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当前超视距攻击过程中火控信息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超视距空空导弹作战效能,提出了两点改进措施:目标机动逃逸角提示和最佳发射倾角提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目标机动逃逸角提示,能够反映目标逃脱导弹攻击区的难易度;通过增加最佳发射倾角提示,能够增加导弹最大可攻击距离.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超视距攻击过程中火控信息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超视距空空导弹作战效能,提出了两点改进措施:目标机动逃逸角提示和最佳发射倾角提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目标机动逃逸角提示,能够反映目标逃脱导弹攻击区的难易度;通过增加最佳发射倾角提示,能够增加导弹最大可攻击距离.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标机动能否逃脱导弹攻击的判断问题,根据比例导引法弹目相对运动方程组分析了目标机动逃脱导弹攻击的条件,推导了目标法向过载与导弹最大需用过载间的关系,建立了目标机动导致比例导引导弹脱靶判别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算例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符合机动逃脱的运动学一般规律,说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对抗仿真系统中飞机能否机动逃脱的判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距离格斗导弹攻击目标过程的运动特点,建立了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导弹攻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字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得到了导弹攻击过程中需用过载与发射距离、离轴角以及接近速度等之间的量化关系,验证了导弹有效命中目标的经验条件,并得出发射离轴角对需用过载的变化影响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发射反空空导弹拦截来袭导弹是未来空战时作战飞机的一种重要自卫手段。为研究反空空导弹的拦截性能和计算其有效拦截区,推导了敌方飞机、来袭导弹、自卫飞机和反空空导弹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来袭导弹攻击自卫飞机和反空空导弹拦截来袭导弹的空战仿真平台,解算了反空空导弹的拦截区。仿真结果表明,典型空战条件下,反空空导弹对来袭的中远程空空导弹存在有效的拦截区,反空空导弹拦截区的大小与反空空导弹性能、发射前置角、自卫飞机的规避机动、来袭导弹发射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拦截区内发射反空空导弹,能够极大地提高自卫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推力矢量控制的程序转弯(最小半径)和三维空间比例导引的复合制导方法,实现了空空导弹的擦肩发射时攻击后半球目标,完成全向攻击的能力.基于空空导弹的动力学方程与制导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大规模系统的6自由度飞行轨迹仿真计算迭代出了空空导弹的3维可攻击区,分析了影响可攻击区形状与大小的主要因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全向攻击复合制导方法可以实现导弹擦肩发射,并能全向攻击在不同空域作各种不同速度机动飞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链的空空导弹使用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战对抗中武器系统使用评估时效性差的问题,在分析评估所需数据种类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信息下传流程,分析了数据时延机理,然后根据导弹攻击区和杀伤概率区评估导弹发射条件的优劣。根据数据链下传的飞行参数和武器参数,模拟出目标、导弹飞行虚拟轨迹,判定导弹的攻击效果。通过设定三组仿真场景,分析在不同发射区域和目标机动的情况下导弹不同的命中概率,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实时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远程空空导弹的攻击区及发射条件问题.在导弹发射技术上,远程空空导弹明显于不同中、短程空空导弹.导弹攻击区是发射导弹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区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估计导弹对目标预测拦截时间的算法;发射导弹的决策是根据目标信息作出的,讨论了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的信息需求及获取方法;基于以上研究拟订了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的火控算法;建立了战机、导弹、目标机和预警机的数学模型;给定目标的随机参数变化范围,对远程空战过程进行了仿真,分别给出了可靠发射、非完全可靠发射和非完全可靠强化发射条件下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9.
