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淀粉基/聚乙烯醇生物薄膜.考察了料液浓度、原料配比及增塑剂含量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耐油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最佳料液浓度为7.5%;聚乙烯醇的含量越高,共混膜的综合性能越好;当淀粉、聚乙烯醇与增塑剂的质量比为6∶6∶4时,制备的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3.3MPa和160%;偏光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其相应材料的结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湿法共混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食品包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和甘油为增塑剂,将玉米淀粉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直接湿法共混得到母粒,进而流延制备了PBS/淀粉薄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用甘油/水混合增塑的淀粉可以在PBS基体中均匀的分散,与淀粉干法填充改性相比,原位塑化后的淀粉与PBS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薄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甘油∶水为1∶2,增塑剂用量为淀粉的15%时,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在淀粉含量为11.5%时最高,此时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分别较纯PBS薄膜提高了147.2%和51.3%,横纵向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60.8%和57.3%.随淀粉填充量的不断增加,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和直角撕裂强度都有所下降,但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却在淀粉填充量为30%时最高.在淀粉填充量高达25%和30%时,薄膜横纵向拉伸强度仍分别可以满足GB/T 4456—199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中规定的A类优等品和合格品的要求.该薄膜材料在满足食品等包装使用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以完全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
选用硫黄硫化体系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硫黄质量分数、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质量分数、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对硫化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硫黄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小。当硫黄质量分数为3%、CZ质量分数为2%、加工温度为195℃、加工时间为7 min时,硫化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膜材料的抗拉强度为24.11 MPa,断裂伸长率为538.72%;与未硫化时相比,分别提高了60.95%和57.81%。硫化后的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优于未硫化的膜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淀粉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备复合膜,以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淀粉添加比例、甘油添加比例、成膜液pH以及成膜温度对复合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随着淀粉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淀粉添加比例为50%时最大;pH值和成膜温度对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的影响呈现相同的趋势,抗拉强度逐渐增强,断裂延伸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甘油添加比例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延伸率逐渐增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复合膜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工艺:淀粉添加比例50.3%、甘油添加比例46.4%、成膜液pH 9.6、成膜温度60.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淀粉复合膜的断裂延伸率为104.2%,抗拉强度为6.3 MPa。  相似文献   

5.
采用1,1,1-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增塑剂,以浆膜的断裂伸长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它对淀粉浆料粘度、粘度热稳定性、粘附性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了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考察了它在经纱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给出了合理用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有明显的增塑作用;随着三羟甲基丙烷用量的递增,它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经纱上浆过程中,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的摩尔用量为干淀粉的5%为宜.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玉米淀粉/明胶/胡萝卜可食性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玉米淀粉、明胶和胡萝卜浆料为基质,以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成型制备了可食性膜。研究了壳聚糖、玉米淀粉、明胶和甘油添加量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玉米淀粉和明胶的增加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可食性膜的拉伸强度,对可食性膜的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影响较小;甘油的增加使可食膜的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增大。此外,壳聚糖、玉米淀粉和甘油的增加对可食性膜的颜色影响较大,而明胶的增加对其颜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克新12号)淀粉为主要成膜基材制备可食性膜,选取增塑剂甘油含量、增强剂海藻酸钠含量、交联剂柠檬酸含量和糊化温度为单因素,对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膜的透光率进行测定,并采用响应面法探讨优化成膜工艺.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膜最优工艺参数为甘油质量分数50.26%、柠檬酸质量分数2.5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2...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淀粉基可食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一种可以迅速溶于热水的可食性薄膜。该薄膜以马铃薯淀粉作为基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强剂,环氧丙烷作为交联剂。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淀粉的浓度,对膜的热水速溶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9.
复合食品胶对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原胶、卡拉胶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其对冷冻面团馒头的影响,确定它们在面粉中的合适添加量.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其对冷冻面团馒头综合品质的影响,确定复合食品胶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黄原胶、卡拉胶和CMC最佳复合配方为卡拉胶0.04%,黄原胶0.5%,CMC 0.08%,对面团的综合品质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食薄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豆分离蛋白作为该膜的基材,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强剂,甘油作为增塑剂,研制了一种可迅速溶于热水的可食薄膜。正交优化试验的结果表明:对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甘油的体积分数;对膜的热水速溶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干燥温度。以热水速溶率为优选指标,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和最优配方为:干燥温度为50℃,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分数为4 5%,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分数为0 7%,甘油的体积分数为1 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油酸对WG-SPI复合膜改性过程中各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以乙醇浓度、甘油添加量、pH、油酸添加量为因素,以抗拉强度(TS)、断裂伸长率(E)、水蒸气透过系数(PV)为响应值对实验进行响应面设计,建立了TS、E、PV的回归模型.优化的最佳成膜配方:乙醇浓度为30%,甘油添加量为1.8%,pH为11,油酸添加量为1.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将聚酯纤维与聚乳酸溶液混合制备了不同纤维质量分数和不同聚乳酸溶液浓度的聚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薄膜。拉伸试验分析发现,聚乳酸复合材料薄膜的抗拉强度随聚乳酸溶度的提高而下降,随纤维质量分数的提高而提高;断裂伸长率不随纤维质量分数的提高而提高,而随聚乳酸溶度的提高而下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表面结构致密性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种不同预制脂肪替代物的性状对比实验,确定以魔芋胶、卡拉胶、卵清蛋白粉为原料制作脂肪替代物.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来评定,确定脂肪替代物的最优配方为魔芋胶2.5%、卡拉胶2%、卵清蛋白0.5%.  相似文献   

