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食盐浓度下未添加紫苏鲜叶,添加8 g紫苏鲜叶,添加16 g紫苏鲜叶的自然发酵泡菜进行试验比较,检测储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紫苏鲜叶对泡菜pH、总酸度影响不大,增加了感官综合评分,明显增加了亚硝酸盐和氨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泡菜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盐浓度腌制条件下泡菜的风味及贮藏性进行了研究,取风味最佳的泡菜汁分离培养乳酸菌,结果表明:随着泡菜储藏时间的延长,酸度逐渐增高,其中含盐量越低,酸度增加幅度越大;防腐剂可抑制泡菜贮藏期间的产酸量,且随着防腐剂使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提高泡菜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泡菜的品质,从护绿、保脆、延长保质期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的同时用醋酸铜0·02%、醋酸锌0·03%进行护绿效果较好;在预腌过程中加入0·10%的CaCl2可以较好的保持泡菜的脆度;为了延长泡菜的保质期,抽真空是必须的,但不宜采用加热杀菌保藏;在冷藏的条件下不用添加防腐剂,也可以不采取任何方式的杀菌;若在常温下贮藏,则添加0·01%的脱氢醋酸钠或微波杀菌60s,能使保质期达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水果,富含多种功能活性物质.该研究通过在自然发酵泡菜中添加山楂浸提液,探究不同添加量(5%、10%、15%)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泡菜其他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山楂浸提液可有效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亚硝酸盐的峰值逐渐降低.另外,添...  相似文献   

5.
在农户储藏方式下,通过研究1年储藏期内糙米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值、电导率、发芽率及品尝评分值的变化,探索储藏时间对辽宁省本地5种糙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糙米样品在储藏期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脂肪酸值和电导率在储藏期间逐渐增高,发芽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品尝评分值先升高后降低,糙米水分含量变化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呈上下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木瓜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法、乳酸菌发酵法(1%乳酸菌发酵、2%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分析不同发酵方式对木瓜泡菜pH值、可滴定酸、维生素C、质构动态变化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2%乳酸菌接种发酵使得木瓜泡菜的pH值降幅更快,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损失较少,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最好。与自然发酵相比,添加乳酸菌发酵明显能缩短发酵周期,对营养和质构的保持较好,而且木瓜的香气浓郁,口感酸爽,质地脆嫩,整体感官最佳。  相似文献   

7.
利用直投式乳酸菌粉发酵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不同菌粉添加量下黄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盐度、酸度、色泽、菌落总数的动态变化,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筛选较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黄瓜泡菜液中pH值逐渐降低,酸度逐渐增加;黄瓜中盐度先增加后稳定,色泽逐渐变浅,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并趋于稳定,且其最高峰值远低于GB 2714—2003规定的亚硝酸盐小于20mg/kg的要求。感官分析表明:添加0.4%的乳酸菌粉发酵24h条件下制作的黄瓜泡菜感观分值最高。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可有效地缩短黄瓜泡菜发酵时间,可广泛应用于方便型泡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品种芥菜发酵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新鲜芥菜的总糖含量选取12个芥菜品种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芥菜进行感官分析、微生物、pH值、总酸、有机酸、亚硝酸盐、抗氧化能力、生物胺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竹冲芥菜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其它发酵芥菜,其中,感官评价为87.0分,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分别为1.18×107 CFU/g和1.01×107 CFU/g,pH值4.80,总酸1.73 g/kg,亚硝酸盐含量11.82 mg/kg,DPPH自由基清除率84.60%,有机酸含量1543.69 mg/100 g,生物胺含量30.03 mg/kg,其各项理化指标均位于试验品种前列。此外,发酵竹冲芥菜中共检出40类挥发性化合物,总含量达21.0 μg/g,优于平均水平。该研究为芥菜发酵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进发酵蔬菜的工艺,以不加"泡菜老汤"的自然发酵甘蓝为对照,研究其对发酵甘蓝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发酵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对制品感官的分析.结果得出用"泡菜老汤"发酵的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整个过程均比自然发酵的低,且未出现自然发酵甘蓝初期出现的"亚硝峰";"泡菜老汤"发酵甘蓝中肠杆菌及乳酸菌之外的需氧嗜温菌的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少,乳酸菌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多;"泡菜老汤"发酵甘蓝感官分析优于自然发酵.说明用"泡菜老汤"发酵甘蓝的品质优于自然发酵加工的制品.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接种乳酸菌对泡菜感官品质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的乳酸菌菌种、添加比例、添加量和加糖量对泡菜pH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通过单因素研究和优化实验,确定了乳酸菌菌种、添加比例、添加总量和加糖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泡菜,添加比例为2∶1时,泡菜的发酵时间明显缩短,泡菜的色、香、味较好,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大米储藏期间风味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丰和辽星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含量和滋味活性值(TAV)变化,揭示储藏期间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对大米味感的贡献程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大米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运用电子舌和电子鼻阐明总体风味差异.结果 表明:高温增加氨基酸和果糖含量,减少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储藏期间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  相似文献   

