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军  谭志祥  邓喀中 《煤矿安全》2015,46(4):189-191
为了解决条带开采技术采出率太低的问题,利用厚松散层大采深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较小的特点,基于建筑物临界变形值原则,提出了宽条带跳采开采的技术来提高煤炭的开采率,解放深部建筑物下的压煤,并利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跳采开采和顺序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利用此技术实现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不迁村开采,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压力拱理论和A.H.Wilson理论确定条带开采的开采宽度和保留宽度,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预计地表变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条带开采在增大采出宽度和保留宽度的条件下,对地表下沉的控制仍有着显著作用,且地表不会出现波浪形下沉。在预计参数难以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预计地表变形是一种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深部走向条带开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毛郢孜煤矿在矿井深部32采区南翼采用了走向条带开采方法进行开采,安全开采了2个走向条采工作面,开采后地表各类建筑物完好无损。介绍了开采方案设计、采取的安全措施、成功经验。认为该方法为今后皖北矿区及其它类似条件建筑物下安全采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宽条带实现全柱开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点,提出了煤柱开采可分阶段实施的宽条带全柱开采方法,充分利用条带开采与全柱开采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使条带开采与全柱开采方法有机结合,更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和地面建筑的保护,为村庄下安全开采提供了新的开采技术途径。并用这一方法对山家林煤矿后院山村庄煤柱开采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在满足条带开采采出率的基础上,对安全开采深度和条带开采的极限开采深度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深部条带开采的定义以及合理的开采深度范围。对确定建筑物下深部压煤是否采用条带法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某矿3107、3111、3115条带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受到采动影响的地表进行动态观测,及时掌握其移动变形情况;研究其煤层开采以后地表的移动规律,并建立地表移动变形的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测资料,深入分析开采沉陷率与开采宽深比之间的关系,建立非充分开采沉陷率与开采宽深比的玻兹曼函数关系,确定宽条带开采采动程度的临界值,为有效控制地表沉陷变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开采实践表明宽条带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文兵 《煤炭学报》2008,33(4):368-372
以概率积分法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及其预计结果,探讨了这些方法用于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预计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其预计结果均不能很好地描述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提出了全采多工作面叠加预计方法与用文中公式(3)计算预计参数的预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进行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相似文献   

9.
条带开采合理采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条带开采宽度与地表移动变形关系的系统分析,指出了二者之间的最优平衡关系,特别是通过实例分析了具有关键层岩层的情况下提高煤炭回来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保证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开采损害的影响,应用宽条带开采方案,以彬长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研究厚黄土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在开采区域地表布设监测点的方法,结合亭南煤矿现场观测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描述了深部大采深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给出了彬长矿区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参数,主要影响半径为295 m,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值为1.93,地表沉陷范围343 m,边界角为58.96°。运用概率积分和威尔逊理论得出该矿区多个条带工作面开采时,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基于协调开采原则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结果表明,将研究得到的地表移动参数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得的地表移动参数对该矿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两次条带法全柱开采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炳南  林国尧  赵有星 《煤矿开采》2011,16(3):70-72,135
为了在利用条带开采有效控制岩层移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基于保护体承受采动附加应力特点和两次条带法开采岩层移动变形规律,引入分次小变形开采理念,提出了第1次条带开采和第2次煤柱开采的两次条带法全柱开采技术.应用这种技术,一方面,可相应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采动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减少地表水平变形,能实现村庄不...  相似文献   

12.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带开采是进行建筑物下采煤时限制地表变形的措施之一,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以极不充分务带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以林南仓矿实测资料为依据,对开采区域-650水平深部条带开采进行了预计,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为68mm,预计下沉中误差为39mm,远远小于经验公式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319mm和预计下沉中误差217mm.表明基于极不充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理论改善了预计精度,对于研究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规律,解放建筑物下压煤,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条带开采是实现建筑物下采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开采方法。文章在阐述条带开采的原理、优点、设计原则和步骤的基础上,通过介绍条带开采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强调条带开采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煤炭开采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弹试验对条带开采方案进行分析,并对开采后引起地表移动与变形程度进行预计,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比较校核,为解决煤矿安全开采“三下”采煤提供依据,对煤矿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震  何立新  方新秋 《煤》2012,(1):17-21
为解决西细庄矿建筑物下煤炭资源回收的问题,结合其实际地质条件,运用关键层理论计算出5煤覆岩关键层的位置及其破断距;由于主关键层离地表较近,以亚关键层2为设计依据,确定了条带开采的采宽不大于70 m;结合采出率对条带开采的影响,提出了条带开采方案,并运用煤柱强度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稳定性校验。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所提方案的煤柱应力和地表变形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冯锐敏  李鑫磊  符辉 《煤矿安全》2012,43(11):85-87
以小屯矿村庄下压煤的实际条件为基础,根据条带式开采现有的相关理论,运用现场数据和经验公式预算的方法,确定采留宽度的安全范围,设计出不同煤柱采留宽度的开采方案;进而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析,对各开采方案的煤柱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为最优方案的合理选取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表移动与变形的仿真预测,揭示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小屯矿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建筑物下深部压煤量较大,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问题,利用深部开采地表不易达到充分采动的原理,结合条带开采与全柱开采的优点,提出建筑物下深部压煤全煤柱间歇开采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全煤柱间歇开采技术进行深部煤层开采,能充分利用极不充分采动地表变形较小的特点,使建筑物只受第一阶段的静态变形和全柱联合开采阶段的动态变形影响,地表动态变形及最终变形量均较小,减轻或消除了采动对地面受护对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裴磊  胡昊 《煤》2013,22(6):24-27
为了解决条带开采回采率相对较低和煤矿采空区全部充填开采成本相对偏高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控制建筑物下采煤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陷,提出了采空区胶结充填条带开采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技术思路;以胶结充填体和覆岩结构联合控制开采沉陷为原则,深入研究胶结充填条带开采模式下不充填区工作面采宽和充填区工作面采宽及两者间的协调关系,并求得了两者间的关系式;该模式对建筑物下开采设计是十分有效的,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和变形,提高采区回采率,以实现建筑物下安全采煤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充填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9.
蒲白矿区王家尧头村庄下煤层控制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宏  余学义 《煤炭技术》2012,31(8):65-67
蒲白矿务局白水矿王家尧头村庄下煤层开采属于厚黄土覆盖层下厚煤层开采类型。针对其地质、开采条件,应用关键层及煤柱强度理论,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数值计算分析、影响函数预计进行分析,确定了控制开采损害的开采法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运用倾斜条带开采方案可以保证关键层不受破坏,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和变形,从而控制地表坡体滑坡的发生,保证了地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矿区的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