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注入水有效驱替是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的核心。基于稳定渗流模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应力敏感的极限半径公式,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层合采油藏不同井距波及系数变化规律,首次明确了渗透率级差、注采井距和波及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极限半径影响较大,对部分中低渗储层的影响不能忽略。对于多层合采油藏,受渗透率级差影响,井距对注入水波及系数存在较大影响。缩小井距可以有效提高中低渗油藏波及系数,确保注水有效性,提高油田采收率。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可为油田加密调整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时间比较晚,而且反应比较平缓,注水效果与中高渗油藏有明显的不同。在井距250~300m条件下,低渗透油藏油井一般在注水6个月左右开始见效,用常规的压力波影响半径与时间的关系公式不能正确预测。利用稳态逐次替换法,推导出低渗透砂岩油藏压力波的影响半径和时间的关系,并用于预测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为两项之和:第一项反比于导压系数,正比于井距平方,此项为常规的影响半径与时间的关系;第二项反比于注水强度,正比于启动压力梯度和井距立方。实例计算表明第一项远远小于第二项,注水见效时间主要由井距立方项决定,减小注采井距将大大地缩小注水见效时间。实例计算说明该方法是正确实用的。参3(李云鹃摘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油藏是一种与沉积岩油藏完全不同的特殊类型油藏,储渗机理较沉积岩油藏更为复杂,因而在开发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生产特征,所采用的开发技术政策也与砂岩油藏有所不同。对江苏油田MQ火山岩油藏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表明,油井有效位置是影响开发指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开采初期应采用井距为900m稀井网控制构造高点和孔洞缝发育带,中后期可适当将井距调整为500m。合理注水方式为低部位或边缘注水,最佳注水压力水平为0.45~0.65。油井射孔井段尽量在油水界面之上30m,注水井应避射沉积夹层,注水井注入压力应低于沉积夹层进水的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好多火山岩油藏已投入开发多年,由于火山岩油藏储层非均值性强,且裂缝及其发育,使得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难度大,注水效果差,注水开发对提高油藏采收率作用不大,所以90%以上的火山岩油藏都采用衰竭式开发。新疆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藏,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储量规模上,均在我国火山岩油藏中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新疆准噶尔盆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实例,深入研究分析了火山岩衰竭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表现及产能受控因素,为类似火山岩油藏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研究中缺乏对应压裂井研究的现状,以压裂井压力波椭圆等压面传播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水见效时间与椭圆动边界半径、启动压力梯度、油井产能水平和原油黏度等的综合关系。并对上述因素对注水见效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注水见效均有较大影响,压裂井对上述因素影响的敏感性远小于未压裂井,特别在目标油藏原油黏度较大时,此种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合理注采井距的选择是多因素下主次要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选择应放在优化、高效开发油藏的大系统中考虑。  相似文献   

