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互联网向村落空间的快速渗透,"淘宝村"这一特殊的乡村产业聚集模式不断完善,并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城镇化路径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多数集中于村落的空间环境层面,很少提及近郊型淘宝村的社会网络植入与更替过程及其演化机制.以广州市里仁洞淘宝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探索社会网络变迁与其发展兴衰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
淘宝村作为互联网时代极富中国特色的新乡村现象,呈现了电子商务产业与乡村空间结合的丰富可能,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2014—2018年淘宝村统计数据,通过定量测度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三角淘宝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趋势,发现淘宝村在长三角已经形成明显的3大板块集聚趋势,并且呈现出位于中心城市或城市区域"双重边缘"的特征。不同尺度的边缘集聚效应不仅为探索长三角淘宝村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为淘宝村的区域空间治理和规划提供了依据。面对淘宝村带来的乡村要素剧烈重构,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这一需求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5)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虚拟的新型经济活动,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塑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乡村电子商务产业与空间集聚的实体形态—淘宝村,并促成了农村空间及产业形态的重构,为"互联网+"时代下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路径。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里仁洞村为例,探索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村庄的空间变迁与重构的特征和动力机制。研究发现,里仁洞村经历了"工业化发展期—商业转型期—电商升级期"的空间变迁历程,其空间结构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且边缘区不断扩展。另外,原有单一、混乱的空间形态向更加多元化、集聚化、立体化的新垂直和水平空间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产业加速了空间重构的过程,自组织模式下的同乡社会网络成为空间变迁的触发器,以政府为主导的空间改造推动了村庄空间的良性发展和有机更新。这为我国村庄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电子商务与乡村空间结合的产物,淘宝村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当前关于淘宝村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数量逐年增多。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2013—2018年关于"淘宝村"的相关研究文献。其次,从淘宝村的成因与类型、发展特征、城镇化路径,及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4个方面对我国淘宝村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归纳。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淘宝村"的研究存在研究对象集中、研究方法单一和研究内容不全面等3个不足之处。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在对象方面可以关注欠发达地区淘宝村,在研究方法方面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关注淘宝村的流动空间、社会问题和政策变化。  相似文献   

5.
让要素重新回流的淘宝村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是乡村振兴的先锋,推动了一场新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进程。淘宝村的发展与升级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面临着乡村振兴的普遍挑战。文章全面分析淘宝村推动的乡村城镇化的特征与困境,明确指出淘宝村目前的升级困境就是淘宝村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而迈向淘宝村3.0就是跨越陷阱的过程,实现的路径就在于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恰当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景观变迁——以淘宝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镇化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影响,且乡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乡村景观包含人工与自然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类型对于乡村景观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型城镇化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更加强调人的在地城镇化,以改善乡村的经济条件为首要任务,以产业融合作为主要途径,因此乡村的经济结构必将发生转型,乡村景观也势必会因此而变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网络和物流的"淘宝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实现在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创新与传统文化虽不是矛盾,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空间生产理论清晰地阐释了经济发展决定空间模式,因此,如果在经济发生转型之后,空间没有响应,那激化的矛盾对于乡村景观将是毁灭性的,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自身的适应性而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实用性规划不系统、乡村建设无序的问题严重,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一种空间模式"多村一社区",将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本文通过对绿色增长内涵特征的解析和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探究,分析绿色增长导向下"多村一社区"发展作用机理,总结了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生态、设施、产业、文化、治理五个方面的发展问题,并试图从生态维育保护、空间功能重塑、产业融合提升、文化传承塑新、治理提效塑造等几个方面,探寻基于绿色增长的多村一社区空间协调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城郊型村庄依托各类城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产村融合的支点之一。本文以"互联网+"为核心点,以产业、空间、网络的融合为基础,探讨建立以产业为先导、空间均衡、网络互联等三元耦合为基础模式的城郊型村庄产村融合方式,以期为"互联网+"时代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乡村长期处于产业、人口和资本资源缺失的劣势地位,乡村转型面临挑战。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网络购物带动乡村产品发展,网红村带动了乡村视觉消费。本文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法总结了六座传统乡村向网红村、淘宝村等流乡村发展转型的内容及机制特点:以乡村本身资源禀赋为核心,通过数据经济技术推动,在乡村经济、社会和空间层面创新转型。以期为数据经济时代乡村振兴实践和理论提供创新性启发。  相似文献   

10.
