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关于各位画家所专攻的绘画类别的记述可见,早在南朝时期,传统绘画已经出现了分类的趋势。但《古画品录》中并未明确对"山水画"这一类别的绘画创作活动做出直接说明,谢赫对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画家评价也并不算高。通过对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在人物画中的山水元素,往往作为配景,用以对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界定。虽然以审美为目的的创作活动已经兴盛,但是人物画及其山水配景的创作目标仍然是凸现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以蝉雀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或根植于上古时期对于神异动物的信仰,但此时亦产生了功能上的转变,表现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创作意图。同样的,山水画创作也处于转变时期,从为人物画作配景的状态下独立成为单纯的山水画创作活动。在这一时期,主流上,山水元素依旧是人物画配景,但也有少数画家与理论家开始为山水赋予独立的人格,只不过依照传统绘画发展史来看,这一时期少数人的主张最终成为山水画创作及审美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题材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为专业研究探索山水画的画家拓展了广阔的绘画空间。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经了从形似到意境的变化,完成了对事物从形到质的变化。《中国当代山水画经典张克伟卷》中收录了张克伟几十幅山水作品,作者在抒发特定自然景观的同时,重视主观情感的观察与表达,将以自然为师与自我为本相结合,对传统的笔墨方式与章法、符号,甚至空间意识都进行了改造,既惟妙惟肖地描绘了  相似文献   

3.
唐代时期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国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古代工笔人物画的飞速发展使得如今的中国画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工笔人物画以神形兼备为最大特点,真实的反映出唐代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文化,对唐代人物服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素材。本文旨在分析整理工笔人物画《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服饰的服饰特点,研究唐代时期女性服饰文化内涵,对唐代女服饰文化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期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论作品,这些绘画理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中国山水画是写实的,同时也是写意的。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人无尽的智慧,是中国儒释道思想在绘画当中的生发。本论文以《画山水序》,《笔法记》,《林泉高致》,《画禅室随笔》等画论作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对古代山水画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当代绘画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常年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绘画思维模式不断形成,这种思维模式与中国山水画法的空间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三种方法,同时对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进行美学分析。"远"式空间构建概念在山水画空间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我国山水画空间构建的形成和发展,使其不断向山水之境、生命之境的方向发展,拥有无比丰富的实质性内涵。  相似文献   

6.
绘画是时代的产物,色彩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人物画色彩美学的发展历程,体悟中国传统人物画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系的一种,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主题内容是山川自然景色,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在隋唐时独立并走向成熟。吴门画派是中国明朝中期的绘画派别,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宏作为其代表人物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据资料记载,欧洲绘画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时,流传于中国,张宏作为同时期的画家,在绘画中所使用的透视法、设色法等与西方画法的技法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写意山水画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写意山水画通过简练灵动的笔墨来描绘大自然,它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画家会通过山水画去抒发内心情感。服装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透过民族服装看到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对写意山水画的色彩、构图和图案进行分析,从优秀的写意山水画作品中提取元素进而再设计,以针织衣片的形式表现出写意山水画图案元素,最后将织片运用到服装创新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活用品》2012,(12):96-97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黎雄才致力于中国画山水、花鸟的探索,其山水画尤重行路写生,在生活中汲取创作动力和灵感,形成了极富生活气息的时代画风,以富于个性特征的笔墨语言和构图强化了山水画的表现力,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意趣神妙之佳作数不胜数,始终吸引着众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瞩目。  相似文献   

