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斯里兰卡桂叶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斯里兰卡桂叶油中的37个成分,占斯里兰卡桂叶油挥发性成分的99.35%。斯里兰卡桂叶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60.82%)、苯甲酸苄酯(20.44%)、(E)-乙酸肉桂酯(5.67%)、乙酸丁香酚酯(4.44%)、芳樟醇(1.29%)、(E)-石竹烯(1.25%)等。对斯里兰卡桂叶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可为产品开发及调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产地依兰依兰油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马来西亚、中国广东、云南三个产地的依兰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三种依兰依兰油中依次鉴定出83、61和34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28%、92.41%和95.74%,三种依兰依兰油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三个产地依兰依兰油中致香物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造成马来西亚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水杨酸苄酯、α-蛇麻烯、(E,E)-α-金合欢烯、δ-杜松烯等,造成云南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E)-异丁香酚乙酸酯、乙酸肉桂酯、(E,E)-金合欢醇乙酸酯、芳樟醇、对甲酚甲醚、乙酸香叶酯等,造成广东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Z,E)-金合欢醇、β-石竹烯等。该研究为依兰依兰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香柠檬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香柠檬油中的53个成分,占香柠檬油挥发性成分的98.24%。香柠檬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17.59%)、乙酸芳樟酯(15.25%)、对伞花烃(12.83%)、γ-萜品烯(10.96%)、柠檬烯(6.29%)、萜品油烯(5.10%)、α-蒎烯(4.53%)、芳樟醇(3.80%)、月桂烯(2.98%)、α-萜品醇(2.40%)、乙酸香叶酯(2.26%)、对甲基苯异丙醇(1.76%)、橙花醇乙酸酯(1.67%)、邻伞花烃(1.54%)、醋酸辛酯(1.27%)、α-萜品烯(1.04%)、桉叶油醇(1.04%)、β-石竹烯(1.01%)等。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40个,占香柠檬油挥发性成分的81.97%。对香柠檬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香气进行了分析,为产品开发和调香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分离提取黑胡椒籽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其挥发性香味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鉴定,鉴定了其中的68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8.27%,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种成分的含量,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1.66%)、蒎烯(19.37%)、柠檬烯(13.61%)、β-蒎烯(13.55%)、3-蒈烯(9.87%)、α-松油醇(1.92%)、邻异丙基甲苯(1.78%)、异松油烯(1.77%)、氧化石竹烯(1.54%)等。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胡萝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实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对胡萝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GC-MS联用仪对胡萝卜籽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60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9.24%,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胡萝卜醇(37.05%)、蒎烯(11.78%)、β-金合欢烯(5.98%)、石竹烯(5.38%)、氧化石竹烯(4.57%)、β-没药烯(3.46%)、乙酸香叶酯(2.94%)、香叶醇(1.02%)等。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比较锡兰肉桂皮油和中国肉桂皮油中香味成分,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化合物鉴定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锡兰肉桂皮油和中国肉桂皮油中分别鉴定出54,56个香味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5.91%和95.76%。结果表明:锡兰肉桂皮油的主要成分为(E)-肉桂醛(73.00%)、丁香酚(5.15%)、乙酸肉桂酯(3.21%)、β-石竹烯(3.09%)、芳樟醇(2.10%)、苯甲酸苄酯(1.03%)等;中国肉桂皮油的主要成分为(E)-肉桂醛(63.39%)、β-石竹烯(15.16%)、2-甲氧基肉桂醛(9.28%)、乙酸肉桂酯(2.82%)等;锡兰肉桂皮油和中国肉桂皮油中香味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任洪涛 《中国油脂》2021,46(2):135-13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庚二烯醛、(2E,4Z)-2,4-庚二烯醛、乙酰基环己烯、(E,E)-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反式-2-戊烯、正己醛、(E)-2-庚烯醛等,以醛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丁岙杨梅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岙杨梅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以上.其中主要成分有石竹烯(49.79%),α-石竹烯(24.16%),橙花叔醇(16.59%),石竹烯氧化物(2.21%).  相似文献   

9.
气-质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分析厚朴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厚朴中的挥发性组分.方法 水蒸汽蒸馏提取厚朴挥发油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46个组分,通过质谱检索与保留指数结合确认了其中23个组分的结构.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β-桉叶醇(29.01%)、α-枝叶醇(26.76%)、γ-桉叶醇(13.61%)、石竹烯氧化物(5.13%)、薇草烯环氧化物-Ⅱ(2....  相似文献   

10.