转型重构语境下的城郊乡村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进程驱动城郊地域发生巨大变化,城郊乡村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产业发展乏力、乡愁记忆淡漠、人居环境堪忧等共性特质。文章基于人本视角建构了"产业、空间、文化和人居环境"四位一体的城郊乡村转型重构模型,倡导"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集约布局的村域空间、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和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的适宜性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汉中市青龙寺村为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城郊乡村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不断聚焦、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识别淘宝村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乡村发展政策,实现土地、资金和人才等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从时间、空间、价格3个维度构建"网络交易时空特征"指标,利用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数据,精细化识别并测度2020年全国28个典型淘宝村集群的网络交易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推动的乡村空间重构——以南通三合口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淘宝村作为电子商务与本地化生产结合产生的新乡村现象,正展现出一种全新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南通三合口村为例,乡村家纺企业正围绕电子商务不断进行生产组织重构,推进定制化和精细化生产;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并通过互联网将全球化的设计、销售服务纳入本地化生产网络;乡村本身也转向一种生产加工、设计研发、创新等功能复合化的空间单元。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协同区域规划、统筹产业资源、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面对西部欠发达乡村贫穷的经济状况、脆弱的自然生态、落后的人居环境、衰败的乡土文化等现实境况,该文以青海洪水泉村为案例,在思辨乡村产业与乡村聚落、乡村规划设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村发展现状,提出乡村产业发展战略,并基于产业导向,探索不同空间层级的乡村规划,以及进行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该文所提倡的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乡村规划设计方法,对破解西部欠发达乡村发展瓶颈,丰富乡村建设理论有着现实和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间重构是引导乡村"三生"空间达到新平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规划前村庄"三生"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重构的总体策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整治,从生产空间整备与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与提升、生态空间修复与拓展3个方面着手,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在中国遍地开花,并且延伸到乡镇,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淘宝镇、淘宝村"等乡镇在各地涌现,伴随而来的是这些乡镇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以江苏睢宁沙集镇为例,通过其产业发展特色及趋势、现有空间发展特色及村民独特的生产生活状态,对电商小镇的空间布局及用地配置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苏州村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改革体系,对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重构新型城乡关系意义重大,而村域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是其应有之义。村域城镇化强调农民在原居住地,通过发展村域经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乡村内生性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文章通过提出村域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分析苏州村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包括村庄撤并、乡村产业支撑与就业结构转变、乡村精英的带动作用、地理区位优势等,从而得出3种模式:工业主导型、农旅融合型和电商带动型村域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生态主体功能地区由于生态的强约束和发展的弱基础而无法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路径。本文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提出了欠发达主体功能地区向柔性城镇化模式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应立足于对乡村本底优势资源的挖掘,以城乡统筹为基础,通过乡村空间多功能化带动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为乡村人口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升乡村非农化水平,推动乡村城镇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景洪乡村生态、农业、非农产业等资源基础进行评价,基于不同主导功能将乡村划分为三大分区和八类功能地区。其次,针对三大分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城镇化策略,并对八类次区域提出了产业发展指引。最后,对支撑城镇化策略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设施体系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淘宝村是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乡村振兴模式,但随着内部与外部同质竞争,淘宝村开始内卷化,出现大量退出的现象,值得关注.基于2013—2020年淘宝村数据,从全国层面分析淘宝村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对淘宝村的发展阶段与生命周期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淘宝村在研究期内从东部扩散至全国,东部沿海地区增速迅猛,形...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笔者通过赴欧洲对乡村社区进行考察,形成欧洲乡村社区建设实态考察报告。报告介绍了北欧国家丹麦、瑞典乡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和环境、产业发展模式,并以丹麦的Trekroner新乡村社区为例,总结北欧乡村社区建设经验,从而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乡村社区环境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聚 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区位 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变化更 为显著。本研究提出了衡量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 空间要素与其空间演变影响因素量化关系的方 法,并以浙江省宁波市5个典型产业聚集型乡村 聚落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研究样本空间模拟结果与实际空间格局较为吻 合,模拟精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 与应用性,从而建立了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空间 演变模拟模型。模型显示:道路通达性因素对 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等建设用地影 响程度显著,地形地貌因素与非建设用地变化 更为相关,而生产环境因素并非是产业聚集型乡 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