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一卡通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展实施,方便了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高校管理实现了高度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为高校管理指明了方向,"校园一卡通"作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推动高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本文探究校园一卡通对高校管理的影响,并发掘其在高校管理建设中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与通讯运营商共建"校园一卡通"这种合作模式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包括"校园一卡通"和"综合校务管理平台"在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合作新思路,实现高校与通讯运营商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的首要工作。而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有一种能够将证件、考勤和日常消费整合为一体的介质,校园一卡通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不能将校园一卡通仅仅看成是一个日常消费系统,它还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如与教师考勤系统、学生学籍注册系统等相关联,是一个能够自我发展、多平台多数据库相互关联的信息平台,其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掌上校园时在数字化校园和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而必然出现的一个产物。本文介绍了掌上校园出现的背景,分析了掌上校园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在建设掌上校园客户端方面的一些探索,主要从学生信息、成绩查询、图书借阅查询、一卡通查询、财务查询和通知通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也阐明了在后期版本中客户端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各大高校中移动校园一卡通也在日渐发展,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使学校朝着数字化管理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本文便以RFID技术的简介为研究基点,分析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需求,并进一步研究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以期RFID技术能够更快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来,IT产业发展迅速,IT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高校校园网络的进一步升级,数字化校园应运而生,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网络资源的整合、数据的统一、管理的科学化。随着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信息化程度直接成为了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一条成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设,当前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在已有基础上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能保护前期的建设投资,而且能保障学校各种应用的顺利过度。本文结合苏州大学实际,论述了集成整合模式下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同时,就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施与管理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智慧校园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校园内各类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将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为校园提供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1]目前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智慧校园是所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向。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覆盖面广涉及到全校所有部门。文章在阐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三江学院智慧校园实际建设为兄弟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NET框架与WebServices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建设方案:通过建设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认证中心、统一门户,对学校现有的异构数据、不同形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集成.该平台的构建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 '空间维度,为学校最终实现高层次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玉宇 《广西轻工业》2008,24(11):53-5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设数字化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在数字信息时代的必然目标,它将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详细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建设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思想,并就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校内无论是软硬件设施都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模式、收费管理模式、信息管理模式和资金运作模式等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校园一卡通系统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对推动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深入融合教育大背景下,以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目标的北京印刷学院智慧校园项目也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学校"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对北京印刷学院12个部门信息化需求的调研,根据北印信息化实践的摸底研究以及2017-2019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撰写心得,在分析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化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策略,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升级形态,更着眼于将信息化与资源、人、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和谐建构,形成一种"道法自然"的智能校园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无线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在现代化网络中具备高覆盖率、方便快捷的特点,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提高对无线网络技术的重视度,逐渐将其引入到校园建设中,促使校园建设朝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与科学技术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也随之得以广泛应用。校园中数字化的应用可以说是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数字化校园的根本是以数字化与网络信息为前提与基础的校园。若要加速建设数字化校园,应该实现视频、文字以及语言等的即时性沟通,而只有相应的即时通信技术才能提供该即时沟通。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数字化校园中即时通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了其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各类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设计智慧校园平台时也应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有效融合。在充分考虑服务平台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平台的具体设计框架,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智慧校园平台的技术实现策略。文章从智慧校园平台的利用需求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平台模型设计和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平台的实现三方面详细地讨论了如何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设计并实现智慧校园平台。  相似文献   

16.
段平 《广西轻工业》2013,(12):109-110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一卡通"的出现,有其产生的必然趋势,随着生活数字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一卡通"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图书馆也不例外,在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中及时引入"一卡通",可为广大读者提供较大便利。本文从一卡通的现状分析在图书馆中一卡通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卡不断地出现,一卡通走进人们的生活,并被广泛应用。其中应用较多的要数市政和校园一卡通,但是这两类一卡通在实际的使用上,还没有真正做到互联互通的状态。本文将对市政、校园一卡通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合理的应用,真正实现一卡通互通、互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到包括学校在内的每一个单位。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已经慢慢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指标。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在目前3G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普及的时期,如果移动终端可以访问数字校园上的资源,将大大提高师生使用数字化校园资源的效率,文章将从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于数字校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现实。将数字化概念引入校园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样对于满足职业学校的真正发展需求,以及加强中职学校的校园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中职学校采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的发展现状比较快速,这也已经成为加强职业学校等级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处理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要严格把握,专注形成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以提高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高校在不同时期各个部门建立的封闭系统,各部门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数据同步都出现很多困难,形成了“信息孤岛”,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突破“信息孤岛”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而达到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与行政部门管理效率的目的。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各高职院校,尤其是农业类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问题,研究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原则以及建设目标,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策略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