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Ferron计时比色法分析了柠檬酸盐、酒石酸盐和醋酸盐掩蔽硫酸铝溶液在多种用量比(n(有机酸)/n(铝))和溶液pH值条件下体系的组成分布,并结合27Al-NMR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掩蔽后的硫酸铝水解溶液体系中的组成与未掩蔽的基本特点有相近之处,即主要由单核铝(III)配合物,大分子多核及2~4核低聚铝(III)配合物,以及高度聚合的胶体微粒组成,但溶液pH值和掩蔽程度明显影响各组份的比例,特别是前者。在制革生产可能的pH值范围内,即pH值=2.5~4.0,c(Al3+)=0.1mol/L,陈放24h后的掩蔽铝(III)配合物溶液中,高度聚合的胶体微粒的量极少。pH值≤1.0时,单核铝(III)配合物可达100%,pH值=3.0~4.0之间时,大分子多核铝(III)配合物含量有一个突跃,当pH值≥4.0时,溶液中绝大部份是大分子多核铝(III)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铝盐引入聚硅酸中的方法,制备了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铝(PSAS).考察了n(Al):n(Si)、熟化温度、pH值及硅酸钠的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PSAS的最佳条件是,n(Al):n(Si)=1:1,反应温度为45℃,w(硅酸钠)=15%,pH=1~4.PSAS和聚合氯化铝(PAC)对长庆油田污水进行的絮凝对比实验表明,PSAS具有较好的絮凝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铝-铬天青S-镍-邻菲罗啉混合多核配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铝-铬天青S-镍-邻菲罗啉的显色反应。在pH=5.2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铝-铬天青S-镍-邻菲罗啉形成四元异核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0nm处,测定铝ε表观=6.6×104L·cm-1·mol-1,在0~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四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Al)∶n(CAS)∶n(Ni)∶n(phen)=1∶3∶3∶3,相应分子式为:犤Al·(CAS)3犦·犤Ni·phen犦3。该显色反应用于试剂碳酸钠中铝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铝矿渣中铝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铬天青S(CAS)显色体系,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硅铝矿渣中铝的含量.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pH值和显色剂及其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Al(Ⅲ)与CAS的显色反应,在pH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58nm,铝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15mg/L内符合比耳定律,且线性关系较好,回归方程为Y=0.0491 1ρ-0.0329,相关系数为r=0.9996.用上述方法测定硅铝矿渣样品中铝的含量,回收率为98.86%~1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31%~3.35%.  相似文献   

5.
采用Al3+/K+离子交换法从难溶性含钾矿物黑云母中提取出可溶性钾并制备水铝云母。采用X-射线衍射与X射线荧光光谱对水铝云母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了反应时间与pH值对黑云母提钾率的影响及机理,同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水铝云母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2和8 h时,提钾率达到最大值91.4%,且水铝云母仍具有层状硅酸盐结构。水铝云母的放电比电容为14.86 F/g,较黑云母(0.32 F/g)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SS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酸钠,硫酸和硫酸铝为原料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絮凝剂,其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为6 ̄7,铝,硅摩尔比为1:1。考察了聚合硅酸硫酸铝加剂量和熟化时间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硅酸硫酸铝的加剂量为3.0mg/L(以SiO2计算),熟化时间为1h时絮凝效果较了。研究对比了聚合硅酸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性能。在铝含量相同情况下,聚合硅酸硫酸铝絮凝性能优越于聚合氯化铝。该聚合硅酸硫酸铝絮凝剂与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种新的异多核配合物[Mn(Phen)2]3[Cr(OX)2]3·10H2O(1)和[Co(Phen)2]2Cr(OX)3NO3·8H2O(2),Phen代表1,10-邻二氮菲,OX代表草酸根。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漫反射光谱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3.6~300K),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的Cr(Ⅲ)离子与Mn(Ⅱ)离子,Cr(Ⅲ)与Co(Ⅱ)离子间均存在较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铁(Ⅲ)-钴(Ⅱ)-邻菲罗啉体系的显色反应,pH=4.0时,铁(Ⅲ)-钴(Ⅱ)、邻菲罗啉间生成红色配合物,其吸光度稳定,在3小时内无显著变化。配合物的λmax=510nm,ε10=1.0×10^4mol·cm^-1,钴含量在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55%。  相似文献   

9.
用等温饱和法研究了金属铝在KF-LiF-Na3AlF6-Al2O3体系中的溶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体系温度980℃,分子比(n(NaF)/n(AlF3))=2.3时,溶解度随着钾盐和锂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钾盐和锂盐质量分数分别为7%时,铝的溶解度(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148%和0.242%,并且锂盐比钾盐对铝溶解度影响大;钾盐和锂盐共同作用时,铝的溶解度达到0.421%.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铝溶解度与钾盐、锂盐、分子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回归方程为Y=-0.125+1.962x1+3.456x2+0.090x3  相似文献   