分析布枯叶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布枯叶油中46个成分,占布枯叶油挥发性成分的86.21%。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29.51%)、柠檬烯(16.50%)、异薄荷酮(10.05%)、薄荷酮(7.30%)、异胡薄荷酮(4.26%)、α-蒎烯(2.06%)、3-甲基环己酮(2.03%)、月桂烯(1.96%)、2-羟基薄荷酮(1.68%)、β-蒎烯(1.28%)和(E)-β-罗勒烯(1.25%)。通过保留时间指数来鉴别顺反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布枯叶油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菜花粉油脂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菜花粉油脂在贮藏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鲜油菜花粉油脂特殊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13.66%)、3-蒈烯(7.95%)、二甲基富烯(5.72%)、β-水芹烯(4.58%)、苯甲醛(3.15%)、氧化石竹烯(2.27%)、苯乙醇(1.16%)和β-蒎烯(1.12%)等化合物。经过常温贮藏6个月后油脂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和酯类化合物。油菜花粉油脂中的高含量亚麻酸导致其易氧化酸败。经分析鉴定出油菜花粉油脂氧化产物含有丙醛、(E)-2-戊烯醛、正己醛、(E)-2-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E)-2-辛烯醛、壬醛和(E,E)-2,6-壬二烯醛和2,4-庚二烯醛等。其中2,4-庚二烯醛的含量最高,可作为油菜花粉油脂产品质量优劣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时间为4h,从汉麻叶中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6.04%,其中酮类7种(4.67%)、酚类2种(6.13%)、醛类4种(3.88%)、醇类8种(15.35%)、烃类13种(29.40%)、杂环化合物类2种(0.97%)、其他8种(25.64%)。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石竹烯氧化物(14.36%)、石竹烯(8.08%)和α-石竹烯(7.05%)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杜松籽油中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了67个化合物,同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相对含量,占杜松籽油香味成分86.45%,另外,通过香气分析,确定了杜松籽油关键香气成分:α-松油醇、芳樟醇、乙酸龙脑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月桂烯、β-石竹烯、长叶烯、莰烯等,结果表明,利用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对杜松籽油成分定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番石榴果实中共分出71个色谱峰,初步鉴定了其中的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76.55%。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萜烯类、醛类、酯类、烷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己醛(22.91%)、β-石竹烯(15.31%)、(顺)-乙酸叶醇酯(8.52%)、(E)-2-己烯醛(6.45%)、α-蒎烯(4.56%)、(D)-柠檬烯(3.84%)、(+)-δ-杜松烯(2.11%)、(+)-香橙烯(1.93%)、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54%)、氧化石竹烯(0.95%)、别罗勒烯(0.89%)等。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番石榴果实的生物活性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1):128-134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自动解卷积技术对山茱萸果实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NIST 17谱库、与文献核对保留指数、查阅相关文献等多种方式,从山茱萸果实中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包括醛类16种、酮类5种、醇类11种、酸类1种、酯类4种、醚类1种、饱和烃类4种、烯烃类14种和其他类3种,其中烯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41.03%,种类最多的为醛类化合物,含量占31.36%。研究表明山茱萸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为醛类和烯烃类,含量最高的前10种化合物为α-依兰油烯、壬醛、cis-菖蒲烯、石竹烯、癸醛、甲酸辛酯、α-松油醇、(-)-.beta.-波旁烯、(E)-2-癸烯醛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天然调味品丁香和肉桂子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丁香与肉桂子主要香气成分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样品经85℃加热30 min,顶空富集10 min,在250℃解析5min,再利用GC-MS进行测定,对丁香与肉桂子产生独特香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2种药材共检测到120个峰,共鉴定出56种主要成分。从丁香中检测到60个峰,鉴定出20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71%,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丁香酚、α-律草烯、乙酸丁香酚酯等;从肉桂子中检测到60个峰,鉴定出4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其主要成分为肉桂醛、(+)-d-杜松烯、δ-衣兰油烯、(-)-α-蒎烯、(-)香树烯等。结论虽然丁香和肉桂子的性状、气味相似,但所含挥发性成分有所差异,具有9种共同香气成分,其中β-石竹烯为主要香气成分。丁香中的α-律草烯和(-)-氧化石竹烯的含量更丰富,另外6种成分均低于肉桂子。研究结果为分析与鉴别丁香和肉桂子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怀德  周瑶  雷霆 《食品科学》2011,32(10):171-1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鲜黄芪和干黄芪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鲜黄芪和干黄芪挥发性成分的得率分别为0.64%、0.43%,鲜黄芪和干黄芪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6种;二者的共有成分为正己醇、(E)-2-己烯-1-醇、正己醛、己-2-烯醛等11个化合物;鲜黄芪中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主成分是正己醇、邻二甲苯、(E)-2-己烯-1-醇、(E)-2-己烯醛、正己醛;干黄芪中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主成分是正己醛、正己醇、己-2-烯醛。干黄芪挥发性成分与新鲜黄芪挥发性成分相比较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朝鲜蓟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对朝鲜蓟的3个部分(可食中、可食边、不可食)的分析,分别得到17、17、21种挥发性成分.3个部分中所含相同的成分为4(14),11-桉叶二烯和石竹烯,且4(14),11-桉叶二烯的含量较高(约50%).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小豆蔻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挥发性成的定性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越南小豆蔻油和英国小豆蔻油中分别鉴定出68和33个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越南产地小豆蔻油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为α-松油醇乙酸酯(36.01%)、1,8-桉叶素(28.04%)、乙酸芳樟酯(6.58%)、芳樟醇(5.47%)、柠檬烯(4.16%)、桧烯(2.84%)、4-松油醇(1.89%)、香叶醇(1.61%)、乙酸香叶酯(1.59%)、乙酸辛酯(1.22%)等;英国产地小豆蔻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44.91%)、α-松油醇乙酸酯(38.53%)、芳樟醇(3.29%)、柠檬烯(2.46%)、α-松油醇(1.52%)、橙花醇(1.47%)、4-松油醇(1.11%)等;两个产地的小豆蔻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生产工艺藤椒油产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NIST14质谱数据库检索定性,峰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显示:传统油浸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藤椒油产品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6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4.5%)有4种(右旋萜二烯、芳樟醇、桧烯和月桂烯);传统油浸法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有6种(β-榄香烯、1-石竹烯、大根香叶烯、α-石竹烯、辛醛和癸醛),超临界CO2萃取法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3-甲基-2-丁烯腈、5-氰基-1-戊烯、左旋-β-蒎烯、α-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3,3-二甲基己醇、乙酸-4-松油烯醇酯、苯乙酸甲酯、(E,E)-2,4-己二烯醛、(+)-香茅醛和1-甲基-异己酸)。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藤椒油产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种类,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超临界CO2萃取法藤椒油产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酸类化合物(1-甲基-异己酸)。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生产加工工艺和提高藤椒油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