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艺美术在两汉四百多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造型和装饰设计中,"人"的因素继续增强,关注人世生活已成为绝对主流。本文通过对汉代青铜灯具形态的工艺美术分析,剖析了汉代器具工艺美术的文化、科技、社会特性,对文化器物的再设计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代青铜灯具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在汉代青铜器中大放异彩。这一时期的青铜灯具不仅注重实用性和审美,人机工程设计也非常合理。虽然当时并没有形成人机工程学科,但灯具设计无论是尺度设计、结构设计,还是照明的科学性,都考虑得非常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朴素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青铜器文化是华夏文明众多文化中非常特殊的文化类型,类别繁杂的青铜器具,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并没有与当今旅游工艺品产业形成完美地融合。通过梳理青铜器文化元素,阐述设计的艺术理念和应用价值,分析数字艺术设计在青铜器工艺品方面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增加青铜文化的辨识度,对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铜纹饰经过夏商周与秦汉等时期的发展影响及历史洗礼,形式与风格更加多样化及独特化,对称性与统一性等美学特征更加突出,为现代设计的思路拓展起到了积极参照作用。对现代设计中应用青铜纹饰的分析,有利于挖掘青铜纹饰的形式与内涵之美,可规避现代设计中存在的产品趋同性与内涵浅显等问题,对现代设计领域的多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代文化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应用在现代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其具有造型简练、运线流畅、浑厚古拙的特点,增添了现代设计的浪漫元素。本文主要对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表述,希望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马皎 《西部皮革》2020,(1):93-94
通过对汉代文献记载、汉代壁画图像,汉代出土屏风三方面考证汉代屏风的设计形制,汉代屏风陈设位置与室内的空间关系。运用图、文、物互证的研究方法来综合考虑汉代造物设计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问题,探讨物所处的场景,并与周围发生关系的人物及空间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国古代青铜纹样与现代酒包装设计的融合进行创新研究,获得现代酒包装设计新思路。方法对青铜纹样的种类进行研究,以图形的提炼、创新,造型的置入与肖形为重点,分析纹饰与酒包装设计相融合的可能性。结论在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现代审美方式对古代青铜纹饰进行锤炼,塑造优质的包装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汉代丝织品的纹样是体现汉代文化的重要符号,而它的创新性演变却非常匮乏,单纯的提取无法满足其在现代审美中的传播与发展。抽取出一种适用于汉代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使汉代纹样更好地满足时代特征的审美需求。文章通过对汉代考古挖掘中丝织品上纹样的分析,明确其典型特征,提取核心纹样图案作为初始模型,利用形状文法引擎生成新的纹样设计方案。基于形状文法原理的汉代纹样再设计,既保留了汉代纹样的基因特征,又创新性地挖掘了其遗传因素,为汉代丝织品纹样在现代文化中的转型提供了巨大的创新设计源泉和方法。汉代云纹纹样再设计实验,论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汉代缂毛的代表性历史遗存进行梳理,及对其图案与色彩设计特色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缂毛织物表面平整度的缂织织纹、经纱纱支与织物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归纳了三者之间的匹配设计参数,列举了汉代缂毛特色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汉代缂毛具有鲜明浓郁的设计节奏感和装饰效果,在现代设计中仍具有较好的应用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企业中工位器具的有效设计和规范管理已成为现代工厂的终极目标,然而各行业工厂工位器具的设计和管理又存在不同的差异,机械行业企业中的工位器具是如何有效设计的、其中每一种类型工位器具的设计要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通过工位器具的有效设计和规范管理,如何更好的发挥工位器具在生产使用过程的有效作用是每个企业生产者尤为关心的问题。通过探讨企业中工位器具的有效设计和规范生产过程中的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工位器具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青铜金刚石砂轮企业面临的短时间交货、市场竞争激烈和降低模具使用成本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实践从砂轮模具生产和设计角度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文中基于外热式加压烧结制作青铜金刚石砂轮的模具生产、设计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具体解决办法和相关要求作出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技术美能够发掘出人类最本质的力量。技术与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生。青铜器的铸造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成果,本文从青铜文化入手,对青铜器中的技术美进行研究,将青铜文化中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细致的分析为当代设计所用。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设计提供了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1]。通过对我国古代青铜制品的研究,分析技术美的产生和发展、概念和本质、充分了解传统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使其在产品设计中起到的应有作用,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3.
首先收集汉代文化风格的词汇,建立了研究设计所需的汉代风格的语义群;确定汉代风格的词汇汇总与分类,利用ccl语料库进一步细分出了设计手法的语义群并归类;最后依据语义群与对应的设计手法进行汉代风格的多个系列的服装设计。  相似文献   

