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湛 《西南给排水》2006,28(2):19-21
某水厂斜管沉淀池清水区经常出现大量絮体突然上浮聚集于池面的现象。部分上浮的细碎絮体随出水进入滤池,使滤池的反冲次数增加,过滤周期缩短。现象的机理可解释为“加压溶气气浮”,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取水泵挟气和原水中不同程度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且与原水浊度、混凝荆投加量相关,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超细粉体凹凸棒石助凝去除富营养化河水中的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投加超细粉体(200目)凹凸棒石对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沉淀去除富营养化河水中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凹凸棒石能大大提高P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增加絮体的密度,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抑制絮体中藻类的上浮.当PAC投量为40ms/L、凹凸棒石投量为0.08%时,PAC与凹凸棒石联用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较单用PAC时分别提高了14.5%和14.0%,形成的絮体沉降体积仅为单用PAC时的1/2,降低了后续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3.
混凝是净水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微塑料在原水中客观存在。以聚苯乙烯(PS)为例,分析了微塑料对混凝过程中浊度去除效果、絮体大小和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剂投加量为14 mg/L时,微塑料的存在导致浊度去除率降低了7.1%,絮体大小与分形维数也相应降低;当投加量增加至26 mg/L时,微塑料可使浊度去除率提高0.8%,达到95.2%,分形维数增大至1.587,絮体粒径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混凝剂投加量较低时,微塑料的存在对浊度去除效果、絮体粒径及分形维数有负面影响,但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继续提高,负面影响减弱,微塑料的存在甚至还可以促进浊度去除和分形维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配制浊度为(50.0±0.50)NTU的粘土悬浊液作为试验原水,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探讨在投加植物多酚单宁酸前、后混凝沉后水的剩余浊度、pH、Zeta电位、溶解性有机物浓度、残余铝的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混凝条件下的絮体进行了形态观测分析,进而阐述水体中天然有机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存在有机物单宁酸会使PAC的混凝效能变差,而且这种影响与单宁酸的浓度呈正相关,不仅增加了所需混凝剂的量,而且改变了水中颗粒物的带电特性、降低了颗粒的Zeta电位、增加了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单宁酸对PAC混凝过程中生成絮体的宏观形态和微观形貌都有一定的影响。若原水中含有单宁酸,当PAC投量不足时难以形成絮体,而投加足量的PAC时,单宁酸能起到吸附架桥的作用,吸附、包裹无机颗粒一起凝聚,生成大而密实的絮体,絮体显微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亲水层。  相似文献   

5.
关湛 《中国市政工程》2006,(3):52-53,56
某水厂斜管沉淀池清水区经常出现大量絮体突然上浮聚集于池面的现象。部分上浮的细碎絮体随出水进入滤池使滤池的反冲次数增加,过滤周期缩短。现象的机理可解释为“加压溶气气浮”。分析甄别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取水泵挟气和原水中不同程度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而且与原水浊度、混凝剂投加量相关。针对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关湛 《市政技术》2006,24(4):234-236
某水厂斜管沉淀池清水区经常出现大量絮体突然上浮聚集于池面的现象,而部分上浮的细碎絮体随出水进人滤池,使滤池的反冲次数增加,过滤周期缩短。经试验与分析,该现象的机理可解释为“加压溶气气浮”,产生的原因为取水泵挟气和原水中不同程度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且与原水浊度、混凝剂投加量相关,因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高锰酸钾、水合二氧化锰进行复配而得到复合混凝剂,研究了两种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投药量、投药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混凝过程中絮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混凝剂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当PAC投量为15 mg/L时,两种复合混凝剂分别在KMnO4投量为0.1 mg/L、水合MnO2投量为0.15 mg/L时达到最佳混凝效果。絮体分维值能很好地描述絮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在混凝过程中,两种复合混凝剂的絮体分维值均表现出先增(均在360 s时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的规律,可见絮体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松散到密实再到松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微观分析系统对气浮工艺中的气载絮体进行观测,分别研究了气浮过程中微气泡和气载絮体的特性以及Zeta电位对气载絮体平衡接触角的影响。在0.40 MPa和30%回流比的工况条件下,气泡平均粒径较小,其尺寸主要分布在40~110μm之间,占整体数量90%以上。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后,在0.40 MPa时气载絮体尺寸最大,主要尺寸分布在0.45~0.95mm之间,二维分形维数最小,结构更为松散轻薄。在此基础上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控制溶液的Zeta电位来探究其对平衡接触角的影响,发现不同于传统混凝在等电点处达到最优混凝效果,气浮工艺是在Zeta电位为17 m V时平衡接触角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气载絮体中气泡与絮体的结合更为理想,更利于提升气浮工艺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聚硅氯化铝的混凝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聚硅氯化铝(PASiC)的混凝机理,考察了搅拌时间和PASiC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时间的增长则形成的絮体逐渐增大;PASiC投量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大絮体而提高混凝效果;PASiC通过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使胶体颗粒脱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对不同碱化度聚合氯化铝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同样臭氧投加量条件下,混凝剂的Alb含量越高,混凝效果越好.在臭氧投加量为1.6mg/L时,臭氧化改善了聚铝的混凝效果,而臭氧剂量的进一步增加阻碍了絮体的形成.不论臭氧投加量的多少,预臭氧对AlCl3都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性凹凸棒土强化混凝处理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处理低浊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改性凹凸棒土投加点、投加量对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改性凹凸棒土能显著改善混凝性能,大大提高了对浊度、CODMn、UV254、氨氮的去除效果。当聚合氯化铝和改性凹凸棒土的投加比例为1∶(1~1.25)时,强化混凝对浊度、CODMn、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7.02%、47.63%、32.46%和31%,且形成的絮体密实度高、沉降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为原水,采用小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分析了聚硅酸铁(PSF)的絮凝特性,并考察了PSF投加量、p H值对絮体的生长、破碎与再凝聚过程中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体生长过程中,絮体粒径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反应体系p H值接近中性时,粒径最大。当PSF投加量为1.5 g/L、反应体系p H值为7.6时,平均粒径最大(890μm)。在破碎和再凝聚过程中,当反应体系p H值为7.6时,絮体强度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PSF投加量为2.0 g/L、转速为75 r/min时,絮体破碎因子为2.78%。当PSF投加量为1.5 g/L时,反应体系p H值越低,絮体强度越大,在p H值为4.5时,絮体破碎因子为55.43%。在PSF投加量为1.5 g/L、p H值为7.6条件下,破碎时间越短,絮体恢复能力越强,以200 r/min转速对其进行1 min的破碎试验,絮体恢复因子为26.06%。  相似文献   