6.
影响牛东火山岩油藏开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东火山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油井产能差异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通过开展油藏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布特征、精细小层对比和储层反演研究以及应用注水试验井组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等技术,综合分析认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储层发育程度、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产状、地层能量以及注采井网方式等。这些认识对牛东油田减缓产量递减、提高动用储量和规模推广注水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与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储层压裂改造后易在井筒两翼产生主裂缝椭圆渗流场的机理,通过求得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裂缝方位,可以确定泄压半径的大小,从而可得到充分控制油藏的井网井距与排距。利用该方法对冷西油藏的泄油半径进行了确定,并部署了新的开发井位。该方法能有效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采用规则井网难以有效控制储量的问题,对后期注水参数的确定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矿场实际产能测试数据来确定低渗油藏有效注采井距,在考虑低渗启动压力梯度基础上,利用产能公式推导了流度与米采油指数以及启动压力的参数方程,利用该方程及产能测试数据可以得到测试储层段的流度和动用半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低渗油藏的有效注采井距与物性之间存在半对数关系,根据该关系曲线可以确定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开发的有效注采井距。实例应用表明:储层物性越差,有效注采井距越小;低渗油藏的有效注采井距为2倍动用半径,即有效动用系数达到78.5%才能保证注采井间受效良好。利用该方法获得了渤海B油田不同流度下的有效注采井距图版,建议物性在5~20 mD之间储层的注采井距控制在300~450 m之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多层油藏在注水开发时由于各储层物性和流体特征存在差异,会引起各储层注水推进速度不同.利用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推导了多层油藏考虑油相和水相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前缘计算公式,分析了渗透率级差、注采压差、注采井距、地层原油粘度对注水推进速度的影响.并针对注采井距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无因次水驱前缘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越慢;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变缓;随着注采井距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但无因次水驱前缘却逐渐变小;随着地层原油粘度的降低,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且增幅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石炭系油藏为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火山岩基岩油藏,受构造和裂缝控制。储层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油藏采用衰竭式开采递减大、采收率低。由于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注水开发水淹水窜严重,多数井长期注水不见效。该油藏注水开发已经26年,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油藏递减得到减缓;通过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开展多方式精细注水,油藏目前采出程度达到18.71%,开发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大牛地致密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相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随有效渗透率增加而减小;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也增加。根据气体的不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气井稳产期泄气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得出: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条件下,产量相同时,有效渗透率增加,气井稳产期泄气半径增加;有效渗透率相同时,气井产量增加,气井稳产期泄气半径减小的关系。根据气井稳产期的泄气半径可以计算出一定配产条件下的最小井距,只有当气井的实际井距大于最小井距时,才不会因为井间干扰缩短气井的稳产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获取致密性储层中工业油流的重要手段。为了对影响体积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更为灵活的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模拟模型,经Eclipse软件及矿场实际井资料验证该模型可靠性较高,可准确地表征复杂裂缝的几何参数和描述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利用长庆油田某致密油藏实际参数,对水平井方位、布缝方式、段间距、簇间距、改造体积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水平井方位与天然裂缝平行时,开发效果最好;根据累计产量的大小,哑铃型布缝方式优于交错型、均匀型、纺锤型布缝方式;段间距应大于相邻2段的泄油半径之和,避免段间干扰;簇间距应尽可能大,但要小于天然裂缝平均缝长;当改造体积一定时,细长形状的改造区域比短粗形状的改造区域开发效果更好,当工艺上难以增加压裂裂缝长度时,可通过增加段内簇数改善开发效果,簇数越多,初期累计产量越高,但最优簇数取决于开采时间的长短。研究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造缝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Ŀ��������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庆气田属低渗、薄层、地层—岩性圈闭定容气田,气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长庆气田气层特征,从井网方式(包括方向、井距)与气层连通性、相对排气半径、采气速度、单井控制储量、非均衡开采的关系以及经济极限井距等方面研究了气田开发的井网问题;提出了在基础井网上抽稀、分批钻井、逐步调整加密形成最终开发井网的部署方案,该方案适合于长庆气田的地质特征。经测算,气井的经济极限井距为2km;高产区采气速度与低产区采气速度之比应在3以下为宜;不同产能井区的相对排气半径差别较大,单井控制的有效排气面积可以相差较大。经过调整、加密的最终井网其井距接近于经济极限井距,可获得较好的单井产能和较高的气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压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考虑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基于渗透率与有效覆压的关系,以及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推导了低渗透应力敏感性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对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公式进行修正,取压力等于供给压力处对应的半径分别为极限生产半径和极限注水半径,其和为极限井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某油田实际数据,得到了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及压力梯度分布特征,确定了技术极限井距。与没考虑压敏效应得到的结果相比,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压裂改造体积SRV是评价储层改造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压力动态的关键因素。基于页岩气吸附解吸、扩散和渗流等多重运移机制,考虑压裂改造区的影响,建立内外区均为双重介质的复合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利用源函数思想,结合Laplace变换、叠加原理等方法,采用半解析法求取无限导流压裂水平井的井底压力响应。应用Duhamel原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影响,结合Stehfest数值反演,绘制复合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典型曲线,划分流动阶段。定义新无因次变量,分析SRV半径、裂缝条数、裂缝半长、裂缝间距、扩散系数、储容比、吸附解吸系数、渗透率系数及流度比等参数对压力动态的影响,该结果可为页岩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普通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求解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观尺度管流模型,结合普通稠油流变特征,提出了在考虑稠油流变性条件下微观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方法.对渤海渤中18块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粘度普通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关系,并绘制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普通稠油油藏,给出了利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极限泄油半径及合理井距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光明 《海洋石油》2007,27(1):49-57
低渗透油藏受特殊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影响,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油藏渗透率低,一般小于50×10-3μm2;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级差最高达几百个数量级;驱替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等特点;因此,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半径,建立合理、经济的井网密度,对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低渗透油藏河135断块区为例,通过系统地对河135断块区储层非均质、裂缝进行研究,建立储层非均质—裂缝模型,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渗透率级别、不同沉积相带,确定了不同的技术极限井距及经济合理井距,并考虑裂缝推出了适合的井网形式。  相似文献   

18.
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渗流特征的内在因素,渗流特征是微观孔隙结构的外在表现.借助高压压汞测试技术,获取表征页岩油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尺度孔喉对渗流能力的贡献程度.基于稳定流法,建立页岩油单相渗流曲线,分析岩石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具有...  相似文献   

19.
对于低渗地层或伤害地层,水力压裂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针对在油田开发中封闭多层油藏无限导流垂直裂缝油井合采的情形,给出了n层圆形封闭非均质油藏、层间无窜流、各层的供给半径不等或相等、各层初始压力不等或相等等情况时,垂直裂缝油井在保持定产生产或保持定压生产时的井壁压力、各层层面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压裂两层油藏的算例,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分别计算了无限导流垂直裂缝油井定产和定压条件下油层层面流量的变化,并对垂直裂缝油井的产能以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该方法对矿场圆形封闭多层无限导流垂直裂缝合采油井的配产配注、动态预测以及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储层喉道半径小、渗透率低、流体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根据室内试验测试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在统计得出长庆油田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等产量一源一汇的稳定径向流的水动力场中的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可理论计算出能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低渗透油藏的极限注采并排距。以西峰油田某井区长8油藏为例,计算出其极限并排距,该区的实际注水开发效果表明,采用在理论计算的技术政策界限内的实际并排距的井网注水开发,建立了该区块长8油藏有效驱替压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