14.
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油和乙二醇为复配增塑剂,研究了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薄膜,考察了复合增塑剂对薄膜力学性能、水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增塑剂质量百分含量在10%~30%时可有效降低聚乙烯醇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当其在30%时,薄膜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拉伸强度为24.9 MPa,断裂伸长率为380%;薄膜的溶解失重率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N-甲基吗啉-N-氧化物(简写为NMMO)工艺纤维素薄膜的制备工艺做了简要描述,并对该工艺法成膜的强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优化NMMO工艺纤维素薄膜的制膜工艺、提高薄膜的强度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浓度由6%增加到10%,薄膜的拉伸强度从1.43 MPa提高到了13.25 MPa,断裂伸长率也从27.2%提高到了46.0%;随着溶解温度从100 ℃升高到120 ℃,薄膜的拉伸强度从1.71 MPa下降到1.33 MPa,断裂伸长率从32.7%下降到24.4%;随着刮膜速度从1 m/min增大到3 m/min,薄膜的拉伸强度从1.43 MPa提高到7.54 MPa,断裂伸长率由27.2%增长到40.1%;随着凝固浴温度从10 ℃升高到30 ℃,薄膜拉伸强度从2.23 MPa降低到1.3 MPa,断裂伸长率由38%下降到22.7%.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Cu,Mg,Mn,Zn四种元素对新型高强韧耐热Al-Si-Cu-Mg-Mn-Zn合金室温及2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Al-7.0Si-2.5Cu-0.5Mg-0.3Mn-0.8Zn合金铸态及热处理后试样的金相显微组织和250℃断口形貌.结果表明:Cu,Mg,Mn,Zn四种元素对Al-Si-Cu-Mg-Mn-Zn合金室温及250℃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顺序为,Mg>Cu>Zn≥Mn,Mg和Cu是主要影响因素,Mn和Zn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Mg含量的增加,合金室温及250℃抗拉强度升高而伸长率下降,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升高而伸长率下降,250℃抗拉强度升高而伸长率呈先升后降趋势,Zn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合金250℃延伸率.为使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室温及250℃),Al-Si-Cu-Mg-Mn-Zn合金的最佳质量分数为7.0%Si,2.5%Cu,0.3%Mg,0.3%Mn,0.8%Zn,且合金力学性能室温时bσ≥345 MPa,5δ≥6.0%,250℃时bσ≥220 MPa,5δ≥9.0%.  相似文献   

17.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采用包缠技术制备复合线,织造不同纤维混杂比例的平纹预制件及三维预制件,直接热压成型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纤维混杂比例及预制件结构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平纹组织复合材料的纬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当玻纤含量在51%~59%之间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对最好;三维预制件复合材料中,4层角联锁结构的力学性能较4层准正交结构好,较4层正交结构差,多层预制件复合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好于相同层数的三维预制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醋酸淀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分别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DPS)和聚乳酸(PLA)/醋酸淀粉(AS)复合薄膜,并通过添加增塑剂改善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对样品薄膜进行SEM、TG、DMA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A/AS复合薄膜与PLA/DPS复合薄膜相比,各组分的相容性以及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增塑剂的添加使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添加几种淀粉对鲜河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早糙籼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鲜河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蕉芋淀粉、马蹄粉,并对河粉的粘合性、弹性、咀嚼性、拉伸强度、断条率等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鲜河粉添加淀粉的优化配比为5%玉米淀粉、2%蕉芋淀粉、2%马铃薯淀粉、1%马蹄粉.  相似文献   

20.
制备不同甘油添加量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储藏24 d,以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为指标,研究储藏过程中其机械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加然后回落,断裂延伸率先降低而后上升.储藏温度较高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分别呈增大和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甘油含量为0.3 g/g的蛋白膜机械性能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