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筛选出的1株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大豆蛋白胨1%、硫酸铵0.5%、Na2HPO40.1%、NaH2PO40.1%、CaCl20.02%、MgSO40.1%;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0,最适接种量4%、装液量100mL/500mL、转速200 r/min.进行了50 L发酵罐放大培养,10h达到生长高峰期,最适放罐时间为12h左右,此时所获得的菌体数量约为6.0×1010cfu/mL.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以活菌数和芽孢数为指标,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了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含水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体积分数7%、种龄17 h、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70%,37℃固态发酵5 d效果最好,活菌数和芽孢数分别达到3.4×1010 cfu/g和1.8×109 cfu/g.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以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纳豆芽孢杆菌js-1固体发酵,以Fe3+还原力评价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进行发酵提取条件优化。首先从装量、基质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5个因子中运用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固体发酵条件的重要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对固体发酵进行条件优化;最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的优化发酵提取条件为:基质含水量73%,接种量19%,发酵时间94.5 h,乙醇体积分数50%,液固比10∶1,提取时间90 min,提取3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复合益生菌剂多菌种混合发酵条件,作者以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固态发酵技术,研究了接种比例、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含水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 %、pH 6.5、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为1∶1、接种体积分数10%、发酵温度34 ℃、发酵5 d的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菌数为1.96×1010 cfu/g,啤酒酵母数为1.68×109 cfu/g.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纳豆芽孢杆菌对无机硒的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芽孢杆菌富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样品进行透析和消化处理,并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硒含量,获得最佳有机硒转化率.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添加亚硒酸钠的同时接入菌株,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0μg/mL,培养基初始pH为7.5,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以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和稻草样品为来源,根据蛋白酶和纳豆激酶活性、产聚谷氨酸(poly-L-glutamic acid,γ-PGA)性能和生物素依赖特性进行筛选,分离获得了8株具有纳豆芽孢杆菌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利用16S~23S rR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已报道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以较高的相似性(93%~97%)聚类一簇,独立于同种内的其他枯草芽孢杆菌。其中TC100和TC103菌株制作的纳豆粗酶液中的纳豆激酶活性最高,分别为550 U/mL和519 U/mL。HN48和TC100菌株发酵纳豆的感官效果最好,评价分数均为19分。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纳豆芽孢杆菌特有的性状,有效分离获得了具有纳豆芽孢杆菌特性的8株菌株,通过菌株形态和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分离菌株均属纳豆芽孢杆菌,8株分离菌株均能产纳豆激酶,发酵生产纳豆的感官效果良好,有望作为纳豆生产的工业菌株。 相似文献
15.
16.
纳豆芽孢杆菌是纳豆发酵生产的主要菌种,对其发酵产蛋白酶特性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纳豆的发酵生产过程,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从不同纳豆产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纳豆芽孢杆菌,采用响应面设计的方法对影响其发酵产酶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对较稳定的发酵培养基及工艺条件:可溶性淀粉3.41%,麸皮2%,黄豆粉2.26%,CaCl2 0.2%,K2HPO4 0.24%,Tween 80 0.2%,pH 8.0~8.5;发酵温度35~38℃,时间70 h。在优化的培养基及条件下,该菌种蛋白酶的发酵单位可以达到7 200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约2倍。 相似文献
17.
以分离于纳豆中的枯草芽孢杆菌MX-6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及摇床转数对纳豆激酶活力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对纳豆激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当温度36.69℃、初始pH 6.94、接种量3.03%、装液量48.77 mL、摇床转速170.05 r/min时可获得最大的纳豆激酶溶圈直径20.71 mm,与优化前的溶圈直径相比提高35.54%,表明该模型能科学地预测纳豆激酶的合成情况。结果显示响应面法可有效、成功地优化纳豆激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从一株实验室保藏的产纳豆激酶细菌出发,先对其液体发酵产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此优化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纳豆芽孢杆菌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胰蛋白胨添加量、MgSO4添加量、发酵温度,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条件(g/L):胰蛋白胨26.6、乳糖10.0、Na2HPO45.0、NaH2PO41.0、CaCl20.2、MgSO41.35;发酵条件:种龄12h、接种量2%、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56h、装液量50mL/250mL。此发酵条件下发酵液的纳豆激酶酶活力为743.65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32.33U/mL。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取影响纳豆激酶活力的5个重要条件因子(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接种量、菌龄)设计5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以纳豆激酶活力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4℃、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3%、培养时间95 h、菌龄17.5 h。在此最佳条件下,纳豆激酶活力达到5 087 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8.8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