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包装》2009,(5):85-86
第一部分:底油及涂布方法 水性光油底涂有以下好处: 印刷材质的表面校正:增加表面张力;清除污迹加强化学界面反应力。  相似文献   

2.
无溶剂硅油涂布技术复杂,在整个涂布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无溶荆硅油涂布技术以其更健康、更环保、更安全、更节能、更高效、更具有实用价值的优势,成为了行业解决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可选择的对策之一.首先详细描述了无溶剂硅油涂布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随后给出了无溶剂硅油涂布机的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与部件,特别是涂布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一定厚度的厚膜,并保证涂膜表面的平整性,分别采用刮涂法、网纹辊涂布法、以及丝网印刷法进行涂布,改变涂布框厚度、刮刀角度、网纹辊绕线直径、丝网目数和版膜厚度对UV涂布油进行涂布,测试涂布膜层的厚度及表面粗糙度,研究涂布工艺对膜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刮涂法可获得较厚、表面较平整的涂膜,且刮刀角度在45°~60°范围内,另外,采用丝网印刷法也可得到性能较好的涂膜,但版膜厚度应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装饰原纸大量加填所导致的填料流失严重、成纸强度较低和印刷适性不理想的问题。方法实验以传统生产工艺为基础,减少原纸在抄造过程中的加填量,通过对纸张进行涂布来提高其质量。对装饰原纸表面进行涂布后检测涂布装饰原纸的物理性能和印刷适性,并采用PDA动态渗透特性分析仪研究装饰原纸的表面孔隙开放程度和内部孔隙大小情况。结果涂布装饰原纸与市售高档装饰原纸相比,白度提高了0.6%,粗糙度下降了6%,匀度提高了33%,抗拉强度提高了340%,印刷色密度在暗调部分提高了21%,中间调部分提高了29%,亮调部分提高了55%。结论当原纸内钛白粉加填的质量分数为20%,涂料中二氧化钛和瓷土质量比为50∶50~60∶40之间的涂布装饰原纸的各项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涂布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压辊类涂布、刮刀类涂布、挤出涂布、帘式涂布、旋转涂布和喷雾涂布等涂布技术的特点。指出了选择合适的涂布方式、加强涂层在线检测控制和调整涂布液流变特性,是涂布技术向更快、更精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如何实现高效的无溶剂涂布,获得稳定的预定厚度涂层。方法在建立两辊间隙间涂布液流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涂布液辊间间隙分流分配关系和总结构内涂布液流量平衡两方面,分析无溶剂五辊顺转涂布系统涂布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转移钢辊和涂布钢辊的速比,计量辊和转移钢辊之间的间隙以及橡胶转移辊的压力等是对涂层厚度有直接影响的因子,毛细准数是涂层竖条道缺陷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涂布液的非牛顿特性会加重竖条道缺陷。结论设计无溶剂五辊顺转涂布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辊的直径、施加给橡胶辊载荷大小的范围、橡胶辊的硬度、适用涂布液的粘度范围和速度极限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气泡 涂布量不足产生的气泡 涂布量不够是个相对的概念。复合不印刷的透明膜,涂布量1.8-2.2g就够了,复合印刷膜最好28g以上。决定涂布量时不但要考虑剥离强度,还要顾及流平性。而流平性又与是否采用匀胶辊、基材、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工作液的粘度等有关。综合条件好的,可以适当降低涂布量。  相似文献   

8.
