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采煤沉陷区复垦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兖矿集团南屯矿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复垦前和复垦后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揭示出该区的景观格局具有如下特征:复垦前,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基本呈聚集型分布,构成景观主体的是耕地和塌陷水面;复垦后的空间格局以分散或孤立的小斑块为主,景观的主体类型是耕地,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增加;较复垦前相比,复垦后的景观类型和景观斑块数目增加、景观格局向复杂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TOPSIS法测算2014年湖北省103个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承载力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以期为湖北省制定土地利用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两极分化,承载力高的地区包括恩施市、十堰市等鄂西地区,承载力较低的主要是武汉、宜昌等地的市区,整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同时低值集聚显著性更强。LISA聚集图和冷热点分析表明,鄂西处于承载力热点和"高高聚集"区,武汉市区、宜昌市东北部区县处于承载力冷点和"低低聚集"区。最后在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承载力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09、2013和2015年三期日照市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日照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呈扩张趋势,新增建设用地类型以工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的扩展合理有序,居住用地空间分布较不均衡,人均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景观生态格局有向破碎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多样性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林用地面积基数大,生态型景观辐射范围和控制能力较强,非建设用地保障能力高,城市建设用地景观空间呈现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4.
空间尺度直接影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以辽宁省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基尼系数等探讨辽宁省制造业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从行政区的视角来看,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制造业分布的两个核心城市,东西两翼地区制造业产值相对较低,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的周边地区是制造业企业分布集中的区域;从连续空间尺度的视角来看,随着研究空间尺度的增大,辽宁省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由多中心格局逐渐演变为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双核心格局,其他部分地级城市仅在10~15 km的较小空间尺度下表现为制造业中心区;辽宁省制造业的空间差异程度与空间相关性的强弱表现出一定的尺度效应, 6~54 km尺度是研究辽宁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合适尺度,此空间尺度范围内辽宁省制造业均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差异,以及一定程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据为基础,构建既能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增量”动态性的复合加权集聚指数,然后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与空间计量模型对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集聚分布特征,在时空演变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且生产性服务业局部连片分布趋势与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低水平辐射区主要位于湖南、湖北与四川东部,高水平辐射区以南昌、杭州、上海等城市为核心,重庆、四川、湖北三地出现“核心突出,腹地塌陷”的极化格局;2)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则表现为3种空间聚集模式,且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相比,多数子行业的空间分布更加集中化,新企业更偏向于在长江下游地区进行集聚;3)人力资本、政府支出、房价、交通通达性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核心变量是人力资本与交通通达性。最后,论文提出了基于区域异质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的促进长江经...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庄干渠为例,分别采用Voronoi图、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对该区域引黄充填盐碱涝洼地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垦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型分布特征,同时在乡镇尺度以及时间尺度下的复垦地空间分布也具有聚集型特点;(2)复垦地总面积、斑块数量以及平均面积存在明显的乡镇尺度差异,在时间尺度下的差异则不明显;(3)复垦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复垦区与引黄干渠及其闸口的距离、农村居民点分布以及道路交通。分析结果对于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相关研究及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千 《资源与产业》2017,19(4):81-87
利用2010—2015年河北省的相关数据,构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模型,测算全省以及省域内138个县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数,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GIS技术,研究脱钩指数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规律,为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供支撑。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5年全省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为扩张性复钩,脱钩指数为0.05~0.97;138个县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为扩张性复钩,脱钩指数为0.09~0.70。县域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存在空间聚集规律,LISA 指数显示“高—高”关联(HH)主要分布在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邢台市东部4个县,“低—低”关联(LL)显著区,位于省域中南部地区的19个县。最后,在扩张性脱钩类型基础上将省域内138个县划分为3个级别。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17年度国内外黄金资源供需形势,结果表明:世界金矿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美洲、大洋洲及非洲,而金矿资源消耗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储量空间分布与需求体系空间分布呈明显差异;资源供应由传统产金强国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资源供应格局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剖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趋势、衡量其空间非均衡状态是推进能源革命及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根据2003—202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探究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显示: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指数总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5.298上升至2020年的5.862;2)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分布的空间非均衡性较弱,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即泰尔指数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发展态势,区域间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越来越大;3)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效应现象,且近年来总体空间格局分布变化较小。