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矿物的解离度是和矿物的结构密切相关,本文用金氏解离模型预测金从复杂矿石的解离度,而该模型将很有用。如果能获得这个结果,然后则可利用模型来预测各粒级中未磨矿石和已磨矿石中的可浸出金。  相似文献   

2.
为给甘肃某低品位金矿石的选矿试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种现代测试手段对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和金矿物的种类、形态、粒度、产出形式、解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部分呈微细粒~微粒自然金或银金矿沿载金矿物的边缘、粒间、裂隙及孔洞充填分布,部分则呈包裹体嵌布在载金矿物内部。影响金矿物富集回收的主要因素是矿石中金品位低、硫化物含量高、金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格尔托金矿矿石中金的回收率,本文通过研究矿石物质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嵌布粒度、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及金的载体矿物和分布规律。开展全泥氰化浸出、焙烧除碳-氰化浸出、浮选除碳-碳质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最终确定全泥氰化浸出为最佳工艺流程,金浸出率达88.22%。  相似文献   

4.
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其与选矿工艺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令熙 《中国矿业》2008,17(4):73-75
通过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研究,确定研究矿石中金呈微细粒自然金形式存在,由于颗粒极细,磨矿过程中不易完全解离暴露。经过磨矿产品粒度分析及金的嵌布状态分析结果,确定了合适的磨矿细度为-0.074mm 85.77%。在矿石工艺性质的指导下,最终采用了浮选-精矿培烧-氰化浸出提金选矿流程,但由于浮选尾矿及浸渣中的金绝大部分呈微粒包裹体形式存在,暂难以回收完全。  相似文献   

5.
贵州某金矿中金主要以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载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少量是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载金矿物很细大多在1~5μm之间,呈超显微状态存在,属含硫砷微细浸染型难选冶金矿。回收该金矿石中金需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预处理,使硫化矿物中的硫、砷、锑、铁分别被氧化成硫酸盐、砷酸盐、锑酸盐及赤铁矿,最终导致硫化物晶体的破坏,使其被包裹的金暴露出来,得以用氰化法回收。通过对影响浸出的几个因素:矿石粒度、碱用量、浸出温度、矿浆浓度、氧分压、浸出时间、SAA用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择取优化条件,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0.1%。  相似文献   

6.
连续磨矿产品解离频谱的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总体平衡方程需要在二维空间积分。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脆性颗粒经碰撞破裂时其破裂模式与矿石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非常详细的了解。迄今已提出的各种解离模型多适用于批次磨矿过程,在该条件下的解离问题可孤立地进行研究。如果磨矿是连续的,且构成了包括分级、分选作业选矿流程的一个单元作业时,情形则截然不同,此时需要对已知矿物组成的个别颗粒破裂时矿物的解离进行描述。工业上重要的连续磨矿作业通常是与水力旋流器构成闭路的磨矿回路以及浮选厂中的再磨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连续磨矿产品矿物解离频谱的有效算法。该算法的基础是Andrews-Mika相图的详细内部结构。将该相图用于实际矿石时需要校正,其内部结构可由单一粒度、单一品级物料的单个颗粒的破碎来确定,但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解离模型来表示总体平衡计算中所需的截面转换系数。由Leroux(1992)和King(1990)所提出的模型与试验数据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矿石矿物学特征对破碎后矿物解离程度的预测机制,以水厂铁矿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观测矿石结构、构造与粒级组成,对比冲击破碎与二段磨矿产品的品位特征,分析磁铁矿石的破碎性质,预测矿石破碎后不同粒度范围下矿物颗粒的解离程度。结果表明,水厂铁矿磁铁矿石的结构构造简单,破碎过程中易产生沿晶断裂,冲击破碎至嵌布粒度的磁铁矿颗粒解离程度高于二段磨矿后磁铁矿颗粒的解离程度。矿石结构与构造特征可以反映矿石破碎与矿物解离的难易程度,通过分析磁铁矿石原矿矿物的粒级组成,可以有效预测矿石破碎后不同粒度范围内的矿物解离程度。研究结果丰富了矿石碎磨特性的分析方法,为矿山改进矿石加工工艺、实现节能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某大型金矿矿石性质较复杂,脉石矿物种类繁多,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嵌布关系十分复杂,大部分金矿物被硫化物、难溶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包裹,矿石磨至-71μm占80%时仅有约10%的金矿物实现单体解离。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分别进行了单一氰化浸出工艺、单一浮选工艺、浮选—氰化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浸出工艺处理矿石,在磨矿细度为-38μm占96%,浸出液固比为3∶1,石灰用量为3 000 g/t(p H=11.5),氰化物初始浓度为0.05%,浸出时间为6 h情况下,金浸出率仅达61.59%。矿石在磨矿细度为-71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1精1扫、中矿精扫选后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33.57 g/t、金回收率为51.60%的金精矿,尾矿金品位仍高达1.67 g/t。以单一浮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浮选金精矿进行焙烧—浸出,对浮选尾矿进行直接浸出,金总回收率达79.32%,明显优于单一氰化浸出工艺或单一浮选工艺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9.
伍三民  王海良 《铀矿冶》1993,12(1):15-20
板其金矿属“卡林型”未氧化原生金属,直接氧化的浸出率很低。本文着重研究了金在主要载体矿物-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粘土矿物(水云母)及碳酸盐(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等矿物中的分布;测定了暴露金与包裹金的含量。得出工艺样中包裹金约占67%,主要包裹在硫化物中,少量在碳酸盐、石英中;暴露金约占33%,主要分布在水云母中。最后对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探讨。矿石中包裹金主要以胶体分散金形式存在,金以溶胶状分散于黄铁矿、毒砂、方解石、石英等结晶矿物中。  相似文献   

