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曲霉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类对红曲霉的应用源于我国古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它在药用方面惊人的潜在价值。如今,它的多种高药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都相继被发现、利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概述了红曲霉的各种特点以及其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评价红曲霉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能力,选育优良菌株。方法通过建立的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GABA)、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的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比较了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橙色红曲霉(Monascus aurantiacus)的液体发酵产生上述次级代谢产物能力。结果不同红曲霉菌株产生上述4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是不同的,4种红曲霉均可产生的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3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M.pilosus J2的monacolin K产量最高(8.1 mg/L)、桔霉素生成量最低(0.09 mg/L);M.purpureus Y4的红曲色素色价最高,为380U/mL;仅有紫色红曲霉Y4可代谢产生γ-氨基丁酸,产量约为0.2 g/L。结论不同红曲霉菌株产生γ-氨基丁酸、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这4种次级代谢产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组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对红曲霉生长发育、代谢产物的合成及代谢调控机制的认知。总结了近年来红曲霉组学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个维度剖析了组学技术在红曲霉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基因组学主要用于探讨红曲霉的进化地位、基因簇的预测与挖掘、同源基因的比对及代谢途径分析等;红曲霉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基因或基因簇的转录表达、代谢调控机制及新转录调控因子的预测和挖掘是转录组学的应用范围;蛋白质组学主要涉及红曲霉代谢过程中重要酶类的功能解析及其参与代谢产物的机制解析;而代谢组学则以红曲霉代谢产物为基础,解析其潜在的代谢机制。阐述了红曲霉代表性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红曲色素在研究和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并围绕调控红曲色素生产的高效化、精细化、安全性等方面,总结了基于组学技术的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化学和物理因素调节及菌株的代谢改造等调控技术。对综合运用组学技术围绕红曲色素代谢调控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推动红曲霉研究及其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Monascus)是散囊菌目中的子囊菌曲霉科真菌,一种丝状腐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糖化能力和酯化能力。文章主要介绍了红曲霉产生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酯化酶等初级代谢酶及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莫纳克林K、桔霉素与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代谢产物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以及酿酒行业的应用,并对红曲霉代谢产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红曲霉在酒类酿造中的应用方向及前景,介绍了红曲霉的酯化能力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在白酒发酵废液--黄浆水中的应用和次级发酵代谢产物在白酒行业的应用,说明红曲霉具有较强的酯化力和发酵糖份的能力,同时还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白酒的发酵生产,可以提高出酒率及乙酸乙酯的含量,增加酒的营养保健价值,还可处理...  相似文献   

6.
红曲霉(Monascus)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红曲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充分了解和利用红曲霉,对红曲霉高产糖化酶、酯化酶的培养方法、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与调控以及红曲霉在黄酒和白酒酿造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剖析了红曲霉在酿酒行业应用中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红曲霉的应用源于我国古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Monacolin K为代表的多种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在药用方面惊人的潜在价值才相继被发现,它们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综合概述了各种发酵因素对红曲霉生产Monacolin K的影响及其在生产研究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采用红曲霉酿酒为我国首创。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的发酵条件、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生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并对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莫纳可林K(MK)和红曲色素(MPs)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同时在红曲米固态发酵产物中获得一定量的MK和MPs,实验在大米基质基础上,分别添加豆粕、豆渣两种辅料,对红曲霉MPs-7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分析两种代谢产物产量,并对辅料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质中添加两种辅料均促进了MK的产生,但同时抑制了MPs的产生。豆粕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发酵产物MK产量最高,但几乎无MPs产生;豆渣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提高MK产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MPs产量,且成本比豆粕低,更适合作为辅料添加到红曲霉固态发酵基质中。研究表明:基质含氮量会影响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量的积累,从而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莫纳可林K是红曲霉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研究了4种培养基质对红曲霉M1莫纳可林K产量的影响,并利用RT-q PCR的方法,对莫纳可林K相关基因簇mRNA水平的差异表达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荞麦培养基中莫纳可林K的产量最高(8.49 mg/L),其次为糙米(莫纳可林K产量7.12 mg/L)、燕麦(莫纳可林K产量4.77 mg/L)、大米(莫纳可林K产量2.11 mg/L)。荞麦培养基利于红曲霉莫纳可林K产生。基因差异表达研究发现,除MKB与MKC基因外,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均与莫纳可林K产量呈正相关;不同培养基通过刺激红曲霉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其次级代谢产物产生。  相似文献   

11.
米曲霉是酱油、黄豆酱等传统酿造调味品的主要生产菌株,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除了酿造功能之外,米曲霉还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不乏具有抑菌、抗氧化等功能的活性分子,在医药、美妆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但因为米曲霉次级代谢网络的复杂性,这些活性分子的产生规律和调控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难以开发适用于工业场景的高产工程菌株,限制了米曲霉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米曲霉次级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方式逐步被揭示和阐明,将会有效推动新功能化合物的进一步发掘以及高产工程菌株的选育和应用。文章综述了米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及分子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经固态或液态发酵所产生的天然食用色素,是红曲霉的重要次级代谢产物之一,作为添加剂在食品特别是肉制品工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红曲色素的组分及其分离纯化,红曲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红曲色素主要调控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红曲霉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红曲霉的形态及分类、代谢产物、红曲的制作、红曲霉在食品及医药上的应用、红曲霉的现状和面临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曲霉研究之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红曲霉在东亚应用历史悠久。本文简述了红曲的起源、红曲霉的代谢产物以及有关培养问题等,红曲研究与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红曲霉的形态及分类,代谢产物,红曲的制作,红曲霉在食品及医药上的应用,红曲霉的现状和面临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曲霉以农产品及其废弃物为基质,能生产多种高附加值的次生代谢产物。总结近年来红曲霉以各类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为底物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以期对红曲霉培养基质开发及农业残余产品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在酿酒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霉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被广泛应用于白酒、黄酒、保健酒等酿造领域。文章主要对红曲霉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白酒、黄酒及保健酒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红曲霉应用于酿酒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发利用红曲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桔霉素是一种聚酮类化合物,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和潜在的致癌致畸风险,是青霉属、曲霉属、红曲霉属等的次级代谢产物。桔霉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真菌发酵工程的安全性,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减少或抑制桔霉素的产量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进行了研究。文章重点介绍了桔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为减少真菌发酵过程中桔霉素的产量,提供更优良的工业用菌株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红曲色素在发酵香肠中代替亚硝酸盐发色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红曲色素在发酵香肠中代替亚硝酸盐发色的应用王柏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27)杨洁彬,刘克(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北京)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具有对pH稳定、耐热、耐光、不易被氧...  相似文献   

20.
低频磁场对紫色红曲菌液态发酵产麦角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低频磁场处理对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cus)发酵产麦角固醇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分别研究低频磁场强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时期对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产麦角固醇的影响规律,探讨在最佳处理条件下,磁场对紫色红曲霉麦角固醇代谢过程的影响和紫色红曲霉的生物量在整个发酵周期的变化,及对紫红曲霉其他主要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磁场处理紫色红曲菌的最适条件为磁场强度1.2 mT、处理时间2 d、处理时期在发酵0~2 d,在发酵第12天,麦角固醇产量达到了7.08 mg/g,生物量达到3.2 g/L,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2.5%和31.68%。低频磁场是提高紫色红曲菌生产麦角固醇产量的有效手段,研究为低频磁场辅助微生物发酵,提高有益产物的合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