远程空空导弹的攻击区及发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远程空空导弹的攻击区及发射条件问题。在导弹发射技术上,远程空空导弹明显于不同中、短程空空导弹。导弹攻击区是发射导弹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区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估计导弹对目标预测拦截时间的算法;发射导弹的决策是根据目标信息作出的,讨论了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的信息需求及获取方法;基于以上研究拟订了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的火控算法;建立了战机、导弹、目标机和预警机的数学模型;给定目标的随机参数变化范围,对远程空战过程进行了仿真,分别给出了可靠发射、非完全可靠发射和非完全可靠强化发射条件下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舰艇平台行动规划与火力机动规划结果冲突,导致回退重算、兵力火力行动规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舰艇平台机动航线与导弹攻击航路一体化设计方法。根据双方平台运动参数及导弹末端攻击角或攻击方向,基于平台最短时间机动战术,进行舰艇与目标的虚拟遭遇点预测及导弹飞行航路动态规划。迭代计算舰艇平台的机动航向、机动时间及航程等机动参数,并推荐计算本平台的导弹发射点。分别给出了导弹直航方式和航路规划方式下舰艇平台最短时间接敌机动的实现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舰艇平台抵达推荐的发射点后,即可立即按规划的导弹飞行航路发射导弹,充分使用导弹的射程,在尽可能远的距离发射,达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模块化仿真设计思想,根据某巡航式靶弹弹道模型的特点,开发了由9个数学模型组成的完整的弹道设计与仿真模型,建立了靶弹实现中空水平蛇形机动的方案飞行弹道计算模型,对弹道进行仿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靶弹的水平机动弹道和其他运动特征,为总体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超视距空战中空空导弹攻击效果问题,对空空导弹攻击空中目标的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空空导弹、目标飞机的运动学方程,结合空空导弹导引律,建立攻击过程中导弹的弹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空空导弹引信启动模型和空空导弹终点效应及目标毁伤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初始状态下空空导弹对目标的攻击效果存在差异,该模型可反映出在一定初始状态下空空导弹对目标的攻击效果,为空空导弹的作战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和总结了飞机各种机动动作的内在因素,提出了目标机动规范模型,研究了模型的数学描述方式、控制参量的相互约束关系及其组织形式,并通过模拟导弹对目标的攻击过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空战中目标逃逸机动的剧烈态势变化,提出了基于目标机动预估的空空导弹可发射区问题,并进行了概念定义; 设计了机动预估模型,根据导弹与目标的相对方位信息,从战术层面对目标逃逸机动方式进行一步预估; 基于多种实际约束,建立了导弹、目标和相对运动模型; 针对黄金分割法在对可发射区解算时存在搜索范围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初始搜索空间自适应动态修正的改进办法; 利用改进的黄金分割搜索策略,实现对可发射区边界值的快速精确搜索。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目标机动预估的可发射区简化了不可逃逸问题的搜索时间,扩大了导弹的攻击范围,有利于导弹战术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韩艳铧  徐波 《兵工学报》2009,30(3):324-328
针对三维空间导弹和地面机动目标相对运动的非线性模型,将目标运动速度和机动加速度视为有界扰动,设计了一种击顶制导律策略。制导策略分为2部分:第1部分基于弹目视线倾角角速度和偏角角速度反馈,利用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设计了接近制导律,保证导弹朝向目标运动;第2部分基于弹目视线倾角反馈,利用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设计了击顶制导律。该制导律在保证弹目视线角速度趋零的同时还可保证视线倾角趋于- 90°,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垂直打击即击顶。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导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数值仿真结果证实该制导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导弹迎击时飞机的最佳逃逸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飞机在被导弹迎面攻击时的最佳逃逸策略。首先建立了弹-机追逃对抗飞行数学模型,提出了几种突防方案,即机动变轨技术、抛射诱饵以及综合这两种突防方案,通过大量飞行数值仿真直观地比较了各种突防策略,得出了飞机躲避导弹袭击的最佳策略——作非常规机动并且同时发射诱饵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直升机投雷一般采用单雷射击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直升机悬停双雷齐射的方法。通过对双雷齐射搜索面的组织、目标可能位置区域、齐射射击瞄准点的选取以及潜艇规避机动模型的分析,建立了潜艇纯机动规避情况下鱼雷命中概率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单雷射击相比,双雷齐射可有效提高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并能弥补单雷射击在大舷角时命中概率较低的不足,在相同发现概率条件下双雷齐射对目标的射击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18.
空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建模与抗干扰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战斗机红外系统攻防对抗作战与训练的仿真需要,对多元探测器导弹攻击的全过程进行建模仿真。提出基于时域波形特征分析的目标识别建模技术,提高了导弹仿真结果的可信性。分析导弹抗干扰技术,建立导弹运动与制导通用计算模型,通过导弹的飞行速度特性和可用过载共同确定导弹运动特征,既简化了运算,又提高了精度。计算了导弹在典型攻击条件下的攻击区。通过多次计算验证,表明快速生成的攻击区特性与导弹真实攻击区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三通道(俯仰、偏航、滚转)独立小扰动导弹模型不能适应在大攻角与大过载下的控制,于是文中提出基于非线性块对角控制来解决。首先着重分析导弹的垂直转弯飞行方案,鉴于导弹的四层结构并非仿射型,然后对所建立的分层块对角模型进行仿射处理,并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方法实现了导弹垂直转弯的块对角控制器设计。最后在模型精准和气动参数摄动下,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完成垂直转弯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