10.
山水是中国画中的主要题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绘画技法也是最复杂的,在美术史上山水画画家的绘画艺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看他是否创造出了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绘画技法,中国绘画没有走上西方似的绘画发展途径,而是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的水墨绘画发展成了主流的绘画艺术形式,水墨是中国水墨画的语言,现代水墨画在语言技巧上已经有了突破。各种技法在运用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效果和规则。因此,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家在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入研究之后,开始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更深层的反思。他们用水墨艺术形式体现了当代文化的主题性并在水墨表现技法上进行了突破,能够具体认识水墨在山水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当代水墨人物绘画,造型语言以及塑造方法较传统人物绘画有着崭新的变化。多种多样绘画形式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研究当代水墨人物画当中的造型语言,先分析造型语言发生变化的背景和产生的原因,接着将当代水墨人物造型分成三种类别逐一分析,包括不同类别的造型特征,使用原则。最后对当代水墨人物造型语言的创新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艺术乃笔墨的艺术,没有什么比笔墨更能纯粹的表达中国艺术。山水画笔墨传统是由出身文人的画家以及文化修养极高的僧侣道士共同创造发展,并非历史的偶然。精通儒佛道的这些人自然把三教精义融入绘画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属于中国的笔墨传统。本文围绕山水画笔墨传统、笔墨含义规则及其画论和在创作实践的体会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墨画作为一种古老的东方人物画,是20世纪中国艺术探索中最能体现当代特征的表达方式。目前中国水墨人物画已成为中国绘画主流创作形式之一,其所体现的变革精神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本文通过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和艺术家的个性化表现形式,分析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语言形式转换。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水墨画语言的解构和现代作品的整合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和当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达 《中国酒》2023,(7):16-21
洪波是徽州这片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山水画家。自幼生活在喜吃酒的爷爷身边的他,可谓是在酒香的熏陶中长大的。洪波受过学院派的完整教育,对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传统都能够比较分析而融会贯通。作为一位长期生活在家乡的中年画家,他的审美趣味和笔墨技巧更多地偏向中国古典绘画传统,尤其由渐江、黄宾虹等徽州先贤开创的“新安画派”,更是滋养他画风画品的艺术源泉。他一直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天地里继承传统,默默耕耘,师古而不墨守,创新而有根基,兼采众长,自铸一家,以独具个性的视觉造型和富于时代气息的清新风格,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丝绸文化具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性,二者互相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外部表现形态,后者是前者的内在规定和灵魂,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从丝绸固有的特性和社会赋予它的特性两个角度,对丝绸文化与中国唐代人物画的渊源、相关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出丝绸文化成就了"曹衣出水"、"春蚕吐丝"、"流水行地"、"吴带当风"等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画风,同时唐代人物画是考证和研究丝绸文化发展史的宝贵资料。研究表明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建筑、壁画、塑像的装饰图案与丝绸纹饰有一定的渊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6.
鲁达 《中国酒》2023,(1):16-23
傅抱石11岁就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对石涛极为赞赏而取名抱石。1933年他公派留学日本。1936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战爆发,傅抱石到重庆,领略蜀中山水,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形成了他独有的“抱石皴”。1957傅抱石赴东欧,在访问期间写生作画,开创了山水画异国风情新题材。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创作了大型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的这些成就与酒密不可分。1965年,也是他心爱的酒把他送去了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关维兴先生的水彩人物画形神兼备,绘画语言清新、优美、高雅、朴实。本文主要通过对关维兴水彩人物艺术内涵、对时代的艺术影响这两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关维兴先生水彩人物的独特的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出发,阐述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传统绘画中具象写实、抽象写意人物画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印证了古代人物绘画虽有表现方法、技巧上的不同,但服饰等级制度毫无差异的基本规律,可以为中国古代服饰的分析、研究提供佐证,为借鉴、创新时尚服装设计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傅山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代表性文人,在艺术史研究的领域内,一直以其书法艺术的造诣著称。但事实上,傅山的山水画创作也格调不凡。其现存的几件山水册页,较为生动地展现出傅山的艺术追求与精神世界。这类作品也属于傅山在艺术创作领域充满新意的尝试,甚至可以被视为管窥该时代文化趣味及社会状态的一个入口。本文就傅山山水画中所呈现的超越现实的"幻景"进行讨论,分析傅山描绘晋阳八景系列的作品,针对其绘画艺术特征结合其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进行关联性的讨论,并致力于解读这些山水幻景中所蕴含的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风气转变及作者特有的遗民与怀旧心态。将傅山的绘画艺术置于宏大的、有机且流动的明清之际山水画艺术语境之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期,其孕育而生的各种新思想新潮流,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唐时期再现性绘画传统。在这个进程中,一种展现"自我认知"的"画中画"首先出现在人物画领域,它在再现性绘画框架之外提供了表达画家主体意识的新手段,使得画家的主体性得以超越形似之外而获得自我表达的可能。伴随着主体介入客体以及客体主体化进程的加剧,绘画的审美取向与视觉结构形态也相应发生重大变迁,并最终将主体的自反性完美契合到山水画的视觉逻辑中,从而塑造了宋元绘画独特的风格与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