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油藏属低压特低渗油藏,无自然产能,需超前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后压裂投产。目前油田低产井所占比例较大,通过低产原因分析认为第一次压裂投产时裂缝未能沟通有效储层,通过部分油井暂堵转向压裂,有效提高了油井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油藏的措施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为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三低”砂岩油藏,在开发初期存在注水开发效果差、产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注水开发效果,通过生产动态统计分析、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重新界定了注水技术政策界限,实施超前温和注水,同时论证了合理的井网井距,实施井网加密调整,并刻画出有利建产区,实施滚动建产。通过一系列对策实施,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注水开发状况逐步好转,直井开发区地层压力保持平稳,含水率控制在55%以内,产油量自然递减率下降到10%左右,采油速度最高达1.04%,目前仍保持在0.70%以上,产油量保持稳定,预测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南区和东区的采收率分别为24.5%和18.1%,好于开发方案标定的18.0%。  相似文献   

3.
新立油田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马福军  胡景春  庄健  石清龙  吴琼 《特种油气藏》2005,12(3):47-49,52,109
针对新119区块低渗透、低丰度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在油藏研究基础上进行井网优化设计,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保证油井产能发挥,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保证注采关系协调。经新立油田试验区块18个月的生产实践,与相邻的储层性质相同的区块对比,开发同期超前注水区块平均单井产能是滞后注水区块的2.3倍。超前注水开发试验的成功,对同类油田或区块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超前注水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动用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的难采储量,开辟了超前注水先导试验区。通过M1井的试注确定了地层吸水能力,采用井距为200m的正方形五点井网,在试验区部署了7口井,设计了5套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超前注水量越大.地层压力升高值越大,开发效果越好。确定试验区选择方案④进行超前注水,将压力系数恢复到1.1。超前注水实施1年以来,取得理想效果,截止2005年3月,已累积注水27818m^3。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6,(8):28-31
考虑到超前注水压力敏感而导致介质变形引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但仍属于特低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1-3],理论推导超前注水呈双曲递减规律,超前注水和同步注水递减曲线特征基本相同,递减率Di=0.21;超前注水提前提高了原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油井初期产能得到提高,同时,压力保持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油藏中后期开发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同步注水无水采油期(稳产期)特征比较明显,超前注水无水采油期短,水驱特征曲线表明超前注水水驱提前,同样采出程度,含水上升较快,最终采收率同步注水高于超前注水。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油藏的特殊性(低孔、特低渗、低饱和度以及异常低压等油藏特征),分析了地应力研究在超前注水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偶极子声波测井、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统计出了该地区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定量计算了破裂压力、地应力等参数,为调整注采井网、优化超破压注水设计,提高水力压裂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牛圈湖油藏属于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典型"三低"砂岩油藏,在超前注水井组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储层表现出非均质性严重、注水效果差、单井产量低等现象。经过近2年对储层发育特征、油水见效特征及开发技术政策适应性的分析研究,认为储层认识程度低和初期超破裂压力注水是造成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开发方案部署,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建产;降低注水强度,实施温和注水;采用重复压裂、化学调剖等工艺技术降低含水,提高油井产量等技术,改善了"三低"油藏的开发效果,为提高此类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田具有油藏物性差、渗透率低、孔隙度低等特点,此类油田地层能量不足,开发初期产能只能短时间稳定,随着地层能量的下降,产能大幅度递减,因此为获得较高的产能和采收率,需采取注水的手段,补充地层能量,以提高和稳定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注水水质辅助性指标及超标危害,其次分析了超前注水的机理,接着进一步分...  相似文献   

9.
