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纸浆体系的zeta电位众所周知,纸浆固体表面均带有电荷(通常是负电荷),带电的表面自然会吸附溶液中的异电离子,在其周围形成由紧密层和扩散层组成的“双电层”结构. 紧密层中的离子与固体表面有较强的吸引力,它们随表面一起运动,组成为一个统一体;在紧密层以外,扩散层中的离子则有较强的热运动,它们对表面的吸引力很弱,在很大程度上其行为不受表面的支配.当固体运动时,紧密层和扩散层之间会产生界面,此界面上的电位被定义为zeta电位。由于紧密层  相似文献   

2.
表面电位(zeta电位)在造纸过程中是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添加化学助剂后,更需要了解浆料悬浮体系中zeta电位的变化。另外,在造纸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大量的填料,填料粒径分布是否合适对成纸的质量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上海检测技术所研制的BDL—B型表面电位粒径仅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测量zeta电位的数值和粒径的分布,为我厂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测定方法 1.1 BDL—B型表面电位粒径仪的工作原理 仪器主要由显微光学系统、摄像监视系统、电泳槽和粒径测定器打印输出等部件组成,如图1。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纸料胶体体系中双电层的组成、固液表面存在的三种电势 ,ζ电位的测量方法以及添加造纸助剂对双电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化剂对原位聚合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成囊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物树脂作为乳化剂,研究了其对形成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乳化和成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和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成囊性和ζ电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微胶囊制备的成功以及胶囊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径分布。乳化形成双电层结构。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乳化稳定和电荷效应,使壁材在芯材液滴表面进行有效的缩聚反应井抑制其在水相中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喷雾干燥对大豆分离蛋白(SPI)与γ-聚谷氨酸(γ-PGA)形成的复合物性质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比下的SPI与γ-PGA复合物的浊度、粒径、ζ-电位及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在SPI与γ-PGA浓度比为5∶6时,雾化使复合物解离,浊度显著下降,粒径基本不变;加热使SPI与γ-PGA浓度比为10∶1中过量大豆分离蛋白分子聚集、浓度比为3∶1中复合物聚集、浓度比为5∶6形成的复合物解离;在SPI与γ-PGA浓度比为5∶6时,喷雾干燥中由于剪切力和热机械应力作用使复合物解离成更小的粒径,引起复合物ζ-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大,对蛋白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粗糖浆中普遍存在的美拉德反应色素和蔗糖因高温焦化产生的色素一类黑精为研究模型,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了类黑精色素分子的分子特性,同时考察了类黑精色素分子的zeta电位分布情况,经烟道气饱充后,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和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分别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类黑精色素对碳酸钙颗粒形貌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类黑精分子模型对烟道气饱充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造纸助剂与湿部化学讲座(二)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勇强 《上海造纸》2003,34(2):31-34
本文介绍了湿部化学的基本原理,并就湿部化学系统中表面电荷的产生,双电层模型与Zeta-电位,Zeta-电位与细小组分的留着,留着的机理与聚合电解质等内容以及湿部化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李向红  华欲飞  刘展  李伟   《中国食品学报》2010,10(2):104-109
目的:研究离子强度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 nm处测定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大豆分离蛋白热处理溶液的吸光值,并将其作为溶液的浊度;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及zeta电位仪研究不同离子强度下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分子质量分布、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结果: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溶液的浊度增加,体系的聚集体部分及平均流体动力学半径(Rh)大幅增加,zeta电位逐渐降低.结论:电荷屏蔽作用使分子间斥力降低,促进了高离子强度下聚集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出粒径均一、染料含量高的彩色共聚物微球,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聚合物微球聚(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对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VBT)),利用活性染料分子与阳离子聚合物微球之间的静电引力和分子间作用力,制备了彩色共聚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和平衡透析法,探讨了染料用量和搅拌速度对彩色共聚物微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彩色共聚物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均一;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彩色共聚物微球的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减小,表面带的负电荷增加,Zeta 电位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均大于30mV);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彩色共聚物微球的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减小,染料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对与产品稳定性密切相关的3个因素(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首先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以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为自变量,以粒径、zeta电位、离心沉淀率和不稳定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褐变时间160 min、均质压力25 MPa、果胶用量 2.5 g/L时,体系的不稳定指数值最小。获得最佳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分别为165 min、22 MPa和2.8 g/L。此优化条件下,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粒径(723 nm)、离心沉淀率(1.71%)和不稳定指数(0.737)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4.88 mV)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天草柑果皮提取液制备纳米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天草柑果皮制备纳米银,并优化其合成工艺条件。方法以纳米银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反应时间、温度和AgNO_3浓度进行优化。进一步考察上述反应条件对提取液还原率、所得纳米银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值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纳米银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AgNO_3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0℃、AgNO_3浓度10 mmol/L。在优化条件下,提取液对Ag~+的还原率为91.1%,所得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29.8 nm,且zeta电位为(-30.8±0.10)mV。结论所得纳米银具有较为均匀的粒径,且在水溶液中可稳定分散,可用做抗菌填料加入食品包装中。  相似文献   

12.