10.
焦家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贻谟 《矿冶》2000,9(3):39-45
研究结果表明 ,金的浮选指标取决于金矿物在黄铁矿、脉石中的分布率和金的载体矿物黄铁矿的嵌布粒度以及脉石中金矿物的粒度。矿石氧化使黄铁矿变成褐铁矿也会影响浮选效果 ;金矿物与黄铁矿的解离程度影响金回收率 ;正常氰化条件下 ,金精矿磨得愈细 ,氰化渣含金愈低。该研究成果为优化浮选、氰化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 碎磨微波加热的矿物解离法目前已开始在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铜及其它金属方面获得工业应用。在应用于硫化矿浮选精矿后 ,微波加热将极有可能取代高压浸出、焙烧或冶炼等预处理作业。同时它在环保方面也远较后者有益。采用微波处理矿物的试验 ,能评价微波能量强度及曝露时间对微波加热性能和矿物可磨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矿物粒度的影响较大。较粗的石灰石与石英颗粒 ( -9.50 +4 .75mm)在微波加热后的干磨中 ,产品细度提高。但是硅酸盐与碳酸盐矿物在较低微波强度 ( <7k W)和较短曝露时间 ( <3 0 min)的条件下难以被加热 ,这是它们…  相似文献   

12.
铁锰氧化物由于其胶体成因特征,在自然体系中是多种有价金属,如金、银、铜、镍、钴、钨、锡、铅等的载体矿物。褐铁矿和硬锰矿等天然铁锰复合氧化矿物所负载的有价金属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难以用物理方法解离或暴露于表面而被浸出,这些有价金属的回收提取一直是选冶技术共性难题。以云南北衙铁金多金属矿氧化带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自动定量分析(MLA)、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天然铁锰氧化矿物负载金、银的差异和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矿石中79%的金为游离金,以明金形式存在于褐铁矿的溶蚀孔洞中,褐铁矿中金粒结晶后边缘形成或大或小至极微细收缩孔隙,这些溶蚀孔及结晶收缩孔为氰化浸出金银提供过液通道。矿石中82%的银赋存于硬锰矿中,这部分银主要进入硬锰矿晶格中的大尺度隧道结构中,少数银以螺状硫银矿形式存在于褐铁矿溶蚀孔洞中。为此,北衙氧化矿的选冶研究摒弃"金细则细磨"的常规思维,根据矿物磁性和金、银赋存状态差异,提出分流分选新理念,在粗磨条件下,分出磁铁精矿、褐铁精矿和非磁三股矿物流,在富银含锰的褐铁精矿中采用弱酸体系中选择性还原解离硬锰矿中银,在控制pH值抑制褐铁矿溶解的前提下,还原释放锰矿物晶体结构中的银离子,实现银的化学解离。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氧化带金、银的赋存规律,成因机制以及影响金、银冶金提取的深层次的矿物学因素,为氧化矿金银的选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开发利用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先进仪器—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综合手段对该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指出影响铜钴浸出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的氧化率为92.22%,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蓝磷铜矿;钴的氧化率为85.84%,氧化钴矿物主要为水钴矿。矿石中铜钴矿物粒度分布不均,其中,铜矿物以中粗粒为主,钴矿物以中细粒为主,并且黏土矿物较多,铜钴矿物在粗磨条件下易与脉石裸露连生,因此建议在适当粗磨条件下采用酸法搅拌浸出工艺回收铜钴。矿石中分别有3.69%的铜和9.46%的钴以吸附态分布在褐铁矿和铁锰水合氧化物中,这部分铜、钴较难浸出,是影响浸出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司家营铁矿Ⅰ号矿体矿石工艺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司家营铁矿为冀东地区一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运用晶体光学、工艺矿物学等研究手段,对该矿床Ⅰ号矿体矿石的矿物组成、工艺粒度及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矿石划分为易解离易选型、易解离难选型、难解离难选型三种嵌布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可磨性,预测了磨矿粒度、回收率等选矿指标,对指导配矿及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矿物性质波动大、嵌布粒度不均匀、细粒级含量高是造成目前选矿指标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提高回收率的关键在于对难选难解离矿石的充分细磨,加强对细粒级铁矿物的回收,另外也要严格控制易泥化矿石的入选比例。   相似文献   