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油藏单井产量,实现其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从改善长8油藏整体开发效果角度出发,预测油藏各数值模拟方案开发技术指标,并对各方案开发技术指标的进行了综合对比与分析,论证不同井网类型下的超前注水强度、注水速度、累积注水量、超前注水时间、压力保持水平等油藏超前注水期合理开发政策,为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前注水作为一种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已被广泛认可,超前注水结束后,地层合理压力水平的确定是保证油田产量的关键,目前还没有理论公式作为支撑。本次研究通过理论公式推导了反九点井网,超前注水开发方式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该公式考虑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及介质变形现象,计算得出了不同压力系数、不同油藏深度条件下,超前注水合理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通过已开发的超前注水示范区生产动态可以看出,该公式计算得出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分析该理论可知,对于压力系数小于1.0的油藏,为达到油藏平衡压力,可采用超前注水的开发方式,从而提高地层压力,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具有强水敏低电阻出油的特点。分析了低阻出油的原因,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引入了变地层水电阻率,油层识别图版引入了Rw/Rt参数,解决了“低阻油层”识别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上侏罗统齐古组油气层具明显的低电阻特征,储集层粘土矿物特征及产状是形成油气层低电阻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以双层粘土颗粒包膜产状出现,造成粘土膜因阳离子交换而产生较强的附加导电性,是形成低电阻的主要原因。通过与阿尔奇公式对比,采用“双水模型”评价油藏饱和度是该区较为有效的计算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集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过程,综合应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结合烃源岩生烃和排烃史、地层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对砂岩储集层的致密化过程以及孔隙演化史进行恢复,同时与油气充注史结合,探讨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油气充注时序对油藏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古断褶带八道湾组致密砂岩主要包括4个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溶蚀相、杂基—强压实相、碳酸盐矿物胶结相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相,其中石英次生加大—溶蚀相具有较好孔渗条件。储集层致密化原因主要是杂基含量高、碳酸盐矿物胶结严重、溶蚀改造作用有限以及自生黏土矿物堵塞孔隙。此外,齐古断褶带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属于“先致密后成藏”型储集层,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第1期低成熟度原油充注时,大部分砂岩储集层已进入致密砂岩储集层界限,在超压作用下第2期低成熟度原油和第3期高成熟度油气沿着齐古北断裂充注于致密砂岩中并聚集成藏。新近纪末期,齐古背斜核部开始剥蚀导致剩余压力大幅度减小,油气发生逸散,古油藏经历构造调整后形成小规模致密油气藏。该成藏过程指示齐古背斜高部位以及第2排和第3排构造带处所发育的圈闭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扭转克拉玛依油田九1区齐古组稠油油藏汽驱初期出现的蒸汽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推进不均衡,部分井层被热水突破,采油速度下降到1.l%,油汽比降至0.12,开发指标持续下跌的局面,因井制宜地采取了控关、调汽间注、加深泵挂、吞吐引效、封堵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治理采油水平回升了48%,油汽比上升了90%,采油速度提高了0.5%,汽驱见效井数增加了近6倍,投入产出比高达1:l0.1,油藏汽驱开发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红山嘴浅层稠油齐古组油藏原油粘度高,注汽参数不合理,在投产初期吞吐效果较差,周期生产指标与方案设计值差距也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重新确定地层参数和建立油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热采参数的数值模拟,其结果作为理论依据,在生产中针对不同类别的油层,设计多种不同的注汽参数进行现场试验,并以此对数模结果加以验证,确定出本油藏吞吐期合理的注气参数。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玛依九区南齐古组稠油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利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分析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对该区低电阻率稠油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以成功地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7.
卢迎波 《岩性油气藏》2022,34(6):152-159
为探索泡沫油在超稠油油藏中的形成机理、渗流特征及驱油效果,采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侏罗系齐古组原油及油藏参数,进行注气形成泡沫油介质筛选及原油泡点压力测定实验,并开展注气微观可视化和填砂管驱油实验,深入解析注气形成泡沫油过程中的渗流特征,评价了注气泡沫油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侏罗系齐古组原油泡点压力为9.7 MPa,拟泡点压力随着注气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50℃的拟泡点压力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压力上升速度较缓,储层具有较好的注气特性。②研究区的泡沫油渗流可分为5个阶段:无气泡阶段、气泡析出阶段、气泡扩张阶段、气泡聚并阶段和气泡消亡阶段。③研究区蒸汽+CO2方式驱油开采过程较纯蒸汽填砂管驱的采收率可提升13.3%,开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释放,气泡数目逐渐增多,产油量逐步缓慢上升;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后,气泡数目趋于平稳,形成较稳定的泡沫油,产油量大幅提升,为主力产油期;当压力释放至拟泡点压力后,气泡数目迅速下降,泡沫油逐渐消亡,产油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纵向上发育多套油层,主力油层齐古组注蒸汽吞吐、汽驱开发25年之后,已进入产量递减期。为了确保九区持续稳产,利用定向井技术结合直井,再建了一套开发克拉玛依组油藏的新井网,成功解决了地面井位难以确定的问题。定向井与直井的结合应用,保证了老区潜力层设计井网的实施和开发井网的完整性,实现了同时开发齐古组和克拉玛依组两套油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地层水相关参数为基础,结合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红车断裂带及其周缘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关系。新近系沙湾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以NaHCO3型为主;沙湾组地层水矿化度最高,清水河组次之,三工河组最低;三工河组的钠氯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及脱硫系数最高,齐古组和清水河组次之;沙湾组的钙镁系数和变质系数最高,清水河组和八道湾组次之。综合分析表明,八道湾组地层封闭性最好,沙湾组和清水河组次之,齐古组和三工河组较差。清水河组地层封闭性以中部地区最好,齐古组以北部地区最好,八道湾组以南部地区最好。地层水化学特征指示的地层封闭性与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吻合,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油田九_6区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已进入蒸汽开采中后期,油藏开采经历了蒸汽吞吐、加密调整、蒸汽驱过程,采出程度为37%。现阶段单一蒸汽驱效果明显下降,地层亏空严重,蒸汽热利用效率低,吸汽不均,波及程度差异大,油水流度比大,采收率低。热水复合CO_2驱油充分利用热水热效应和发挥CO_2溶解降黏等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因此,针对九_6区稠油开展不同混合方式热水/CO_2驱油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纯热水驱、热水与CO_2混注、热水与CO_2段塞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纯热水驱累积驱油效率为49.19%,热水/CO_2混注累积驱油效率最大为71.25%,段塞驱累积驱油效率高达85.96%。同时,分析了驱出原油及岩心残余油组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