13.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散射颗粒分析仪对钢铁总排废水的混凝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了动态监测曲线,探讨了仪器监测值与沉后水余浊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态监测曲线能直观地反映总排废水混凝过程中絮体逐渐聚集成长的变化过程;在PAM最优投加量范围内,仪器监测值随沉后水余浊的降低而增大,在实际生产中自动投药系统可根据设定的监测值自动控制PAM投加量.  相似文献   

15.
关湛 《山西建筑》2006,32(8):170-17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针对絮体上浮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斜管沉淀池絮体上浮的对策,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含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低浊(6 NTU)高岭土原水中,投加纳米SiO_2进行动态混凝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定量控制参数,探讨了纳米SiO_2的作用效果与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絮体的形成与生长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结构是影响颗粒混凝、絮团密实度与沉降特性的主要因素;SDS的存在对絮凝初期絮体的形成起阻碍作用,随后SDS与混凝剂的混合体共同对粒子作用,促进絮凝,絮体变大且密实,沉降性能改善;SDS和SiO_2对高岭土粒子存在竞争吸附;单独投加纳米SiO_2时形成的絮体小而脆弱,而以纳米SiO_2为助凝剂能促使PAC絮体结构向更密实的构型转变,对浊度和SDS的去除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碳纳米管由于其特殊的吸附性能,对在天然水体中广泛存在的腐殖酸(HA)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用于腐殖酸的去除。对不同DOC含量和p H值条件下碳纳米管吸附去除腐殖酸以及使用碳纳米管改性聚合氯化铝(PACl)作混凝剂时混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成与破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样DOC为4 mg/L、p H值为7.5时,使用不加碳纳米管的PACl作混凝剂,投加量为0.1 mmol/L时沉后水DOC浓度达到最低。碳纳米管对腐殖酸的吸附去除率随p H值的升高而下降,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主要发生在前60 min内。随着DOC含量的升高,混凝过程对DOC的去除率下降。当p H值为7.5、DOC为2 mg/L时,碳纳米管含量对于平衡时絮体的粒径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增加再生长后絮体粒径,改善絮体的沉降性,提高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珠海市某水库水水质污染特征,采用聚硅酸铝铁(PSAF)作为混凝剂,通过小试试验和中试试验对其混凝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SAF对此水库水具有良好混凝沉淀效果,形成的絮体密实、沉降速度快、产生污泥体积小。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铁(PAFC),且远远优于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中试试验装置中,PSAF的最佳投加量为7mg/L,在此投加量下,滤前浊度去除率达到70.8%,滤后出水对浊度去除率达到94.6%。  相似文献   

19.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出现的絮体上浮问题,对PAM投加量和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的投加量与排泥水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生产中可以根据沉降比快速估算排泥水浓度.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性质受高密度沉淀池泥位影响,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为1%~2%.  相似文献   

20.
CoMag磁混凝工艺在一级A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ag磁混凝是在常规混凝工艺中投加磁粉,磁粉与絮体结合而加大混凝絮体密度,加快了絮体的沉降速度,表面水力负荷可达20~40 m3/(m2·h),同时出水SS<5 mg/L,浊度< 1.0 NTU,TP< 0.02 mg/L,具有卓越的除磷功效.CoMag磁混凝非常适合于城市污水厂一级A提标改造,也非常适合地表水除磷,解决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