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世界第一大跨度三塔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建立了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该桥的相关动力特性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桥的结构型式和受力特点,重点研究了矢跨比、中塔刚度、中塔形式以及土桩结构作用等关键参数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该桥动力特性随上述结构关键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大主缆矢跨比、提高中塔纵向刚度有利于改善大桥的颤振性能。所得结论可为大跨度三塔悬索桥的动力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立连通式油气悬架试验台研究了各工况下参数对油气悬架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试验台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将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并修正仿真参数.仿真过程中对影响连通式油气悬架的各参数以实验数据为目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优化.通过分析发现影响阻尼孔两端压力值大小的参数为蓄能器初始压力与蓄能器充气压力,影响阻尼孔两端压力差与相位的参数为左右两侧单向阀开启压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温度对连通式油气悬架特性的影响,基于其工作原理建立连通式油气悬架刚度、阻尼力的数学模型与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搭建车辆整车仿真模型。在三种不同的温度下对连通式油气悬架进行特性试验,结合仿真与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连通式油气悬架在20℃与40℃时的阻尼特性基本不变,当温度达到60℃时,悬架的阻尼特性降低,且油气悬架的仿真与试验误差增大,但曲线变化趋势相同。连通式油气悬架刚度不仅与活塞杆位移有关,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越高,刚度增大越快。  相似文献   

4.
联轴器作为连接主从动轴的关键部件,对轴系扭振性能有显著影响。文中以匹配典型高弹性联轴器和大刚度联轴器的柴油发电机组轴系为对象,采用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轴系固有特性;进而在相同激振力矩作用下,分别对稳态均衡、非均衡工况时两种轴系曲轴自由端扭振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联轴器特性对电机转子振动的影响;在启动停机过程的研究中,指出匹配高弹性联轴器的轴系会发生扭振共振,联轴器会产生远大于机组在正常工作转速时的交变扭角差,这是目前国内外相关标准(GB15371-2008和ISO3046-5)尚未提及但值得评估的问题;针对匹配大刚度联轴器的轴系扭振共振问题,提出了通过优化轴系关键参数等方法进行轴系的减振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某跨铁公路桥梁为对象,设计了静载试验加载方案。在试验过程中,采用静态应变采集系统、应变片测试结构应变;使用拉线式电子位移计测量结构的挠度值。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测点实测应变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实测应变校验系数均<1,该截面实际工作状态优于设计状态,静力强度满足要求。试验荷载卸除后,空心板梁主要测点残余应变较小,残余应变率均<20%,表明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跨中挠度主要测点实测挠度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实测挠度校验系数均<1,板梁刚度满足要求。该分析方法可供其他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静偏心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与转子抗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偏心增大,阻尼器的减振性能先增强再减弱,而转子抗振性能则大幅下降。分析了引起阻尼器静偏心的原因,并根据各因素的特征提出了控制方法。采用预置偏心,合理的结构、工艺设计有利于控制转子自重与设计、加工装配引起的静偏心。采用较小的设计偏心比,有利于提高机动条件下阻尼器转子的抗振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双节瓷支柱绝缘子的振动检测问题,以220 kV串联瓷支柱绝缘子为研究对象,采取SolidWorks软件建模并导入ANSYS软件中,设置模型参数计算分析;验证了通过振动声学法检测串联双节瓷支柱绝缘子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了激振-拾振距离及拾振点在下法兰底端的具体位置对绝缘子检测精度的影响,得到其一般性规律,通过搭建220 kV绝缘子实验台对仿真得到的规律进行验证;最终结论表明,激振-拾振距离对瓷支柱绝缘子的振动检测结果存在影响,对于双节支柱绝缘子,当激振点与拾振点位于通过下法兰中心的同一直线上时,关于下法兰中心对称的两个拾振点所采集信号表现出的频谱特征不随激振-拾振距离变化而变化,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型号为B03.8-1的220 kV双节瓷支柱绝缘子的最佳激振-拾振距离为35 mm。  相似文献   

8.
扭振测试对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测速码盘存在偏心时,会给扭振测试带来很大的误差。在轴实际存在扭振的情况下,由理论推导,得到在码盘偏心时测量转速与轴实际转速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到测量扭振角速度,分析出测量扭振的组成成分并得到了其数学表达式。讨论影响扭转各成分幅值大小的因素,偏心比越大,测量扭振的误差越大;偏心比相同时,转速越高,扭振角速度的误差也越大;任一阶测量扭振均受到分布在其两边的轴实际扭振的所有阶次的影响,在幅值相同情况下,距离越远的阶次影响越小。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中的最大误差为2.83%,试验中的最大误差为5.6%。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整车项目开发初期评估车轮路噪性能,采用车轮侧向刚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其对整车路噪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车轮侧向刚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车轮侧向刚度公式;以某车型整车有限元模型仿真为例,验证了不同侧向刚度车轮对车内声振传递函数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不同侧向刚度车轮对整车路噪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均...  相似文献   

