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LDPE硅烷接枝及其交联副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涛  黄世强 《材料导报》1998,12(4):53-56
研究了以DCP(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在挤出过程中将不饱和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到LDPE分子链上时,挤出温度、DCP用量、硅烷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及交联副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计算接枝率;通过凝胶含量测量对熔融接枝过程中的交联副反应进行跟踪测量,结果表明,在溶融接枝过程中,交联副反应是二种反应的加和,一种是DCP引发LDPE分子间的C-C交联,另一种是接枝后的大分子链上的-Si(O  相似文献   

2.
PP粉表面固相接枝及其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PP)粉表面接枝马来酸酐(MAH)。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MAH-g-PP的接枝效果和晶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橡胶分子链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在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体系中引入了界面柔性层,研究了柔性层的种类及厚度对复合体系界面结合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容易与玻璃纤维表面形成化学键等牢固结合与基体树脂有一定相容性的橡胶分子链作为界面柔性层,可以获得高强度,高抗冲的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柔性层的厚度对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超过一定的厚度后,随着柔性层的增厚,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MCS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接枝共聚,获得MCS树脂。本文着重考察了MCS树脂的化学结构及胶粒形态。结果表明,确实发生了接枝共聚。CPE用量、RSH含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溶胀时间及聚合转化率对MCS树脂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均有影响。MCS树脂是接枝共聚物、MMA/S共聚物与MMA均聚物的混合物,橡胶相CPE在MCS树脂中的分散情况为“海岛结构”,  相似文献   

5.
制备新型相容剂——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固相接枝共聚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PP-g-PS),详细考察了聚丙烯与引发剂的品种、反应温度、苯乙烯与引发剂的浓度等地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P-g-PS具有较高的接枝率。共聚PPJ340与PP粉接枝率均较均聚PPF401为高;将3种引发剂(BPO、TBP、DCP)进行比较在相同的下,以TBP作为引发剂的接枝率最高;接枝率随ST/PP质量比增大与反庆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将PP-g-PS  相似文献   

6.
以乙酰丙酮(Cu(acac)2)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炭黑(CB)的表面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引发剂、单体、炭黑和温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炭黑表面的接枝反应,利用电镜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形态。表面接枝后的炭黑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乙酰丙酮铜(Ⅱ)引发的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炭黑(CB)的表面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引发剂、单体、炭黑和温度和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炭黑表面的接枝反应,利用电镜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形态。表面接枝后的炭黑在水介质听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CS-KPS复合体系引发S-g-PAM反相胶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K2S2O8为引发剂,研究了在反相乳液中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S-g-PAM),实验证明,加入少量铈离子组成复合体系,对提高反应速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文中对硫酸铈-过硫酸钾(CS-KPS)体系的用量及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α-甲基丙烯酸已接枝到ABS树脂上,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凝胶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相似文献   