12.
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食盐对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0%、7%和4%3种浓度的食盐水,在20℃的条件下自然发酵白萝卜。对发酵过程中萝卜样品的化学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的食盐能延长异型乳酸菌的发酵时间,较显著的抑制真菌和肠道菌的生长;4%的食盐能缩短异型乳酸菌的发酵时间,较大程度的抑制肠道菌和芽孢菌的生长。感官评定7%的食盐腌制的泡菜产品优于另2种产品。3种泡菜产品均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综述了稻米、糙米在不同的储藏条件下脂肪酸、发芽率、黏性等品质的变化,并介绍了多种较为合适的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晓  夏延斌 《中国调味品》2012,37(3):32-35,58
泡菜口味咸甜、微酸、爽口开胃,是大众喜欢食用的风味之一。文章主要论述了近10余年来对泡菜风味研究的进展,特别对改善泡菜风味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对泡菜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业化泡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别综述了泡菜发臭、发黄、软腐三种品质败坏主要现象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并且就相关问题总结其预防措施。指出泡菜品质败坏的原因,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微生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更高品质的泡菜研发及其生产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入了解大豆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的机理,准确把握大豆质变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并依据储藏期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储藏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合理运用低温、低氧、干燥、通风、覆膜密闭等手段,调节外界环境影响因素,控制大豆的温度、湿度,从而降低大豆的呼吸强度,抑制微生物和害虫的活动,有效减缓大豆品质的变化,保证大豆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选用分离自枣阳酸浆水的15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tum)和1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 酵制作泡菜,并对泡菜的质构特性和泡菜水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PCA)、典型相关分析(CCA)对泡菜水的风味进行检测和评价。 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发酵泡菜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植物乳杆菌(P<0.05),硬度、脆性差异 不显著(P>0.05),且纯种发酵泡菜的硬度、脆性及咀嚼性均高于自然发酵组;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泡菜水中乳酸含量与自然发酵组无 显著差异(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泡菜水酸味值和芳香型气味值显著高于发酵乳杆菌(P<0.05),且略高于自然发酵组。综上,枣阳酸浆水来源的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具备开发为直投式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品种稻谷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1年储藏期内稻谷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的变化,探索储藏时间对7种稻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脂肪酸值在储藏期间逐渐升高,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较小,而蛋白质含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差异明显,仅以脂肪酸值作为稻谷新陈度的评价标准不合适。在所研究的稻谷中,中优208的品质最稳定属耐储藏品种。  相似文献   

20.
四川泡菜工业化加工中主要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四川泡菜罐头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研究表明,Vc破坏主要发生在杀菌和预腌过程,乳酸发酵有利于Vc保存,发酵操作中还原糖,氨态氮降低,酸分增加,亚硝酸盐含量产品高于原料,其积累主要发生在预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