10.
跨临界CO2系统性能不仅受到排气压力的影响,而且对热源热汇温度的变化也十分敏感。介绍了具有双节流阀装置且带有平衡储液器的跨临界CO2制冷热泵试验台,并改变热源和热汇温度条件对系统进行了多工况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热汇温度15℃一定,热源从15℃上升到25℃时系统制热COPH平均每5℃上升4.4%左右,反之热源温度25℃一定,热汇从15℃上升到25℃,系统制冷COP平均每5℃下降6.8%左右。且热源温度对冷冻水出水温度影响较大,而热汇温度对其影响较小,无论是热源或热汇温度平均每改变5℃对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影响范围在0.7℃到1.9℃左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体动力学SIMPACK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分析模型,仿真模拟车辆模型在高低和方向不平顺复合轨道谱激励下以200 km/h时速行驶时一系悬挂系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在0.5~1.5 MN/m范围变化时和一系垂向阻尼在15~25 k N·s/m范围变化时,对车辆系统脱轨系数、倾覆系数、轮轨力和车体加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藏铁路冻土带路基下沉问题,为了实现高原机车转向架低动力作用,基于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两种不同悬挂方案的高原机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一、二系悬挂刚度比μ对车体、构架以及轮轨垂向振动的影响。发现一、二系悬挂刚度比在0.5~3范围内变化时,轮轨垂向力和构架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大了11.24%和12.2%,车体平稳性指标和垂向加速度分别减小了11.3%和15%,并分析了高原线路上两种悬挂方案机车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选择刚度较大的二系悬挂,虽然一定程度上恶化车体平稳性指标,但较小的一系刚度在中低速范围内,能够降低由轨道不平顺引起轮轨垂向冲击,显著抑制了对轨下部分损伤较大的低频振动,减小运行过程中机车对轨下部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高速列车中对于车间纵向减振器的应用较少。为了解车间纵向减振器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CRH380B型动车组实际参数,运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装有车间纵向减振器的四动四拖八节编组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改变车间纵向减振器的阻尼与节点刚度来分析其对列车平稳性、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车间纵向减振器特性参数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摇头运动、横向平稳性指标等车体的横向动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对车体1~3 Hz的低频摇头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达到了36.4%;但是车间纵向减振器特性参数对列车走行部的动力学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安装合理阻尼与节点刚度的车间纵向减振器能够有效地提升列车整体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点激振方法,求解多支承结构在任意波形下的动响应。考虑到有时差地震波作用时,结构除通常意义的动应力外,还须附加拟静态内力。程序实现是在DDJ-W静力版基础上,开发了DDJ-W(MJED)程序分析,计算了一座工程实例——无锡金城港斜拉管桥,并进行了有时差结果和无时差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耗、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客户群体对于驾驶感受要求持续提升,为满足油耗目标及优化驾驶性,传统内燃机电动化日渐深入,而48V-BSG技术对于传统乘用车油耗指标、排放指标、驾驶性指标改善具备较好的性价比。本文应用Cruise对某汽油发动机应用48V-BSG技术方案在某整车上进行整车性能仿真分析,研究各工况及控制策略下48V-BSG对于发动机摩擦功、整车经济性、动力性影响,并通过性能试验结果与仿真数据比较分析验证性能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6204轴承钢球表面制备出Cr/C复合镀层,用电子透射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镀层微观结构,对镀层钢球轴承和无镀层钢球轴承的速度性能和断油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r/C复合镀层有良好的显微结构,有大量的石墨存在。与无镀层钢球轴承相比,镀层钢球轴承有缓慢的温升、良好低振动性能和振动的平稳性能,特别是高速运转时,减振效果尤为明显,保证了轴承有优异的高速性能;镀层钢球轴承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极大提高轴承应急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具有时变啮合刚度的二级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式。用算符分解算法(AOM)研究了齿轮啮合误差和时变啮合刚度对拍击门槛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时变啮合刚度和齿面误差可以导致拍击;齿轮啮合频率、或者齿面误差频率等于派生系统的固有频率引起的共振是产生拍击的原因之一;低速端的齿面误差对系统拍击门槛转速影响较小,而高速端的齿面误差对拍击门槛转速影响较大;齿面误差对拍击门槛转速的影响不仅与自身的变化频率、幅值大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时变频率及其组合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