14.
包装设计一直都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之一,商品的内在品质、视觉效果及文化底蕴是一个包装设计成功的标志。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酒类产品,其包装设计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市场上的白酒包装设计因其种种原因,导致白酒包装设计中缺少文化内涵,不注重品牌意识、设计与市场脱节,影响销量及生产、设计意识陈旧、抄袭严重、环保观念欠缺等问题。此次研究分析了将青铜纹样插画引入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可能性,就青铜纹样的内涵、造型、颜色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将青铜纹样插画结合白酒包装设计中,可以有效地表达出白酒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汉代漆器工艺在继承战国和秦代工艺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制作规模日趋壮大,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工艺精湛、产地之广都是其时代发展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汉代漆制食器发展盛况原因的探究,对选材考究、功能至上、造型精美以及装饰多样的汉代漆制食器的设计分析,为当代器物设计发展寻找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发展兴盛的时代,汉代瓦当数量多,质量优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瓦当在汉代飞速发展,且广泛运用在各个方面,其构图形式多变、极具韵味。文章从设计的角度,通过对文字纹的构图形式分析并且列举各种实例,深入了解汉代文字纹的含义、图形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并以文字纹样为设计元素,加入现代创新设计手法,将汉代瓦当文字纹样以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形式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的完美融合,从而体现汉代瓦当的魅力,并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喜爱汉文化。  相似文献   

17.
练昊欣  王忆雯 《西部皮革》2023,(15):100-102
在中国服饰的历史进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徐州汉俑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依托汉代文化资源,从服饰文化的视角打造徐州汉俑IP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汉代服饰文化,活化徐州汉俑的形象。文章对汉代服饰进行了历史溯源,分析了汉俑服饰的款式、色彩、配饰,研究了融合汉代服饰的汉俑IP设计。  相似文献   

18.
黄维珊 《中国食品》2023,(24):102-104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陶瓷饮食器具的实用性已不是人们选购产品时的首要要求,更加追求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本文从陶瓷饮食器具的内涵、功能分类入手,基于对中国陶瓷饮食器具审美意识追求和中国陶瓷饮食器具审美风格形式的分析,从体验视角对陶瓷饮食器具设计趋势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熊敏 《四川烹饪》1996,(4):34-35
历史悠久的中国烹饪,得益于火的使用和炊事器具的发明.炊事器具的每一次创新和改进,都为中国烹饪向新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陶器的炊具了,商周时期的炊具除陶器外出现了青铜器,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日臻精美,同时又兴起了漆器.汉代则出现了瓷器,唐代以后,金、银、玉、象牙、木、骨、角、竹等炊事器具已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并且逐步具备了以适应公共饮食业为主的烹饪设备体系的雏型.虽然烹饪设备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它的发展还是很缓慢的.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20.
《家具》2017,(5)
为了改变目前康复器具功能单一、外形粗陋的现状,设计师有必要研究、设计出更符合用户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多功能康复器具。笔者利用FBS(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模型确定主要研究思路,首先,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根据老年人特征总结出其康复需求,从而得出设计的功能需求;其次,根据FBS模型的产品开发步骤,进行功能-行为-结构的逐层映射;最终得出康复器具的结构模块,并通过实例证明康复器具结构的合理性。基于FBS模型的老年人康复器具的设计研究,有利于提高用户行为体验,也为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设计研究的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