15.
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确定选冶工艺、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采用工艺矿物学自动定量分析系统(BPMA),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详细研究了胶东某蚀变岩型低品位(Au @1.1g/t)金矿石中微细粒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和钾长石。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其平均成色为596.2‰;金矿物嵌布粒度细微,均在10μm以下;金的载体矿物种类较多,绝大多数金矿物与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嵌连;金矿物的嵌布状态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和裂隙金,含少量粒间金,其占有率分别为40.18%、39.75%和7.48%;通过浮选富集黄铁矿等硫化物并对粗精矿进行再磨,有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BPMA-SEM-EDS自动、定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准确表征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某铁金矿中金的品位为2.08 g/t。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其次为银金矿。金矿物粒度整体偏细,72.54%分布在-20μm;部分金矿物的粒度较粗,在+40μm的分布率为22.35%。因此,在氰化浸金的过程中,为取得更好的浸出效果,建议可适当的延长浸出时间和提高药剂浓度。此外,黑云母、高岭石等矿物在细磨后会产生大量的泥,也会对金的浸出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水银洞金矿石为微细粒浸染型难选金矿石,矿石中载金矿物黄铁矿、毒砂等粒度微细、且含大量易泥化脉石矿物。选矿厂采用细磨浮选工艺,细度需达到-74 μm占90%左右载金矿物才能充分解离,磨矿过程容易产生“过磨”。通过对浮选厂磨矿、粗选、精选等作业取样、浓度和细度检查、筛析、化验分析等手段开展详细的全流程工艺流程考察,发现存在“泥化”、浮选药剂复杂、精选浓度低、尾矿中金在粗细粒级回收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选矿药剂制度优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磨机球配减少“过磨”,通过调整作业浓度、优化药剂制度、减少精选次数等措施,提高精矿产率,减少中矿的循环,强化了粗、精选作业效率,降低了尾矿品位,使浮选指标提高,金回收率比工艺优化前提高5.76%,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礼县某金矿石含金5.67 g/t、银3.1 g/t、含硫2.67%,矿石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嵌布粒度细,裸露半裸露金可浮性较差是影响金回收的主要原因。试验通过对金矿物活化剂和捕收起泡剂研究,确定了碳酸钠作调整剂、T31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A25作捕收起泡剂的药剂制度,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电脉冲解离矿石和炉渣中的有价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赤铁矿、铂族金属矿石、含铜复杂硫化矿和含镍黄铁矿矿石解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电脉冲法碎磨矿块时破碎产品的解离度比机械碎磨法高 ,而产生的细粒级含量低。文中描述了不同电参数的电脉冲沿矿物颗粒边界进行解离的特效碎磨过程机理。电脉冲的解离作用在于 ,能获得更多的粗粒单体矿物颗粒 ,增加可有效地被后续分选设备处理的粒级含量。用两种方法碎磨硫化矿时 ,产品细粒级 (<10 6μm)中单体矿物颗粒数量基本相当 ,而在粗粒级中 (>10 6μm) ,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单体矿物颗粒数量约相差 40 %。应用电脉冲法碎磨氧化矿和镍黄铁矿矿石时 ,精矿回收率和品位都普遍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矿石基因特性是选矿工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矿石基因研究可以预测有价元素的理论选矿指标。为实现铜硫矿中铜选矿回收率的合理准确预测,从矿石基因的角度,以原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铜硫矿中铜的选矿回收率预测新方法,且不需要进行选矿试验或测试不同细度磨矿产品中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相符,可为现场生产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