10.
固相接枝PP对PP/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对聚丙烯(PP)进行表面改性,提高了其表面极性,增强其与玻纤(GF)之间的界面结合从而改善其与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研究了偶联剂的种类、引发剂引发的固相接枝PP及其添加量对玻纤布增强PP复合材料片材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PP添加量的增加,层间剪切强度增大,弯曲强度和模量可达到某一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
用常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PBO纤维表面接枝聚氨酯,研究了上浆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对接枝改性后的PBO纤维的XPS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接枝聚氨酯改性使PBO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DBD单独处理相比,接枝改性后的PBO纤维出现了更多的羧基,其提高值为64%~189%(不含上浆剂时)、102%~184%(含上浆剂时),为其与其它材料之间的化学键合提供了条件。接枝反应不受上浆剂的影响,等离子体接枝反应破坏了表面PBO分子的噁唑环。通过ATR-FTIR发现,带上浆剂的PBO纤维接枝前后噁唑环的特征峰没有变化,因此在近表面尺度的PBO分子没有破坏的依据;而在不含上浆剂的接枝改性PBO纤维上能检测到噁唑环的破坏,表明上浆剂能阻止等离子体对纤维近表面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大分子接枝偶联剂对F-12 纤维表面进行等离子体接枝改性, 并采用ESCA 对改性后的纤维表面进行分析, 研究了接枝偶联剂的分子量和浓度对F-12/环氧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强度的影响, 并结合横向拉伸的断口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接枝偶联剂接枝改性以后, 能够有效地改善F-12/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态, 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炭纤维(CF)表面接枝的一种新方法。通过CF表面官能团的异氰酸酯化,利用异氰酸酯作为MC尼龙6聚合的活化剂,成功地通过阴离子接枝聚合方法制备了表面接枝尼龙6(PA6)的C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接枝了PA6的CF表面呈粗颗粒状形态与织构。X光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阴离子接枝PA6的CF表面N/C比例由0.0295提高到0.0573。称量法表明接枝率可达1.8%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显著提升芳纶纤维与橡胶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为目标,本文开发了一种在芳纶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碳双键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策略:首先借助多巴胺的仿生修饰建立初始层,接着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接枝氨基硅烷偶联剂创建中间层,最后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实现原位生长。改性前后的芳纶纤维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及热失重分析仪进行了测试表征。由芳纶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的H-抽出力测试结果可得,本文采用的改性方法能够提升约66.4%的界面结合强度,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表面粗糙度的提升及纤维束与橡胶共硫化的实现。对比分析发现,聚多巴胺初始层的采用使本改性方法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和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偶联剂改性纳米硅溶胶的接枝率及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纳米硅溶胶与有机物间的亲和性及分散稳定性,用硅烷偶联剂对碱性纳米硅溶胶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分析了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分散稳定性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KH560更适合做碱性纳米硅溶胶的表面改性剂,且制备的改性纳米硅溶胶表面可接枝KH560;从接枝率变化梯度来看,KH560用量对接枝率影响最大,当KH560含量为12.5%、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60℃时,改性接枝率及Zeta电位绝对值最高,分别为7.37%和55.6mV。  相似文献   

16.
对酰氯化工艺条件对腈纶表面接枝蛋白质改性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酰氯化工艺条件对蛋白质接枝改性腈纶的制备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酰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还是氯化亚砜加入量都会对纤维的蛋白质接枝率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氯化亚砜加入量约占接枝纤维量的10%,反应温度105℃~110℃,反应时间在10 min~30 min之间时,可以制得接枝率较高的蛋白质接枝改性腈纶。进一步的SEM观察和红外分析同时证明在腈纶表面接枝蛋白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通过偶联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引入到上浆剂中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涂覆改性,同时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FTIR表征了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效果;运用SEM分析了改性上浆剂处理对玄武岩纤维表面及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偶联剂成功接枝到氧化石墨烯表面;玄武岩纤维经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上浆剂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及活性官能团含量增加,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处的机械齿合作用及化学键合作用增强,界面黏结强度得到改善,玄武岩纤维的断裂强力提高了30.8%,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炭纤维表面接枝含有不同链长的偶联剂的方法, 研究了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纤维和树脂的浸润性通过纤维表面能的测定以及纤维表面能和浸润性的讨论进行了评价。通过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测试以及断口形貌分析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炭纤维表面链长的增长, 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随之提高。界面粘结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接枝于炭纤维表面的偶联剂的分子链和聚芳基乙炔树脂分子链发生了物理缠结作用, 并且这种缠结作用随着纤维表面分子链的长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通过改变PB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PB-g-SAN接枝共聚物(即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在PB橡胶粒子上的接枝可分为‘内接枝’和‘外接枝’,外接枝程度影响PB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而内接枝程度显著地影响PB橡胶粒子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抑制内接枝,可提高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提高外接枝程度可改善ABS树脂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接枝和缩合反应制备了支化多酚羟基乙丙橡胶(PHEPDM),利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核磁共振(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ATR-FT-IR测试结果表明,在PHEPDM的制备过程中,硅烷偶联剂A171可以接枝到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分子链上,且其分子结构中的Si-OCH3可以和双酚A中的酚羟基发生缩合反应;1H-NMR谱测试结果显示PHEPDM分子结构中存在与苯环和与Si相连的亚甲基上H的核磁振动峰,13C-NMR谱显示分子结构中含有与O相连的亚甲基上C的振动峰及苯环上C的振动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