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循环加热-淬火工艺制备超细晶奥氏体的基础上,将超细晶奥氏体快冷至两相区实施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单道次变形,分析其在两相区的动态组织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为1~3μm的Nb-V-Ti微合金,在两相区不同应变速率变形下可获得尺寸小于500 nm铁素体晶粒,且变形过程中铁素体由初始的不均匀条带状分布逐渐演变为均匀弥散化分布。  相似文献   

2.
由攀钢和钢铁研究总院承担的国家 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所属课题“厚规格热连轧超细晶粒钢生产技术研究” ,最近在攀钢钢研院进行了第一轮实验室试验。试验初步研究了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对形成超细晶粒组织的影响 ,制取了晶粒细化的普碳钢和低合金钢 ,为下一轮试验和最终确定最佳的化学成分及轧制工艺制度 ,开阔了思路 ,积累了经验。超细晶粒 (~ 1μm)钢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高的韧性 ,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大课题 ,目前国内外尚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大量的研究表明 ,采用变形诱导相变是获得超细晶粒钢的主要工艺路线之一 ,…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和实验室中φ150mm的两辊小型试验轧机对Q235钢进行了低温热模拟变形试验,从机理上分析了获得超细晶粒组织的工艺参数的要求,试验获得了晶粒尺寸小于5μm的超细晶粒组织。  相似文献   

4.
阐明钢铁材料晶粒超微细化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利用钢中各种相变的最后的热机械处理以及利用适当的回复和再结晶现象的强烈变形得到超细晶粒钢的两种方法,汇集了超细晶粒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和机械性能,讨论了超细晶粒钢的未来发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具有超细晶粒组织的大尺寸钛合金半成品,通常要求在(α+β)区足够低的温度下进行变形,为此要求坯料具有细晶、再结晶组织。用锻造钛合金锻锭来获得再结晶β组织的现行工艺是基于在(α+β)区采用中间变形,其目的是在随后的β区加热中加速再结晶。  相似文献   

6.
微细晶粒超塑性通常只有当合金在高温下的变形过程中能保持接近等轴而稳定的超细晶粒时才能实现。本文介绍了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加热时晶粒长大的普遍规律,特别着重阐明利用适当尺寸和体积分数的第二相粒子来稳定材料基体的超细晶粒的基本原理。用第二相粒子来稳定材料的超细晶粒时,除要求第二相粒子应有适当的尺寸和体积分数外,还要求第二相粒子在高温下的超塑变形过程中不会迅速粗化,这就要求组成第二相粒子的合金元素在基体中应具有低的固溶度和低的扩散系数。晚近国外发展出的,用 ZrAl_3粒子来稳定铝基固溶体超细晶粒的超塑铝合金,就是应用这种原理的极好例子。  相似文献   

7.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获得奥氏体不锈钢超细组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晶粒尺寸为100 μm的304N不锈钢经1道次等径角挤压变形 退火工艺处理后,晶粒尺寸可显著细化到2~7 μm,强度可提高50%以上,而塑性并不降低;增加等径角挤压变形的道次,经退火后可获得更细小、均匀的再结晶晶粒.  相似文献   

8.
 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对2种不同成分的普通碳素钢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为:以10 ℃/s加热到950 ℃,保温2 min,再以10 ℃/s的冷速降到变形温度(900~600 ℃),以10 s-1或30 s-1的变形速率进行了变形量为80%的变形,变形后立即水淬。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确定了普通碳素钢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获得的超细晶组织及两相区变形获得的超细晶组织的典型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钛工业进展》2023,40(4):5-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纳米化的大规格超细晶钛合金薄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初步轧制、包覆叠轧和表面处理。该方法通过初始大变形轧制及后续低温包覆叠轧工艺得到晶粒尺寸小于2μm的大规格超细晶钛合金薄板;且随着碾压道次数的增加,下压力逐渐增加,经过多道次碾轧后可获得表面为纳米晶、芯部为超细晶的钛合金薄板。  相似文献   

