/O氧化沟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在A^2/O工艺的厌氧区前增设一个预缺氧区,使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在该区进行反硝化,减少厌氧池中的化合态氧,确保后续厌氧区的厌氧条件,提高除磷效果。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各项出水指标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一级B标准。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主要设计参数、处理工艺流程及设计特点,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全源  李辰 《供水技术》2015,9(2):54-57
介绍了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和运行概况,根据近1年的实际运行工况,分析并总结了污水处理厂能耗组成以及进一步降低吨水电耗的措施,以期为其他污水处理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寒冷地区改良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临江市改良A2/O工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归纳总结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组成及其功能,阐述控制策略,并利用污水厂运行结果对控制系统性能及控制策略进行评价。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后,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性提高,出水达标率可达80%左右,耗电量可低至约0.30 kW·h/m3。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津南区环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3×104m3/d,出水排放标准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二级标准提升为一级B标准。改造工程设计采用A2/O工艺,出水水质达标。介绍了升级改造工程的设计、改造措施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安市某污水厂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不足且出水水质无法达到一级A标准的现状,通过对一期工艺的解析和进出水水质的分析,明确了一期倒置A2/O工艺存在缺氧区停留时间不足及污泥处置回流液对水质影响过大的问题,基于一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二期扩建工程,提出在好氧池中段增加停留时间为1 h的缺氧段、增加前置缺氧选择池及提高污泥处置效率的工艺改进方案。二期工艺改进建设完成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污水具有水量较小,水质不稳定,可生化性好等特点。文章以张家港市塘桥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为例,研究了改良型A~2/O污水处理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适用性,并计算了关键技术参数。改良型A~2/O工艺处理污水的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A要求。研究结果可为5万m~3/d以下规模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和运行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同市西郊污水处理厂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英 《山西建筑》2003,29(18):117-118
介绍了大同市西郊污水处理厂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流程 ,从设计规模、水质情况及设计参数等方面阐述了其具体工程概况 ,提出了奥贝尔氧化沟及其工艺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潍坊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奥伯尔氧化沟工艺的原因和设计特色;枚举了从工艺到设备的种种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系统的一种变形,由活性污泥在闭合的曝气渠道中循环流动,本文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断进行降解和去除,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特点及运行状况。采用对回流污泥预反硝化及分段进水的方法,减少了硝酸盐对聚磷菌(PAOs)碳源摄取释磷行为的影响,基本满足了反硝化和生物除磷(BPR)对碳源的需求。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4^+-N、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1.91%、78.70%、64.20%和95.52%。  相似文献   

14.
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扩容的任务,设计改造后总处理规模为5×104m3/d,出水水质需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通过比较,选用了运行更稳定、经济效益更优的方案,将现有CAST工艺改造成A2O工艺,同时增加深度处理。改造后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各项出水指标均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普遍采用的A~2/O工艺为背景,通过与UCT工艺的模拟对比,揭示A~2/O在脱氮上略逊UCT,而在除磷方面明显落后于UCT。倒置A~2/O虽能避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但却以牺牲生物除磷为代价。进言之,UCT较A~2/O可聚集更多反硝化除磷菌(DPB),这将最大化同步脱氮除磷作用,同时亦可节省曝气量。但是,UCT在生物除磷上的优越性会导致出水SS的高含磷量(5%~6%),所以,较高的出水SS(10 mg/L)肯定会产生较高的出水总磷(TP)。降低出水SS(5 mg/L)并辅助外加碳源或侧流磷沉淀,UCT工艺出水水质不仅可以满足国家一级A标准,甚至还能达到更为严格的北京地方排放标准的A标准。厌氧单元上清液侧流磷沉淀与外加碳源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将化学除磷宏量效果好、生物除磷微量效果佳之特点发挥至极致,不仅避免了外加碳源,亦可实现磷回收。  相似文献   

16.
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交替式生物反应池(UNITANK)处理工艺,出水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升级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A2/O生物池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增建了深度处理中水回用设施。总结了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运行结果表明,升级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昆明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脱氮效果和节能潜力,利用该污水厂A~2O生化池(处理规模为5×104m~3/d)进行生产性调试。通过调节生化池好氧区的曝气量等措施,分别将好氧区前端(1#和2#廊道)、中端(3#廊道)、后端(4#和5#廊道)的DO浓度维持在(0.1~0.3)、(0.5~1.0)、(2.0~4.0)mg/L,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通过长达200 d的试验考察A2O工艺的优化脱氮效果及降低供氧能耗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现行工况相比,降低1#廊道的曝气量和同时降低1#、2#廊道的曝气量,脱氮效果可分别提高9.8%和18.5%,实际供气量分别节省32.1%和34.1%,年运行成本分别节省48.0和51.6万元。  相似文献   

18.
A/A/O底曝氧化沟工艺是A/A/O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的组合工艺,兼顾了两种工艺的优点。结合广东省惠东县污水处理厂的A/A/O底曝氧化沟工艺设计,分析了此工艺设计中的关键点,并针对低浓度污水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氧化沟工艺污水厂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其活性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中活性污泥在厌氧搅拌前0.5 h的平均比厌氧释磷速率为1.10 mg PO_4~(3-)-P/(g MLVSS·h),厌氧释磷效果较差;平均比好氧吸磷速率为6.30 mg PO_4~(3-)-P/(g MLVSS·h),比缺氧吸磷速率为2.83 mg PO_4~(3-)-P/(g MLVSS·h),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44.9%;比硝化速率为7.55 mg NH_4~+-N/(g MLVSS·h),硝化效果良好;比反硝化速率存在明显的3个变化阶段,其中第1阶段比反硝化速率最大,为5.79 mg NO_3~--N/(g MLVSS·h),第2阶段比反硝化速率次之,为2.23 mg NO_3~--N/(g MLVSS·h),第3阶段的最小,为0.82 mg NO_3~--N/(g MLVSS·h),活性污泥的比反硝化速率总体较低。为此,建议将原连续非限制曝气运行方式改为间歇曝气方式,并在缺氧区投加适量碳源,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参数并结合天津市西青开发区大寺污水处理厂调试及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奥贝尔工艺运行参数进行系统的确定,得出该污水处理厂出水完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并对脱氮除磷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