江浙沪地区始终呈现高高聚集的特征,而西南和华中地区则处于弱弱聚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互惠互助、合作共赢,共同促进能源低碳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破解落后高耗能产业的模式锁定和路径依赖;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能源消费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地价空间分析中的克里格最优内插法,生成德化县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等值线图、向量图和三维效果图,研究了德化县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德化县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空间分布形态以鸣凤桥和丁溪桥之间区域为辐射中心,且围绕该中心向四周递减,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出现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和方位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其落实与实施对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与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不同主体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发现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性,煤炭资源开发与重点开发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性;我国重要矿产资源西移的分布格局初步形成,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服务供给的主阵地,资源开发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本文建议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地储备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矿业用地格局直接关系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在对矿业用地格局、山水格局、土地利用格局、生态格局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尊重景观特色,构建了以山脊、水系、路网、林带为框架的生态廊道体系及绿色空间、蓝色空间、红色空间、黄色空间、灰色空间等相互融合的空间格局,通过区域生态系统组织、城市生态空间拓展、矿山工业遗迹保护、采矿废弃土地整合、河道整治与农田保护等措施,形成矿业用地安全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反现实函数法从抵抗性和恢复性两个维度对江苏省整体经济和三次产业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抵抗性维度看,江苏省经济抵抗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字型分布格局。产业抵抗性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经济抵抗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异。2)从恢复性维度看,研究期内江苏省经济恢复性始终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由前期的自南向北的高-低-高-低相间分布式格局转变为后期的南高北低式格局。产业恢复性方面,第一二产业经济恢复性明显提升,而第三产业经济恢复性却显著下降。3)从各影响因素的解释力来看,外贸依存度、复工进度和产业结构对经济抵抗性的解释力较高;产业结构、医疗水平和复工进度对经济恢复性的解释力较高。从韧性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来看,医疗水平、复工进度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因素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外贸依存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抑制作用。最后,对江苏省疫后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岩石破裂声发射事件空间定位技术和分形几何理论, 对以研山铁矿东帮砂砾卵石为骨料经胶结制作的帷幕体试块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探讨了不同含水率下帷幕体试块的强度特性、AE事件累积计数特点、声发射事件空间演化规律及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帷幕体试块破裂受到卵石骨料等成分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影响和内部存在的各级结合缝控制, 破裂空间分布呈现非均布向均布演化特征。一定的含水量可以提高帷幕体的强度; AE事件随应力增加逐渐活跃, 其空间分布逐渐由区域中心向外扩散, 渐呈均布趋势聚集于试件中部, 且AE事件大部分产生于应力峰值前; AE事件空间分布分形维数随应力变化表现为先升维后降维, 在峰值应力附近达到最大值, 然后出现分维突降现象。分形维数降低可以作为预测帷幕体失稳破坏的前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基础、发展动态及其主要运用,在分析了煤矿勘探和生产中遇到的区域变量类型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地质统计学在该领域的运用潜力。以利用地质统计学分析淮南某井田内松散层的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在空间变异及尺度格局特征为例,对不同类型变量间的空间变异差异作了对比,最后对区域内节点进行了最优估值,得到参数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Tapio模型,分析了2006~2016年间我国铝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铝工业脱钩状态以扩张连接为主,省域脱钩指数有所下降,脱钩程度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发达省份。时间演变上,近十年来各省脱钩程度波动不大,且强弱脱钩状态间差距明显; 空间分异上,各省间脱钩程度空间差异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空间格局上,2006~2010年脱钩指数区域分布较为集聚,2011~2016年脱钩显著区域呈现空间分散态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对于国家经济非常重要,承载着多种功能,同时又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领先、能源需求密集的复杂系统。城市能源是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决定城市经济部门分布与发展。城市能源的供应水平和供应质量,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其能源问题也备受关注。随着北京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其能源需求状况已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能源宏观可持续的内涵,基于驱动力(driving forces) →压力( pressure) →状态(state) →影响(impact) →响应(responses)简称DPSIR概念模型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熵值法测度了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的韧性,刻画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旅游经济系统的影响因子与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韧性类型方面,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较高水平的地区仅有济南、青岛,中等水平地区主要有烟台、潍坊、临沂、济宁,较低水平的地区有鲁西北部分地区、鲁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鲁东南的日照等地;2)空间格局方面,高等韧性水平的青岛、较高韧性水平的济南,与位于鲁东南、鲁东地区的中等韧性水平地区相连,大致以“U”型空间格局分布,低等韧性水平地区则主要连片分布于鲁西北地区;3)空间分异成因方面,财政保障水平(X1)、居民消费能力(X4)、进出口水平(X5)对韧性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4)障碍因素方面,旅游专业院校情况(D1)、旅游经济重构能力(C2)、旅游经济发展指数(A2)是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直接表象,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格局的研究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直观、定量的科学支持。本文通过梳理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格局主要观点、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成果,总结出其空间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演化规律与模式、演化驱动因素、优化研究、战略研究四大方面,据此得出: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内容多学科交融性不强,研究体系尚未完善。今后研究重点应在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内容深度及研究体系完善等方面,以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西秦岭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为出发点,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类型、DEM数据、道路、城镇用地、居民点、河流等数据资料,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叠加分析,获得西秦岭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图,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以优化该区域生态网络结构.结果表明,西秦岭地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