10.
《钢铁钒钛》2005,26(1):54-54
惠卫军等从降低应力集中和夹杂元素晶界偏聚等角度对超细晶粒高强度钢的延迟断裂行为进行了探讨。对于微合金化处理的42CrMoVNb钢,通过快速循环热处理的方法获得最小2μm的超细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1.
45钢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及组织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等径弯曲通道(ECAP)变形后45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及珠光体组织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ECAP变形4道次后,片层状的珠光体组织演变成了超细的渗碳体颗粒均匀分布于亚微晶铁素体基体的组织.先共析铁素体由原始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 μm演变为大角度晶界分离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0.4μm的超细晶组织.ECAP变形后,先共析铁素体首先在其内部会形成具有薄片层界面(LBs)的板条位错胞甚至亚晶组织.进一步变形时位错胞或亚晶可继续细化.再进一步变形时通过晶界滑移和晶粒旋转的方式可以获得具有大角度晶界分离的、等轴的超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12.
超细晶粒钢的制备原理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超细晶粒钢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晶粒细化对钢铁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从微合金化、形变诱导相变、热处理和新型机械控制轧制技术及磁场或电场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获得细化晶粒钢的关键技术,最后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超细晶粒钢生产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钢和铁基合金通过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可获得超细晶组织,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成功实现了C方式650 ℃时珠光体65Mn钢的等径弯曲通道变形,累积等效真应变约为5。片层状珠光体组织演变成超细的渗碳体颗粒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的组织,而且铁素体基体为均匀等轴晶粒,平均晶粒尺寸约为0 3 μm。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含微量硼元素的18Ni马氏体时效钢细化晶粒的方法并指出:在860℃,1h固溶化后,缓慢冷却(炉冷)的基础上,经冷变形后,在700℃预加热和820℃最终固溶处理,可以获得超细化的奥氏休晶粒。其中,硼元素偏聚到再结晶奥氏体晶界上,阻止晶粒长大,是获得细化晶粒效果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终锻温度对GH4169合金Φ130mm径锻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过低时,棒材心部虽然获得了细于ASTM11级的晶粒,但表面甚至R/2处会因变形温度低于动态再结晶温度而残留部分原始拉长晶粒;同时δ相大量析出,不利于合金的综合性能。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时,因原始晶粒在加热过程中过分长大,在变形过程中难以全部完成动态再结晶而残留部分原始拉长晶粒;同时δ相显著减少,合金的高温综合性能显著下降。在合适的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下,棒材心部获得了均匀的10级晶粒,同时边缘获得了完全再结晶的11级晶粒,各部位δ相差异较小且基本呈颗粒状和短棒状在晶界均匀弥散分布,合金具有良好的低温、高温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X80钢级管线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加热温度过高获得的粗大原始奥氏体晶粒在变形后依然粗大,相变后获得的组织相对粗大,不同原始奥氏体晶粒间获得组织具有明显的取向差,同时可以清晰看到原始奥氏体晶界,冲击断口为解理断口,严重影响X80钢级管线钢的冲击韧性。而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小,断口为韧窝状,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7.
LF21铝合金快速热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晖  彭大署 《铝加工》2000,23(4):44-50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LF21铝合金大变形后快速2退火式艺参数对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变形量为61%时,最优的快速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加热速度1029℃/s、加热温度400℃采用该工艺退火后的产品综合性能指标优于常规热处理产品,并能获得晶粒度达10~20um的细晶组织。随后以Bourell和Kaysser提出的快速2热处理模型为基础,确立了LF21铝合金快速2退火过程的晶粒度预测模  相似文献   

18.
变形温度与冷却速率对含Nb中碳钢晶粒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利  时捷  董瀚  谢刚 《钢铁》2009,44(4):77-0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以含Nb中碳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与冷却速率对再加热淬火后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及其晶粒细化的机制。结果表明:经热变形后直接淬火+再加热淬火工艺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10 μm, 且随热变形温度的降低,原奥氏体晶粒由等轴晶粒变成扁平化晶粒,经再加热淬火后,得到的奥氏体晶粒逐渐细化;与变形后以5 ℃/s冷速缓冷的工艺相比,变形后直接淬火经再加热淬火后的奥氏体晶粒细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1950年代,Hall-Petch提出了晶粒尺寸和屈服强度关系。世界上目前生产的低碳钢,铁素体晶粒度一般为ASTMNo.8~9级,即晶粒尺寸相当于14~20μm,根据Hall-Petch公式,现在大量生产的碳素结构钢,只要把晶粒细化到小于5μm,其强度就可以由200MPa增强到400MPa以上。把低合金钢晶粒细化至2μm左右,强度可增强到800MPa以上。线材超细晶钢的核心技术:利用大变形量细化加热后的粗大奥氏体晶粒;防止大变形量后晶粒再长大,轧制过程中通过快速穿水冷却,防止轧制升温(线材精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晨光 《稀有金属》2004,28(4):762-766
概述了我国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与进展。我国在制备超细晶粒硬质合金主要粉末原料的批量化生产技术及烧结过程中抑制WC晶粒长大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可制备出超细和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获得优异性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已趋于成熟。对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工业化技术开发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