10.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发散法合成了G3.5和G4.0的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研究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代数、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存在时,Cu^2+和Co^2+的配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出现了蓝移。当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存在时,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几乎不和Co^2+发生配位作用。延长反应时间,Co^2+/G4.0PAMAM的吸收强度增加,但是Cu^2+/G4.0PAMAM的吸收曲线几乎没有变化。溶液的pH值对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为其循环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Cr(Ⅲ)配合物的惰性在配位滴定的掩蔽,萃取,分离和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3,5-二氯水杨醛、甲胺、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钴(III)配合物[Co(L)3](1),HL=3,5-二溴水杨醛缩甲胺希夫碱,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4279(2)nm,b=1.9933(3)nm,c=1.9606(3)nm,β=101.338(13)°,V=5.4716(13)nm3,Z=8,Dc =1.622 g·cm-3,R1=0.076,wR2=0.168,S=1.05。配合物1中Co(Ⅲ)分别与3个二齿配体上的3个O原子和3个N原子配位,形成轻度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Cl…Cl和C—H…Cl弱作用相互连接成为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荆树皮栲胶氧化改性产物与铬离子络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荆树皮栲胶及其氧化降酶改性产物与铬离子络合反应的规律,测定了反应的pH及沉淀量。结果表明:(1)荆树皮栲胶降解产物与铬(Ⅲ)的络合性质不同于原荆树皮栲胶,降解程度不同,产物的络合反应性质有一定的差异;(2)高度氧化降解产物与铬(Ⅲ)在pH2-12范围内不产生沉淀,形成抗一定碱性的溶液;适度降解的产物与铬(Ⅲ)络合后产生沉淀,随降解产物用量比例增大,反应温度的提高,沉淀量增加;(3)在相同温度下,随降解产物用量比例增大,络合反应pH值有增大的趋势,且氧化降解程度越高,pH增幅越大。  相似文献   

14.
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处理低浊水对残余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饮用水处理中,采用一种新型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PAFS polysilicic acid aluminium and ferric salt)进行低浊水净化实验,实验以低浊度的某江水为原水,研究了在不同n(Al)/n(Fe)时此系列混凝剂之间的差异,证明PAFS(n(Al)/n(Fe)=10:3)混凝剂的除浊、脱色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时间在15d内、pH为6—8、沉淀时间为12min的条件下,PAFS(n(Al)/n(Fe)=10:3)混凝剂具有最优的混凝性能和最低的残余铝量,通过分析可知,此混凝剂具有最理想的混凝效果和最低残余铝量的原因是PAFS这种长链的无机混凝剂可以通过吸附架桥和电中和作用去除水中的胶体杂质和颗粒态的铝,这种混凝剂适用于处理我国南方低浊水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用稀硝酸溶解钼铁,少量柠檬酸铵掩蔽铁等金属离子,氨水调节酸度,使其pH值在8.7-9.4之间,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与二价铜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8-羟基喹啉为络合剂,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制剂中微量铝(Ⅲ),考察铝(Ⅲ)与8-羟基喹啉的显色条件.在pH=6. 0的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中,铝(Ⅲ)与8-羟基喹啉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使用三氯甲烷萃取,配合物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92 nm和512 nm.铝(Ⅲ)在2~200μg/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铝(Ⅲ)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 998 3;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 2μg/L.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钙试剂中铝(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POA)(TTA)2Phen(x=0~1)。配合物Eu(POA)(TTA)2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并不是配合物Eu(TTA)3 Phen与Eu(POA)3 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的简单组合,配体TTA因化学环境不同,在配合物Eu(POA)(TTA)2Phen中的激发带比在配合物Eu(TTA),Phen中的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这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效果非常明显,掺杂配合物中Eu^3+与Gd^3+的物质的量的最佳比为3:2。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机理主要是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铬工业化利用的发展,铬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基于金属网易分离的优势,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Al/Cu双金属网材料,实现对Cr (Ⅵ)的快速去除,并通过静态试验系统优化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Al/Cu双金属网投加量等条件。对Al/Cu双金属网材料进行表征,发现Cu涂覆呈现疏松的珊瑚状颗粒原位生长在铝网表面;Cr (Ⅵ)去除的静态试验表明,在较大的pH值(3.0~9.0)范围内Al/Cu双金属网对Cr (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当Al/Cu双金属网的投加量为3片、Cr (Ⅵ)初始浓度5 mg/L、反应温度40℃时,对水中Cr (Ⅵ)的去除效果最佳。机理分析表明:Al/Cu双金属网表面形成大量的电偶原电池,促进Al0的腐蚀,释放电子将Cr (Ⅵ)还原为Cr (Ⅲ);双金属网表面[H]abs的产生进一步促进对Cr (Ⅵ)的还原,生成Cr (OH)3或以絮凝物的形式沉积在双金属网表面,达到从水溶液中去除Cr (Ⅵ)的目的。易分离的Al/Cu双金属网有助于实现地下水等水体中Cr (Ⅵ)的快速去除,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1953年秋,K.Ziegler首先发现由四氯化钛和三乙基铝组成的催化剂可以使乙烯在低温低压下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1954年春,G.Natta在Ziegler催化剂的基础上,发现结晶型TiCl_3和AlEt_3组成的催化剂还可使以往认为不可能聚合的丙烯等α-烯烃聚合,得到高度立体规整、容易结晶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谓Ziegler—Natta催化剂,是指由元素周期表Ⅳ-Ⅷ副族过渡金属盐和Ⅰ-Ⅲ主族金属的烷基化合物或氢化物组成的催化体系,有时也称络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合成了铕(Ⅲ)异多核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测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发表明增强离子Gd^3+、La^3+和Y^3+的加入能显著的提高配合物中中心离子Eu^3+的发光强度,这种荧光增强效应能减少较为最贵的铕在配合物中的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