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WM变频调速电动机端子上过电压的抑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脉宽调制(PWM)变频器输出的陡上升沿且高重复的脉冲电压在长电缆的末端发生波反射而产生近似2倍的尖峰过电压,从而导致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绝缘的过早损坏。采用RC一阶阻尼滤波器来抑制PWM变频调速电动机端子上的尖峰过电压,首先研究了在不同电缆长度(30m和75m)下,滤波器的电阻和电容对电动机端电压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电缆长度、滤波器的电阻和电容与电动机端过电压幅值及脉冲电压上升沿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滤波器的电阻值越小,电容值越大,则电动机端子上过电压幅值就越小,且脉冲电压上升沿时间也越大。为了减小滤波器的功耗,其电容值应选择小于0.1μF。当滤波器的电阻参数小于电缆波阻抗的1.5倍,且电容参数选择在0.02-0.1μF之间时,电动机端子上的过电压倍率则不超过1.2。最后应用传输线理论及信号的卷积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电动机端子上过电压的上升沿由快变区和慢变区两段组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流型PWM变流器的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刚  和敬涵 《电工技术学报》2004,19(5):43-46,101
利用电流型PWM变流器实现了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串级调速,通过对变流器矢量控制方案的研究,实现了在调速的同时转子能量的回馈,同时利用转子回馈能量对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进行补偿,使功率因数接近为1.0.调速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谐波含量小、成本低等优点.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双80c196KC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构成全数字化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双单片机之间数据的快速并行通讯由双口RAM IDT7130来完成。系统的电流调节器采用两个电流滞环调节器,而转速调节器采用bang-bang控制与PI控制相结合的双横控制方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合理,调速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变频调速对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相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转矩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变频调速系统对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设计要求,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电机进行了设计,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
根据塔机运行的实际工况以及塔吊起升机构对变频调速感应电动机的特殊要求,对变财速电机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通过样机试验和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样机能较好地满足塔机起升机构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异步电动机PWM变频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岚  梁金蕊 《微特电机》2000,28(3):31-33,35,46
从建立异步电动机PWM变频调速系统数学模型入手,导出了系统对负载扰动的传递函数。针对电机定子频率和电机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TMS320C240和IPM为核心设计了两相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软件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PWM变频调速电动机端子上电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WM变频调速电动机端子上的电流特性,测量了驱动系统中各连接点的电流波形,特别是由陡上升沿电压引起的高频尖峰电流分量的特性,同时也研究了电缆长度及滤波器对驱动系统中各连接点的电流波形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了电动机绕组的电流特性与其电压分布特性的关系,提出了改善绕组电压分布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三相6/4结构、四相8/6结构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SRD)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固定通角PWM调压调速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详叙的分析,由样机所获取的性能数据,表明PWM调压调速的SRD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0.
滤波器对PWM变频调速电动机端子上电压波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滤波器的参数对电动机端子上电压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电缆长度,滤波器的电阻和电容与电动机端过电压幅值及脉冲上升沿时间的关系,给出了滤波器参数的选择范围,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式的两个零状态矢量是相等的.文中通过随机改变正比于零矢量V0的变量系数K0实现随机脉宽调制,该调制方式运用于变频调速系统中.随机脉宽调制通过DSP控制器实现,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利用功率谱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PWM技术是交流伺服系统的基础性技术。针对交流伺服应用 ,文中分三个方面阐述了 PWM技术的近期发展 :PWM技术、与电流控制相结合的 PWM技术和 PWM死区补偿技术。最后指出了目前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的 PWM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六相正弦脉宽调制(PWM)算法直流电压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双零序信号注入的六相载波脉宽调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在正弦调制波中注入一定双零序分量来提高六相逆变器的控制性能。分析了该算法双零序分量变化范围以及直流电压利用率的提升原理,给出了3种具有不同输出特性的双零序注入方法。通过对均值零序注入法进行仿真可以看出,该算法能增大直流电压利用率,改善系统运行特性,验证了该PWM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受轨道车辆牵引功率大、开关频率低的限制,牵引传动系统多采用低频区异步调制,基频以上单脉冲调制的脉宽调制方式,且在中频过渡区通常需采用优化同步调制以达到改善变流器输出特性的目的。电流谐波最小脉宽调制技术(CHMPWM)是优化同步调制的一种,它以电机电流谐波整体最优为目标进行调制,有助于高性能电流闭环控制的实现,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基于电流谐波优化的混合脉宽调制策略展开研究,首先分析CHMPWM的开关角求解方法及不同开关角分布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从电流谐波、转矩脉动等方面与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技术(SHEPWM)进行对比;然后完成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构架的混合脉宽调制技术,并实现不同调制模式间的平滑过渡。最后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正弦波逆变器脉宽调制技术的调制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脉宽调制(PWM)正弦波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调制模型的定量分析对系统参数设计和方案优化有重要帮助。通过双重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正弦波逆变器3种主要PWM方法的调制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单极性正弦波PMW(SPWM)方法,并给出了其调制模型。通过对各种调制方法的分析和比较,确定了在不同场合下的最佳调制策略:对于单相全桥逆变器,倍频式SPWM和单极性SPWM为最佳;对于组合型三相逆变器,新型单极性SPWM为最佳。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单相半桥DC-AC变换器的逻辑脉冲宽度调制(LPWM)控制方法,阻感负载电流为正和为负情形下IGBT的导通状态,进而分别给出了等效电路。其方法是根据负载的电流的正负而开放或封锁对应的IGBT的门极脉冲。在单相半桥DC-AC变换器的LPWM基础上,分析了三相桥式DC-AC变换器的LPWM控制方法和SVPWM的LPWM控制方法,LPWM控制方法的优点是减少了一半的门极驱动损耗,除电流过零点以外无需再加死区,提高了开关频率,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然后再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对LPWM仿真,验证了LPWM控制方法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电路,对PWM脉冲信号生成方式进行了分析.采用四个基本矢量控制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案,通过选取三个或四个基本矢量合成等组合方式来实现所需的电压输出,并对不同矢量合成组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对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采取非线性滞环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磁链幅值、相电流存在稳态误差。该文提出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异步电机直接转差线性控制策略(direct slip linear control based on space vector modulation,DSLC-SVM)。该策略不含坐标变换,无电流环,只需辨识定子磁链。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相比,由于对转差进行直接线性控制,DSLC-SVM策略可以减小转矩和磁链误差,降低相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比较了2种控制策略改变转差的能力,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和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VSVPWM)原理,给出VSVPWM在第一扇区各分区的开关序列。建立包含中点电压平衡方程在内的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调制模型,分析VSVPWM策略与基于载波脉宽调制(CBPWM)策略的内在联系,得到基于载波调制的VSVPWM方法(CB-VSVPWM)。在保持输出线电压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某一相1电平作用时间来调节由于参数及积累误差造成的中点电位的偏移。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从直流母线回馈电流、换相转矩脉动、逆变器功率损耗、逆变器输出电压极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对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系统性能的不同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各种斩波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旨在为BLDCM控制系统PWM斩波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