吴建平 《塑料包装》2009,19(4):19-22
介绍在线涂布聚酯薄膜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对影响在线涂布薄膜发展的涂布膜生产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查阅历年来国外有关条缝涂布咀腔体结构的专利和文献,研讨了条缝涂布咀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得出条缝涂布咀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药品包装铝箔涂布量大小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冰 《中国包装》2000,20(2):60-61
本文对药品包装用铝箔在印刷涂布过程中,涂布网纹辊的线数,深度形状,使用粘合剂溶液的浓度,密度,涂布装置橡胶压辊硬度,压力及操作中刮刀的合理运用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印刷涂布量的因素,讨论了如何使印刷后铝箔获得最佳的涂布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系统在叶片钢材料FV520B上依次制备镍基黏结层和NiCrBSi-Mo复合工作层,并对NiCrBSi-Mo粉末的沉积率、涂层孔隙率、结合强度及表面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NiCrBSi-Mo/Ni涂层中,厚度为180~220μm的黏结层在提高NiCrBSi-Mo粉末沉积率的同时可制备较低孔隙率、较高结合强度和硬度的表层涂层;黏结层厚度的增大导致工作层起始沉积位置的孔隙率增大,且加快了工作层在垂直方向上孔隙率的衰减过程。SEM分析发现,黏结层厚度的增大引起黏结层与工作层结合界面处熔滴沉积堆叠形貌的变化,黏结层中的缺陷对工作层产生"遗传性"的影响;胶结拉伸实验表明,黏结层厚度过大会导致拉伸过程中黏结层与工作层结合面处的断裂;在不同的抛磨面,一定黏结层厚度的试样块在垂直方向上的维氏硬度衰减较为缓慢,NiCrBSi-Mo/Ni涂层不仅保持了涂层表面高的硬度,且增大了涂层的厚度,以修复材料表面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激光表面重熔过程中表面涂层、工艺参数与熔化深度、熔区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之间变化规律。发现表面涂层不但可提高金属对激光的吸收率,而且渗入熔化区,参与相变,改变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热锻模损伤主要发生在模具表面的情况,构想使用梯度功能材料对均质材料制造的热锻模进行表面处理,阐述了梯度材料锻模表面涂层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Deform软件的热锻成形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了均质热锻模与梯度材料表面涂层热锻模在锻造生产后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从而论证了在热锻模表面进行梯度材料表面复合涂层处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包覆改性SiC粉体表面结构与性质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中的有机包覆改性SiC微粉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以及有机单体在其表面上的接枝聚合而获得。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前后粉体的主要物相成分;以粉体悬浮液离心清液的离子电导率和粉体胶粒的Zeta电位曲线来表征粉体表面的吸附离子浓度及表面电性;通过TEM、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构。研究表明:以提高SiC粉体水基分散固含量为目的的有机包覆改性工艺在未改变粉体基本成分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粉体表面吸附离子的浓度,提高了表面电荷;其完整的表面有机包覆层体现包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效地掩蔽了SiC粉体原有的表面,使有机包覆改性成为SiC粉体水基分散性能提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反应介质对二氧化硅在碳球表面包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碳球表面惰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碳球表面包覆二氧化硅,考察了介质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不同介质中得到的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碱性介质更有利于二氧化硅在碳球表面的包覆,所得复合物球表面光滑、包覆层厚且厚度均一,焙烧除去碳球核后得到空心二氧化硅球,并分析了碳球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硅橡胶表面制备一种具有抗感染功能的涂层—壳聚糖载铜凝胶涂层。为了克服硅橡胶的生物惰性,在其表面制备涂层,先用逐步化学接枝法对其表面进行活化预处理,然后化学接枝壳聚糖载铜凝胶涂层。对比浸泡前后涂层的形貌,研究了活化预处理对功能化涂层与硅橡胶基体之间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化学接枝法可在硅橡胶表面生成丰富的活性官能团从而提高了功能化涂层与硅橡胶的结合强度。载铜功能化涂层使硅橡胶导管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意大利IMAGE62加膜机,就大幅面照片在加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Iridium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the double glow plasma. The phas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coating we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deposition rate of the coating was up to 20μm/h. The iridium coating failed predominantly by grain boundary brittle fracture at room temperatures. Brittle intergranular fracture does not depend on grain size. Intergranular fracture in iridium coating has been considered to arise from low cohesive strength of the gr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9.
粉体包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对超细粉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改性可以给超细粉体带来许多新的特性,其中粉体的包覆技术就是表面改性技术之一.综述了粉体包覆技术的包覆机理,对粉体的包覆技术通过固相、液相和气相进行分类,并概述了每大类的主要技术及其机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工艺参数对Al-Si镀层材料在热成形过程中存在的表面颜色差异、镀层厚度和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及影响零件表面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在不同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条件下,对厚度为1.0 mm的新日铁Al-Si镀层材料进行热冲压试验,测量热成形零件的镀层厚度和扩散层厚度,并对典型不同颜色零件表面进行SEM及EDS分析研究。结果 Al-Si镀层热成形零件表面颜色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镀层厚度及扩散层厚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及加热温度的提高而增大,Al-Si镀层热成形零件表面的颜色与镀层中不同铁氧化物的混合比例存在较好的对应一致性。结论Al-Si镀层热成形零件表面颜色的状态可以间接反应镀层厚度及扩散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