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稳定性,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能力。本文使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Taber耐磨试验机、摩擦褪色试验机等测试了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的zeta电位、纳米粒度、粒径分布及成革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有机硅在pH值为0.5~11.5时稳定性高;碱性越强,纳米粒度越大,粒径分布越集中,粒径分布系数越小;酸性越强,粒径分布越分散,粒径分布系数越大。将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与聚氨酯光亮剂或硝化棉光亮剂共混应用于皮革顶层涂饰,能显著提升涂层物理机械性能,且石墨烯改性有机硅对聚氨酯光亮剂的增强效果高于硝化棉光亮剂。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皖豆24黑农46五星4中黄13冀NF58,品种差异对SPI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SPI表面疏水性与氨基酸组成无显著相关性,表面疏水性与Zeta电位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当蛋白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时,蛋白表面更多同性电荷间的排斥作用会减少蛋白分子的相互聚集,使蛋白溶液趋于稳定,同时降低蛋白质粒径大小。此时,蛋白质疏水基团的内卷程度降低,并更多暴露在分子表面,导致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酿酒酵母细胞表面所带电荷与絮凝的相关性,以两种液态发酵酵母和两种固态发酵酵母为研究对象,并对液态发酵酵母FFC2144和固态发酵酵母L2Y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用zeta电位仪测定其zeta电位,以细胞沉降速率的方法考察酵母的絮凝性。结果显示,离子强度为0时,固态发酵酵母zeta电位(绝对值)均小于30 m V,液态发酵酵母均大于30 m V,培养72 h后的固态发酵酵母絮凝率达到了80.2%,液态发酵酵母絮凝率最大仅为14.4%。在发酵过程中不同酿酒酵母电位无明显变化。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酿酒酵母FFC2144 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絮凝性能却逐渐增强,到第20代时絮凝率达到了94.8%。不同酿酒酵母具有不同的zeta电位,其大小客观地反映出酿酒酵母絮凝性的强弱。酿酒酵母在衰老过程中细胞的絮凝性与zeta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壳层含烯基硅的核壳型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重点考察了有机硅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用量对乳液性能及成膜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乳液的结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151用量为10%时,烯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稳定性最佳。与纯的聚丙烯酸酯相比较,有机硅A-151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成膜后的耐水性提高。FT—IR谱图表明,有机硅A-151与聚丙烯酸酯之间有Si-O-C键形成,激光粒度电位Zeta杖焘明核亭乳液的平均粒径122.4nm,并且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瓷土悬浮液的动电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电泳技术对不同状态下瓷土悬浮液的动电电位进行了测定,以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所带电荷情况及其本身的动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H值通过改变悬浮液中OH-离子浓度而作用于瓷土Zeta电位,瓷土浓度对Zeta电位影响不大;平均粒径的降低及0~2μm粒子比例的增加明显提高了Zeta电位;分散剂通过形成双电层结构提高了Zeta电位,增强了悬浮液的稳定性,杂粒子的存在及分散剂应用不当同样会降低瓷土悬浮液的Zeta电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本研究将壳聚糖、海藻酸钠逐层修饰在维生素C(Vc)/β胡萝卜素(βC)复合脂质体(L)的表面,制备出了壳聚糖单层修饰脂质体(C-L)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修饰脂质体(S-C-L),并对三种脂质体的包埋率、粒度分布、微观形态、形成机理和贮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修饰前后,脂质体中活性成分的包埋率无显著变化,其中Vc的包埋率高于75%,βC的包埋率高于95%;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后,脂质体的z-平均粒径从250.1 nm增大到541.9 nm;Zeta-电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成功修饰在脂质体表面,不改变脂质体的内部结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C-L和S-C-L中Vc和βC的保留率在同一条件下要比L中Vc和βC的保留率约高2%~10%,说明脂质体经表面修饰后,其贮藏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利用废牛毛,采用双氰胺树脂改性废牛毛水解角蛋白制备蛋白填料,并回用于制革复鞣填充工序。角蛋白/双氰胺树脂复合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角蛋白∶双氰胺树脂为80∶20,时间4 h, pH值为7,复合材料粒径为741.5 nm,粒径分布系数为0.154,zeta电位为-19.1 mV。同时,角蛋白/双氰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填充性能,用于黄牛鞋面革的填充工序撕裂力、抗张强度、崩破强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试论盐类矿床水溶采矿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水溶开采的动力学原理盐类矿床的水溶开采,除遵循物理化学原理外,还遵循水动力学原理及物质扩散和质量传递规律。当盐类矿物(矿石)被水溶解时,其溶解作用主要发生在盐类矿石表面,附着手盐类矿石表面的溶剂(水)首先溶盐。开始溶解速度快,随着时间的延续,溶液浓度逐渐增大,并达到饱和时,与盐类矿石表面接触的那层溶液就失去了溶解和接收盐类物质的能力。要继续溶解盐类矿物(矿石),就得通过扩散或对流扩散转移固一液相接触面那层不稳定的饱和溶液(卤水)中的盐类物质。大多数盐类矿物的溶解是按扩散动力学规律,通过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苏籽油为芯材,大豆多糖和壳聚糖为壁材,分别制备紫苏籽油单层与双层乳状液,并且对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物理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层乳状液粒径随着芯壁比(质量比)的升高而增大,物理稳定性变差,最适的芯壁比(质量比)为2∶1;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双层乳状液的Zeta电位逐渐增大,并且由负值变为正值,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时电位绝对值最小为3.6 mV,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4%时电位为43 mV,电位增加速率变小;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粒径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变化,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时达到最大粒径为5.21 μm,0.4%时达到最小粒径为1.185 μm;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物理稳定逐渐增强。壳聚糖质量分数对乳状液化学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抗氧化效果依次为0.4%>0.6%>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