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军林  章运 《佛山陶瓷》2022,32(1):44-48,54
宋朝兴起的地方官窑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是官手工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两宋地方官窑执行的御用瓷设计制度,设计制度形成绝非偶然,它是宋朝强化皇权意志、器用制度与地方精湛制瓷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官窑主要执行有奉御董造制度、禁廷制样制度。体现的御用瓷设计制度特征十分明显:前期是指专门接受宫廷敕命,由专官管理,奉御烧造宫廷各种用瓷,有命则供,否则止;后期是指宫廷对御用瓷有专门的设计图式,特由礼部礼制局彩画制样后,向地方官窑降发图样烧造御用瓷。尤其是地方官窑执行的禁廷制样须索制度为明代御器厂和清代御窑厂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正>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将珐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瓷案中,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虽说是集中优秀工匠烧造了许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御用瓷器,然而代表宋代瓷器发展成就的仍然是广大的民窑。吉州窑是宋代南方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与北方磁州窑产品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北宋后期,由于朝廷的需要,建立了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官窑属北商品生产性质的瓷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均按宫廷要求进行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品供皇室享用,严禁流入民间。民窑则为满足民问用瓷的需要而生产,不受宫廷束缚,属于商品生产性质。  相似文献   

4.
杨玉洁 《中国陶瓷》2023,(2):104-108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点围绕皇权所在,皇帝审美则通过提出制作要求、览阅画样、器型推荐、成品品评等设计及生产环节渗透到画珐琅作品中。因此,康、雍、乾三朝画珐琅作品各自风格的展现与皇权渗透下的珐琅艺术创作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清康熙年间。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使用珍贵的西洋进口或宫中自行炼制的珐琅料画彩烧制的御用瓷器,彩料中不能掺和珐琅质以外的任何其他成分。珐琅彩的突出特点是绘画时用什么颜色,烧出后还是什么颜色,着色效果保持一致性。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在康熙年间已经开始萌芽,到雍正时期日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清代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的彩瓷制品。本文主要就两者的产生、发展,以及原料、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存在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粉彩瓷是中国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画工细腻,题材丰富。荷花纹饰作为粉彩瓷的一种主题纹饰之一,其装饰形式在陶瓷的广泛运用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装饰构成形式十分多变、装饰内容丰富、表达的寓意极为深刻,能使整个装饰图案更精美更完整。直至清代,荷花纹饰在粉彩瓷的装饰上随着粉彩瓷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粉彩装饰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装饰元素。荷花纹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7.
绪言珐琅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器上而创新的一种彩瓷。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珐琅彩",在收藏界也被称作"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及其精细的彩绘瓷器,极少部分也被皇帝用于犒赏功臣。  相似文献   

8.
中国粉彩瓷艺术自清代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00年的岁月,至今仍受到大众的喜爱。依据这一现实状况,笔者试以粉彩人物图的审美价值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究粉彩装饰技艺经久不衰的奥秘。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又称软彩。它始创于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彩绘艺术开始时的制作工艺较粗;到了雍正时期,粉彩瓷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传统粉彩艺术瓷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和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粉彩瓷的装饰艺术是通过在白胎瓷器上绘制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从清代雍正乾隆朝的珐琅彩、粉彩瓷就开始流行,演绎至今,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清三代时期将粉彩瓷的装饰艺术推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0.
珐琅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器上而创新的一种彩瓷。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珐琅彩",在收藏界也被称作"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及其精细的彩绪言  相似文献   

11.
余军 《陶瓷研究》2011,(2):106-107
据《中国陶瓷史》载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可以远溯宋元。到了清乾隆时期粉彩出现,由于色彩丰富,彩绘技法相对完备,突破了单线平涂的限制。能作浓淡渲染的表现,给没骨写意画开辟了道路,于是国画技法逐步吸收到陶瓷装饰上来。  相似文献   

12.
徐望 《陶瓷研究》2020,(1):121-123
陶瓷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彩陶时期,陶瓷与绘画相互交融发展。至今,文人画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当代陶瓷绘画,在画面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上都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笔墨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元素,那么什么是中国画的笔墨呢?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画的笔墨。笔墨其实是一体的,为了方便描述才分开了讲。所谓笔为墨帅,墨为笔充。在用笔方法上,有顺锋,逆锋,中锋,侧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漆》2021,(1):44-49
漆艺是艺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更是极其丰富。漆艺中有一门特殊的技法,这便是粟米材料的应用。文章通过对彰髹技法中粟米类材料历史渊源的深层次探究,研究了中日两国漆艺彰髹技法中粟米类材料的使用步骤与区别。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尝试探究粟米类材料在漆艺中的应用。此外通过控制大漆变量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粟米类材料使用时稀释剂与大漆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袁智勇 《陶瓷研究》2020,(2):114-116
在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国画与陶瓷绘画之间具有很大的互动性和共同性,存在工艺形式和装饰手法相似的特征。在中国画发展期间,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特征,给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意义和影响,很多陶瓷绘画是在中国画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促使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之间形成良好的艺术意境,让其在艺术绘画形态上相融合,进而有效促进艺术作品的有效发展,更能彰显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方雨  何海林 《陶瓷研究》2009,(4):99-100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陶瓷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瓷器独特的抗风化耐腐蚀的功能,使其流传到今天的实物,比我国古代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品都丰富。陶瓷与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需求之间联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在这一媒介中寻求它自身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陶瓷艺术作品当中,花鸟画是重要的表现题材。从古到今,历代陶瓷艺术家创作出大批花鸟精品佳作,给人以美的感受。风格不同,形态各异的花鸟画,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适应观赏者和收藏家的审美情趣。"借物喻人"、"触景生情",是花鸟画常用的象征手法。我们在观赏前人留下了的花鸟画的瓷艺作品,与古代的文人花鸟画相比,就会发现,在相同题材的作品之间,不仅现代陶瓷艺术家与古代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时期是景德镇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瓷画充分吸收了清初山水画“尚古”之风的审美特征,在意境上达到了这一时期文人画的水平。研究解读这些青花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源流内内涵,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清代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发展和审美特征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锴  王锐 《中国生漆》2021,(1):29-30,35
本文主要通过观看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中,能看出这五年中国漆画整体发展迅速,但广西漆画呈现出滞后的现状.通过对全国漆画发展面貌的分析,探讨广西漆画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漆》2016,(3):48-52
肌理是绘画中重要的形式语言,同时也是漆画这一年轻画种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审美要素。本文通过对漆画肌理的分类,特征及表现形式和作用的分析,希望对漆画肌理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概括现有漆艺技法形成的不同肌理质感的美学特点,并结合作品分析不同肌理在漆画中的运用规律,为漆画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