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双路独立输出DC/DC电源变换器的设计方案,采用该方案成功地研制出军用G类双路独立输出±15V/1.5A(45W)混合集成DC/DC电源变换器,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RobHill 《今日电子》2003,(9):10-10,12
分布式供电体制(distributed-power architectures,DPA)的盛行,极大地促进了集成DC/DC变换器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DC/DC变换器在评测、对比和选型时的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协助DPA设计人员在市场上挑选出合适的产品。功率、输入和输出首先要考虑的是输入电压、额定功率以及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种类。根据额定功率的大小,DC/DC变换器通常可分为超低功率(1W以下)、小功率(1~9W)、中功率(10~150W)和大功率(150W以上)等类别。大多数变换器的输入电压是12V或24V,对于那些要求输入电压可变或者输入电压不标准的场合,可以选用具有宽电源输…  相似文献   

3.
PWM DC/DC变换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电源是一个关键部分。数字电路大多需要直流稳压电源,且由于芯片种类繁多,所需电压也多不一样,于是DC/DC直流变换器得到了大量应用。目前使用较多的DC/DC变换器是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开关变换器,通过控制电压振荡波形占空因数来得到  相似文献   

4.
概述 近年来,随着一些高性能CPU的出现,如Pentium 4、Athlon等,需要输出电压更小,更大电流的DC/DC变换器,对热性能、EMI及负载瞬变应答(Load Transient)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单相DC/DC变换器日益显示出局限性。多相DC/DC变换器以其独特的性能,为高性能CPU电源的解决方案开辟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和比较了四种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存在的环保问题和电池性能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一两相交错双向DC/DC变换器,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一台3000W的样机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现有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150 W,针对输出功率无法满足工程使用需求的问题,开展大功率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技术研究。采用带次级同步整流的移相全桥拓扑结构,详细阐述了反馈控制电路、磁隔离驱动电路、同步整流控制电路等设计关键点的实现方式。研制了一款500 W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试验样机,将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由150 W提升至500 W,最高功率密度由100 W/in3提升至167 W/in3,试验结果验证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可替代VICOR公司MI—M2L—MU产品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研制过程.该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可达200W以上。文中给出了该DC/DC变换器的总体方案、线路设计、工艺设计和热设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研制过程,研制产品是为了替代Vicor公司的MI—M2L-MU产品,输出功率高达200W以上,总体方案的设计、线路设计、工艺设计、热设计、结构设计是研制过程解决的关键技术,该变换器在研制过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技术和工艺措施,对电源类产品的研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MD系列是日本新电元工业公司开发的DC/DC变换器用功率IC.在电源的分散化和小型化要求日益迫切的今天,除了需要减小DC/DC变换器用功率IC的外形尺寸之外,外接部件的数量和尺寸也需要压缩.MD系列就是满足上述要求的降压削波型(Chopper Type)DC/DC变换器用功率IC.其电路构成简单,内藏控制IC和功率器件,外接部件仅电感和电容等.  相似文献   

10.
首先扼要介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结构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比较详细地单芯片DC-DC变换器MB3844的特性及其在CPU电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过去20年来,高密度隔离式DC/DC电源转换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20年前,功率密度为30W/in~3的全砖和半砖DC/DC转换器的推出在用户和提供电源产品的公司中  相似文献   

12.
樊川  李贤云  张小林 《微电子学》2003,33(2):144-147
随着电子系统的供电方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的发展,高可靠小功率混合DC/DC变换器成为电子电源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一种高可靠小功率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电路设计和工艺设计,并给出了其性能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产品世界》2005,(4B):52-52
Artesyn Technologies公司为其Typhoon系列板上安装电源系列增添200W1/4砖DC/DC系列。它们采用与所有其它Typhoon砖式电源相同的变换拓扑架构,这种架构既能对精密同步整流的原边和副边电路实现先进的处理器控制,又能避免光电耦合器的使用。该变换器称为“ultra”系列,可提供2.5V、3.3V和15.0V的单路隔离输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DC/DC变换的逆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军  杨苹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6):20-22,25
传统逆变器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但由于自身拓扑结构的不足使其存在开关损耗大、输出滤波要求高、输出交流幅值受电源电压限制、开关状态转换时可能出现直通短路等缺点。基于Buck的DC/DC变换器由于本身拓扑结构的优势,有效避免了传统逆变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效率。简要介绍了现有基于DC/DC变换器的逆变电路拓扑,并分析了各自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及相应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浅谈DC/DC变换器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针对DC/DC变换器的特点,在现有控制和建模方法的基础之上,对DC/DC变换器的现代控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简要讨论了其控制原理,并比较了各种现代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的发展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国产Buck型正激DC/DC电源变换器在高剂量率辐射条件下开展电离总剂量辐照试验。分析了DC/DC电源变换器的关键电性能参数和功能随辐照总剂量的变化情况,并对DC/DC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定位辐照敏感单元。此外,还针对DC/DC的总剂量失效阈值与辐照过程中所施加的输入电压偏置和输出电流偏置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立伟 《电力电子》2006,4(4):49-53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中应用了一种特殊的数宁控制策略,它可以令能量在小同方向之间进行平滑的切换,并促使变换器实现自身的能量管理。作为一个实例,该变换器的优点在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中得以体现,下文中将具体给出该变换器的使用数据和测试结果。目前适用于24kW和70kW功率等级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两种拓扑结构已经被设计出来,并得到了认可。这两种变换器具有全数字控制的过压、过流和过温保护,变换器中冷却液的温度最高可达85℃,而变换器的损耗却很低,同时功率密瞍可高达5W/cm3。变换器的特性参数和在燃料电池汽车中应用时的测试结果,将在下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用3端DC-DCPWM开关TOP414G构成的SV10W隔离的DC-DC变换器示于图1。此变换器具有宽输入范围(36~72VDC输入),输出5V2.0A。图1中的TOP414G是PowerIntegrations公司一款3端DC-DCPWM开关,它具有DC-DC变换器所需的所有功能。它含有:带控制导通栅极驱动器的高压N沟道功率MOSFET,带集成120kHz振荡器的电压模式PWM控制器,高电压启动偏置电路,带隙分支基准,环路补偿的偏置并联调节器/误差放大器和失效保护电路(见图2)。在图1的变换器电路中最大元件高度是12mm。EFD-20变压器铁芯的选择适合这个最大元件高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适应恒定导通时间(Adaptive Constant On-Time,ACOT)控制模式,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降压型DC/DC变换器。该电路结构简单,无需进行环路补偿,具有瞬态响应快、在全负载段内转换效率高、频率集中等优点。基于0.6μm 16VCD工艺,对设计的降压型DC/DC变换器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在轻载下的效率高于83%;在全负载范围内,最高效率达到97%;系统的工作频率不随输入电源电压变化,具有快速的瞬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20.
噪声是DC/DC变换器重要的性能指标,它限制了其在高精密电子系统中的应用。DC/DC变换器的噪声分为高频噪声和低频噪声。高频噪声包括电流纹波与热噪声。低频噪声主要成分有1/f噪声和散粒噪声。高频噪声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低频噪声除了与产品性能有关之外,还与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研究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测量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国产军用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1/f噪声和散粒噪声是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的主要成分。基于此实验结果,本文对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低频噪声作为DC/DC变换器质量与可靠性诊断工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