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  方敏  杨朝辉 《丝绸》2020,57(1):55-61
蟠龙飞凤纹出自战国时期马山1号楚墓,构图精巧,装饰华丽,是先秦时期风格独特的纹样类型。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从题材、构图等角度比较蟠龙飞凤纹和商代、西周青铜器中流行的系列兽面纹,可知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由兽面纹演变而来,其中延续了商代、西周的文化基因,表现了以北极星为中心、龙凤为辅的星象系统,在题材种类、造型方式、色彩等方面融入了楚人的审美喜好,主要体现了楚人的天体崇拜理念,最终也证明商、西周、楚国的纹样之间存在清晰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设计说明:在我们迎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同时,汉字设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尤其在我国提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输出的今天,汉字作为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引起了广大的设计师们的关注。兽面纹作为青铜器上的纹饰,传递出一种“狞厉美”,彰显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力量。本设计通过对兽面纹进行分析、归纳、实践,探索兽面纹与汉字设计之间的共通性,将兽面纹融入汉字设计中,为当下汉字设计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吉祥图案,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的审美观念。纹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纹样的起源和发展,无不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美好的向往。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历程、特点、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商周青铜器纹样是商周时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无价之宝。本文着重从商周青铜器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商周青铜器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探索其潜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在传承、借鉴、吸收青铜器纹样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元素和特点,注入新的活力,在社会与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唐绪祥 《中国宝石》2004,13(2):91-92
怎样开辟条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银器设计之路,确实是我们应该进行思考的时候了,我国古代的金属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从秦汉到三国两晋时期,再到唐代由神秘沉重的青铜器运步发展为精巧奢华丰富多彩的金银器。不论是器物的形制还是器物  相似文献   

6.
正妙手治古雅器相呈大千在传统玉雕大类之中,器皿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门类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遗存中,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两汉的陶器,再到唐宋时期的瓷器,器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玉雕提供了大量素材。可以说,无论是祭祀用具、宴饮用具、文房用具、陈设用具,还是青铜器、金银器、陶器、漆器、瓷器、玉器,器皿在  相似文献   

7.
本篇文章以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国博物馆所藏晋国时期青铜器为中心,通过对现存青铜器的种类、脉络、纹样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晋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发展与沉淀,传统纹样在历史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其中几何纹样作为青铜器上非常常见的纹样在我国的传统纹样中成为典型纹样。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把墓葬中青铜器的出土视为祥瑞之兆。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文化传递遭遇到了断层,而到汉代,之前的文字与器物人们基本已不能辨识,如张敞所言:"臣愚不足以迹古文"。所以,古代人才一直对青铜器以及上面的铭文进行研究,直至近现代,才逐渐有研究者把目光着眼于青铜器艺术层面的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阐述,揭示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青铜器纹饰的逻辑系统分析,突显其在礼器、容器等不同器类中的使用规则和文化内涵。强调母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阐释青铜器纹饰的符号演变过程,并将其置于商周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哲学符号学解读。通过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还为维特根斯坦的符号学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制做技术的一个工种,这一技术是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发展演变而来的。当时的青铜器的鼎、匡、尊、壶等器物上都镶有精致的金银。这种镶嵌工艺技术被广泛地演变移植到了工艺制作,漆器、木器上。1953年在成都羊子山墓葬中出土的战国漆盒,漆奁等,在黑漆朱绘的龙纹上采用了镶嵌金银的装饰方法。两汉时期,运  相似文献   

11.
玉石雕刻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据本人所见资料,那时的玉雕就已有了人物头面形象。当时玉器上刻的兽面纹,开貌与人面纹差别不大。红山文化中也有玉雕人物。牛河梁遗址出土的裸体女神像,那双眼睛也是用玉片嵌成,商朝的玉雕人物较多。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从青铜器"象"的文化符号表征研究出发,以云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牛虎铜案"作为分析案例,从三个方面分别探究青铜器在图像上凸显出来的文化符号体现的权力、礼制及教育和警示表征的特点。通过对案例图像的文化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具体分析得出图像表现出来的文化符号是研究青铜器最好的文本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偶而翻阅资料册,数张仿古青铜器围巾图稿勾起我回忆的思绪。还在七十年代中期,有一次我在北京看了出国青铜器展览,从殷商到春秋年间的上百件青铜器珍品——商代的兽面乳钉纹方鼎,春秋的连鹤方壶,战国的宴乐水陆攻战纹  相似文献   

14.
单晓艺 《中国皮革》2022,(12):163-167
青铜器纹饰不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还拥有神秘且独特的艺术特色。目前就消费群体来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现代皮具的实用性需求正在逐渐转变为情感性需求。近年来基于皮雕技法的现代皮具产品高度符合小众化与个性化等独特需求,为消费群体提供了高层次审美性能与实用性能。因此皮具设计企业可尝试以现代皮具作为载体,深层挖掘并借鉴青铜器纹饰,以契合设计,凸显文化特色与艺术气息,设计出深受消费群体青睐的皮具产品。据此,通过详细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阐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在皮具设计中的运用价值,以及对皮具创新设计的启示,并深入探究了青铜器纹饰在皮具创新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5.
新见西周青铜器■簋铭文记载了周穆王赏赐臣属卤盐的史实,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西周河东盐业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结合文献典籍,探讨先秦河东盐池盐业资源开发概况,不难发现,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河东盐池一直处于持续开发的状态。这不仅与食盐对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更与其便于开发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与古希腊陶器都是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然而两者之间由于政治、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的差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现比较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陶器的不同,分析中西方装饰图案设计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云南本土先民创造了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在这些青铜器中,完整而精美的造型包括了圆雕、浮雕及直形体浇铸与独特的焊接的工艺及动物组合、人和动物的组合。其艺术造诣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滇青铜的文化艺术与古滇国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古滇国文化的影响,滇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许多独特性。其中滇青铜器的叙事性是古滇国青铜器区别于我国中原地区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独特的叙事性使其在中国青铜器历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熊敏 《四川烹饪》1996,(4):34-35
历史悠久的中国烹饪,得益于火的使用和炊事器具的发明.炊事器具的每一次创新和改进,都为中国烹饪向新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陶器的炊具了,商周时期的炊具除陶器外出现了青铜器,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日臻精美,同时又兴起了漆器.汉代则出现了瓷器,唐代以后,金、银、玉、象牙、木、骨、角、竹等炊事器具已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并且逐步具备了以适应公共饮食业为主的烹饪设备体系的雏型.虽然烹饪设备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它的发展还是很缓慢的.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19.
日本调味料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基本调味料时期,主要以食盐、砂糖、味噌、酱油、醋等为主。第二时期为化学调味料时期,以使用谷氨酸钠、甘氨酸钠、丙氨酸钠等氨基酸单体或琥珀酸钠,柠檬酸钠等有机酸单体为主。第三时期为复合调味料时期,以使用谷氨酸钠—核酸系复合调味料为主。第四时期为天然系复合调味料时期,是以谷氨酸钠及核酸系调味料为副成份的天然调味料为主。第五时期为天然系调味料与化学调味料组成的风味调味料时期。调味料的另一类为醇类调味料。本文拟就日本的天然调味料与醇类调味料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青铜器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的珍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青铜器独特的造型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感。本文从青铜器造型的几何形体构建以及精神文化内涵出发,并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理念,深度研究青铜器造型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