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种类、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手表、智能服装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2年谷歌智能眼镜出现以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厂商加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行列,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文章从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认知出发,以Apple Watch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认知和态度,为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提供广告战略层面尤其是提高消费者认知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分类、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智能手表、智能服装和医学级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对可穿戴设备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概述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现状,将现有产品分为女性健康监测类、女性养生保健类和女性安全防护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分别对各类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设计研究和应用中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准确地监测、更安全的操作、更舒适的体验、更时尚的外观。该研究对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服装的进步,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首先概述了穿戴式生理监测设备特点和监测系统构成;然后着重阐述了可穿戴生理监测服装在医疗监护、运动、军事及特殊环境作业等方面应用情况,并对可穿戴智能监测服装的设计要点做了归纳;最后对可穿戴智能服装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未来可穿戴智能服装将更加人性化、功能化和智...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国内可穿戴技术与智能纺织服装技术融合及产业化发展,通过详细阐述国内外可穿戴感知手套、可穿戴体育用品、特种用可穿戴设备、时尚性可穿戴设备特征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路径、方法以及在各领域产业化上存在的技术瓶颈.指出未来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是集监测人体健康、信息传递、通信、人机交互等特定功能性和时...  相似文献   

7.
浅谈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概念和关键技术;重点综述了可穿戴智能设备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包括监测心率、辅助矫正治疗、安全定位、交互式控温等。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能够增加纺织品的功能性,且根据用户的需求实时进行监视和调整,对提升纺织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练、健康防护3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出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存在设备监测精度低、穿戴舒适性差以及弃用率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指出柔性化、高精度化、功能一体化是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与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当前较典型的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研究成果。从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可穿戴智能服装两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已开发的可穿戴智能纺织品。指出:当前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已涉及到生活娱乐、健康监测、医疗保健、体育运动、定位跟踪、军事军用、航空航天等领域,大力发展可穿戴智能纺织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认为:当前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存在智能化水平不高和穿着智能条件要求过高的问题,有待通过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基于生态理念的儿童智能可穿戴装备的设计研究,包括生态理念的概念、基于生态理念的智能可穿戴装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路线、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主要研究儿童智能服装与可穿戴设备结合方式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可穿戴设备的可持续性、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可持续性、面料和款式的可持续性,为在生态理念条件下设计儿童智能可穿戴服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结构、交互方式、功能算法和评估方法七大相关开发技术;进而梳理了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理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情绪系统和空间移动系统五大功能系统,并进一步依据产业生态层中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当前适老化智能可穿戴产品的设计范式;最后厘清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在适老化研究发展中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及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接触类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就智能可穿戴设备核心的传感器、储能设备、安全与隐私等技术做了梳理,对其应用领域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了阐述。智能可穿戴技术主要应用在医疗保健领域,它将朝着微型化、舒适化等方向发展,与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未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多功能服装设计的合理性及产业化的可行性,针对目前快节奏、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服装的遮体和美化等普通作用已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问题。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法,调研并分析了创新结构设计服装与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可穿戴技术。研究结果明确了多功能服装的概念及设计要素,提出了多功能服装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从人机交互式可穿戴设备的多尺度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服装结合方式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方式3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性多功能服装设计系统,总结出产业化价值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将织物与电子器件相结合的电子织物有望在健康监测、运动监测、智能医疗和人机交互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回顾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参考。重点讨论了电子织物在传感,发光,能量收集和能量存储中的趋势和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孙悦  范杰  王亮  刘雍 《纺织学报》2018,39(12):131-138
为促进可穿戴技术与智能纺织服装领域的融合及产业化发展,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材料、制备方法与工艺及其特点。针对目前可穿戴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及其柔性化进程,对纺织服装领域用可穿戴设备进行了分类;详细阐述了信号感测、收集与传输装置、能量收集与管理装置、纺织天线等典型柔性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最后讨论了目前可穿戴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行业对智能可穿戴设备能源供给的持续性和独立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为满足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要求,开发从人类生理和外部环境直接获取能源,强化能源供给独立性的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能源供给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微能采集和能量储存两个部分的研究现状,列举了两者集成的应用研究;其次论述了微能采集和能量储存技术与自供电传感器结合的研究方向;最后对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利于促进可穿戴设备在智能持续化巡检中的应用,为供能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通过借助产品设计的多个案例,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服装两个方面,梳理了当代智能可穿戴服饰所包含的多种设计形态。针对每种形态,分析了其智能化技术运用的最新方法及功能,并预见了智能可穿戴服饰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社会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开发潜力和未来应用空间,以全面呈现当代服饰设计与世界前沿科技的最新融合,同时对智能可穿戴服饰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和预判。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开始关注智能穿戴设备,而智能服饰能为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一个很好的载体,是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以OMsignal公司及其典型产品为例,主要介绍智能服饰的创新点,阐述和展望智能服饰可能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情绪识别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创新发展,系统介绍了近些年国内外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分类算法以及情绪识别可穿戴设备的研究现状。首先概述了情绪分类模型并总结情绪产生时出现的生理反应;然后针对目前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生理信号和行为表现二大类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进一步总结常用情绪识别分类算法,并依据可穿戴设备部位总结现有情绪识别可穿戴产品;最后讨论了情绪识别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柔性舒适采集设备、识别结果准确度以及识别结果交互方式3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开发     
《印染》2015,(14)
<正>可穿戴智能装备中的纺织材料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2015年的发货量预期将达到7 210万只,较2014年的2 640万增长173%,并在2019年达到1.557亿只。作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载体,新型纺织面料及具备独特功能的产业用产品在这一领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