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深入介绍露天矿区地下管道探测和地层探测实例,并对此进行分析。阐明探地雷达使用情况,介绍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3.
4.
5.
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空洞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永连公路中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空洞的实际应用,说明探地雷达探测空洞的应用效果.由此说明探地雷达在路基勘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探地雷达技术在地下管道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应用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管道的原理及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数据图像处理过程。通过长沙市某处下水管探测应用。表明该技术对管道探测不可行的,且探测效果良好,其测量误差在10%之内。图2,参3。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考虑到抛石层与下卧淤泥质粘土层存在较大电性差异,将探地雷达用于探测堤坝抛石范围与厚度,并经钻探验证,探地雷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同类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在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下采空区的存在对矿山建设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在论述探地雷达的方法、技术及原理的同时,通过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工程实例表明,探地雷达在探测采空区的分布范围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研究西部地区采煤活动对地表砂壤地层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对内蒙古西部大柳塔煤矿52305工作面上方在地下采煤的不同阶段(采前、采中和采后稳定沉降)使用探地雷达开展了3次探测,利用滑动平均(ARMA)功率谱分析方法反演出3次探测时地表0~10 m的砂壤地层体积含水率值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采煤影响下砂壤地层含水率整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垂向上,含水率由小到大呈3个条带分布,采煤过程会引起砂壤地层产生沉降,垂向上各条带厚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含水率的变化。在砂壤含水率的平面分布中,根据采煤沉陷盆地的划分,研究区在采中时期整体含水率值较采前相对下降,沉降稳定后位于研究区边界位置的“拉伸区”和“压缩区”恢复到接近采前水平;位于研究区中心位置面积最大、结构最稳定的“盘底区”含水率值在采后恢复到比采前高的水平,在该变形区内0~10 m砂壤地层含水率“自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南桐采煤沉陷区运用EH-4电磁成像系统寻找地下水富水区域,得到以下结论:探测出Ⅳ号异常区域含水充分,Ⅲ号区域T1f6-7层位的中、下段遭受地下采煤的破坏影响有限。其中Ⅳ号异常区域位于拉伸区,经钻孔验证出水量大且稳定,论证了Ⅳ号异常区域是研究区较好的取水地段。本次EH-4电磁成像系统探测出的地下水富集区域与采空区位置均与实际吻合,说明EH-4电磁测深测量技术是岩溶区域采煤沉陷区寻找地下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煤炭的开采与利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采取措施在提高煤炭正面影响的同时降低其危害性,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区道路,是现代煤矿的出路。结合我国绿色矿区的内涵,介绍哈密煤业集团借助开发大西北的春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区的举措,指出矿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因地适宜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数据挖掘技术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各方面应用功能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浅埋深、薄基岩、厚煤层的赋存条件,在我国西部煤矿区往往排出富含有机氮和无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或氨氮)的矿井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作为实现保水采煤、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地下水库技术已在我国多个西部生态脆弱煤矿区得到了实施,然而有关水质保障及安全运行的研究报道甚少。研究通过矸石柱模拟补连塔矿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环境,结合水中TN、"三氮"等理化指标的测试,开展了矿井水中有机氮和"三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渗流流量均值0.51 mL/min、1 016 h(12.54个孔隙体积数PV)内,在模拟的水-岩间的缺氧环境中,同时存在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反硝化作用。在实验初期的1.19~2.47 PV,有机氮浓度快速下降,而氨氮浓度快速上升,这说明试验初期有机氮的氨化作用较强。之后有机氮的矿化作用逐渐减弱,导致水中氨氮含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矿井水C/N为2.32~3.08的条件下,较强的还原作用导致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在99.9%以上、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在74%~90%。矿井水TN的去除效率在57%~71%,由于淋滤用液硝酸盐含量较低,因此TN的去除主要与亚硝酸盐的减少有关。有机物降解过程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生成使得水中H~+含量升高、淋出液pH值始终低于淋滤用液。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库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水质保障和安全运行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尚无有效的探测手段对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哑炮进行识别并定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探测的新方法。根据探测目标进行技术参数的选择,并制作埋有雷管的煤块试件,使用RIS-K2型探地雷达、600 MHz雷达天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可以正确识别定位雷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哑炮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由于降水不足以维持其长期生存,需要地下水提供部分或全部水源,因而对地下水有一定的依赖性。煤层开采破坏含水层后地下水位会大幅降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依赖地下水植被造成水分胁迫,进而控制生态系统演化过程。针对榆神矿区煤层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生态安全约束下矿区地下水位控制阈值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植物根系与地下水毛细上升带保持接触时,植物就可以吸收利用地下水,因此本文将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与根系长度之和作为植被利用地下水的最大临界埋深。在毛管流理论指导下,以颗粒排列方式与孔隙直径大小的关系建立了最大毛细上升高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通过颗粒级配曲线确定最大毛细上升高度的方法。据此计算的毛乌素风积沙最大毛细上升高度的取值区间为0.7~2.0 m,进一步确定了榆神矿区生态安全约束下的矿区水位控制下限为4.0 m。在此基础上,以2016年地下水流场基准,以水位埋深4.0 m为界将榆神矿区划分为生态约束区和无约束区。水位埋深小于4.0 m的区域植被对地下水依赖程度高,属于生态约束区,煤层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极易使植被遭受水分胁迫,因而是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研究成果阐明了榆神矿区生态环境及地下水位对煤层开发的限制条件,为进一步推进保水采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当前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其研究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勘查过程中,加强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是评价矿床开采极为重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