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粟梅 《变频器世界》2010,(8):106-110
根据DSP的特点,结合其在矩阵变换器实验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Delphi的矩阵变换器实验系统平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利用Delphi编程语言进行设计,利用串行通信控件MSCOMM,实现DSP与PC机间快速、准确、可靠的数据传输。本文中简要地介绍了软件的应用背景,概括地阐述了矩阵变换器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整体结构,并将该系统软件细分成串口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和权限设置模块六个模块组成,详细地介绍了各个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及其设计实现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以及实现结果。实践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电机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信息交流功能,设计了交流调速系统的监控界面。本设计以PC机为主机、DSP为从机,在Delphi环境下采用MSComm控件实现DSP与PC机间的串行通信,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与分析,最后在矩阵变换器系统实验平台上实现了上位机对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  相似文献   

3.
将SPWM控制技术应用于矩阵变换器中,导出了矩阵变换器的SPWM调制策略,控制开关函数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利用TMS320F240 DSP设计了矩阵变换器控制系统,详细地分析了系统的控制方法,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框图、软件流程图。此系统满足了矩阵变换器对控制实时性的要求,性能良好,而且系统软、硬件设计简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矩阵变换器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基于32位DSP TMS320F2808的矩阵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主要由主控制器、输入电压状态检测、译码及隔离驱动、电流检测、上位机通讯等电路组成,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输出频率、电压均可在线调节的正弦波。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基本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以DSP为控制器的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系统.论文给出了关键的系统电路原理图及程序流程图.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满足电源的变换要求.  相似文献   

6.
矩阵变频器是一种新型的控制性能优良而又成本低、结构紧凑可靠的交-交直接变换器。利用DSP和IGBT等构成矩阵变换器实验装置,成功地实现了频率和电压的变换。  相似文献   

7.
交—交矩阵变换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实现矩阵变换器技术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矩阵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基本算法,给出了DSP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矩阵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双级矩阵变换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过调制控制策略,该策略分为两步:先改进双级矩阵变换器整流器的控制策略,使其整流侧得到尽可能大的直流整流电压,然后研究双级矩阵变换器逆变器的过调制控制策略,增大逆变器输出电压,从而实现电压传输比的提高,文中在过调制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基于DSP和CPLD建立了一套双级矩阵变换器实验装置,实验证明:双级矩阵变换器过调制策略能有效提高电压传输比,从而验证了该过调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安全换流是矩阵变换器实现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文中给出了目前主要的几种换流方法及各自特点,其中半自然两步换流是通过判断输入相电压所在区间来实现双向开关的安全换流。通过分析半自然两步换流的换流过程,得出了换流过程的开关软化情况,以及三相矩阵变换器两步换流的状态转换图。文章利用CPLD,采用状态机设计,实现了矩阵变换器的半自然两步换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矩阵变换器双向开关的安全换流。  相似文献   

10.
直流微网技术促进了分布式能源、储能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系统应用越加广泛。本文以燃料电池发电源、超级电容器储能及其DC-DC变换器为基础,开发了一种能储互补多端口电源变换器系统实验平台。实验系统采用单元模块化结构,分别设计了燃料电池及单向DC-DC变换器单元、超级电容模组及双向DC-DC变换器单元、集合驱动采样的DSP控制器单元。通过搭建的系统平台,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强化动手实践和产业化训练,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Z源矩阵变换器的特点,选用双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利用Matlab工具构建了三相Z源矩阵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有规律的控制矩阵变换器的双向电子开关,得到所需要的交流输出电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达到了设计目的,实现了对Z源矩阵变换器的交流调压功率变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P的三相航空中频电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基于DSP的115 V/400 Hz三相中频电源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详细阐述了移相全桥变换器和周波变流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率主电路图.变频电源采用移相谐振控制技术、周波变流型高频环节逆变技术和基于DSP数字控制技术,使整机开关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软开关.实验结果表明,该变频电源设计合理,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TMS320F2812 DSP在复合三电平DC-DC变换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对DSP的编程调试,能够产生PWM脉冲信号,实现功率器件的驱动控制,还可以对变换器提供必要的保护,并通过对反馈电压、检测电流的采集和转换,实现变换器系统的双闭环控制.与变换器传统的模拟控制方式相比,采用DSP的数字控制方式的变换器不存在温漂问题、控制灵活、控制精度高、控制功能强.并通过一台120 W,80 kHz的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基于TMS320F2812 DSP的变换器各项指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基于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双级矩阵变换器的实现方案,该方案摒弃了常规的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计算占空比、CPLD进行调制的思路,将调制部分的占空比计算也完全集成到CPLD内部,同时采用了状态机输出整流逆变开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为日后生产双级矩阵变换器的专业集成芯片及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模拟电源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DSP的数字电源方案。在对LLC谐振全桥变换器工作原理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SP TMS320F28335设计了一款输入为DC300-400V,输出为DC48V/12A的原理样机,利用Saber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与调试,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表明,本文设计的LLC全桥谐振变换器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初级零电压开通(ZCS)以及次级零电流关断(ZVS),输出电压纹波小于±0.5%,效率达到95%以上,满足设计要求。结论表明,LLC谐振变换器符合电源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矩阵整流器是一种真正的降压型四象限AC-DC变换器,可以用在各种三相电压供电的直流电源领域。鉴于矩阵整流器采用波形高频合成原理实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的变换和输出电流-输入电流的变换,并非纯硅变换器,输入LC滤波器与输出LC滤波器的设计至关重要,并决定着整流器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在理论分析矩阵整流器与电流源PWM整流器具有共同变换本质的基础上,采用电路DQ转换方法,建立输入LC滤波器-矩阵整流器-输出LC滤波器系统的DC等效电路,重点分析了DC特性高低对滤波器参数设计要求,进而给出设计原则和参数选择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对矩阵变换器应用双空间矢量调制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并借助于其中的S函数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这种调制策略使整个调制时间缩短,设计可靠,矩阵变换器复杂的控制过程被简化了,输出践电压是正弦性很好的PWM波形.给实际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力变化装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采取先进的控制手段对其进行调制是应用的基础。本文简述了矩阵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分析了输出线电压和输入相电流空间矢量调制以及矩阵变换器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给出了系统在Matlab仿真环境下的仿真模型和运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矩阵变换器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特性,为矩阵变换器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前期检验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并行架构的海浪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静  黎英 《信息技术》2013,(1):100-104
大面积的海浪模拟存在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容易对计算机造成内存不足等特点。根据海浪模型的特点提出了结合DSP并行系统进行计算的方法。介绍了各DSP分别计算小区域海面,再进行边缘缝合,最后拼接成大面积海面的方法设计。从计算机图形学的边缘缝合提出了通过海浪高度矩阵的边缘计算方法。详细说明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分别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并在该架构上进行了算法仿真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海浪模拟效果显著,边缘缝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以双馈电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双级矩阵变换器和矢量控制的优点,建立了双级矩阵变换器励磁的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模型。同时导出了定子磁场定向的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以转速控制为外环,以转子电流控制为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中的变频器装置可用双级矩阵变换器代替。计算机仿真证明,其双馈电机的转速在一定范围内从亚同步速到超同步速任意可调,从而体现了系统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