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泥页岩野外露头、钻井等资料,通过岩石热解、X-衍射、扫描电镜及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分析,对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泥页岩地质及地化特征、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吸附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由于侏罗系沉积环境的连续变化,泥页岩累计厚度在60~300m,沉积厚度大并存在NW—SE向的3个沉积中心;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平均值达到2.09%,有机质类型以Ⅲ型气型干酪根为主;岩石热解峰温Tmax(400~590℃)和镜质体反射率RO(1.4%~2.4%)表明泥页岩处在过成熟阶段并在干气窗内;研究区侏罗系泥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石英含量次之,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有利于页岩吸附气的富集,页岩吸附含量达0.8~1.6 m~3/t,具有较强的气体吸附能力;纳米级—微米级的多种孔隙类型及微裂缝发育,可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空间;对比国内外典型海相、陆相页岩发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泥页岩主要关键指标与典型陆相页岩及海陆过渡相Lewis页岩相似甚至更好,综合分析可以初步认为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川西坳陷丰卤1井雷口坡组岩屑样品的常量元素分析,研究K含量,w(FeO)/w(Fe2O3)值特征以及w(MnO)/w(FeO+ Fe2O3)值特征,发现雷口坡组K含量变化与深度成正比关系,K含量整体偏小,未能达到钾盐沉积的标志线;w(FeO)/w(Fe2O3)值整体小于1,反映出沉积环境为氧化环境,有着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极小的w(MnO)/w(FeO+ Fe2O3)值(<1)不仅反映了氧化的沉积环境和干热的气候条件,还反映了较浅的水体环境。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以及浅水的次级构造条件都指示着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具备良好的钾盐沉积条件,最后建立w(FeO)-w(Fe2O3)-w(MnO)判别图,判别图包含3个区域,分别为湿冷深水区、干热浅水区以及湿冷浅水区,发现雷口坡组属于干热浅水区。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9,(9):61-65
为对鄂尔多斯北部营盘壕井田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矿井水防治工作,发现研究区沉积相与砂体展布以及富水规律的内在联系,在引入INPEFA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分析,将研究区直罗组划分为了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6个短期旋回。认为其主要经历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的沉积体系演化,识别出河道、心滩、边滩、天然堤、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沙坝等沉积微相。认为直罗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形成的砂体为主要含水层;直罗组中段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上段的曲流河河道砂体也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空间。此外,心滩、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在纵向上也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5.
川西坳陷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通过对该区研究层段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储层类型和控制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须二段储集岩类型主要以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裂缝次之,其平均基质孔隙度为3.44%,平均渗透率为0.036×10-3μm-3,为典型的低孔隙度一低渗透率储层.本次研究还指出了该区研究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平面分布有利区,即邛西4井至邛西10井井区和邛西6井至邛西16井井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和裂缝,其中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砂岩体的形态、规模、粒度、矿物成分等方面,成岩作用则通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方面控制着储层的发育,而构造裂缝主要起渗流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深对桩海地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的认识,根据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等时地层切片资料等,通过古地貌及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馆陶组上段物源供应特征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并对储层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物源;馆陶组上段早期发育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不发育,三角洲前缘较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为主;有利区位于发育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中部和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8.
9.
以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为例,首先运用氮气吸附法对页岩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模型分析,对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然后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页岩的甲烷吸附性能,通过解吸法测定了页岩的含气量;最后探讨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中孔组成,主体孔径位于2~50 nm,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隙体积;在85 ℃条件下页岩甲烷吸附的兰氏体积为0.79~4.99 m3/t,页岩的含气量为0.50~2.44 m3/t;有机碳含量、伊/蒙间层矿物含量、脆性矿物含量以及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发育的主要因素;微孔和中孔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极强,在其内部有大量页岩气以结构化方式存在,增加了页岩气的存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方法,对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为黄绿色的液态烃包裹体,为早期原油的充注;第Ⅱ期为发蓝白色荧光的气液包裹体与无荧光的气态烃包裹体,显示晚期天然气充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型分布特征,也指示两期油气充注。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中的油可能为不同源或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混合。结合迪北气藏沉积埋藏史研究得出,迪北气藏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18~16 Ma期间的油充注;第二期为5~3 Ma期间的天然气充注。西域组沉积期以来构造运动强烈,气藏经历改造在构造低部位成藏。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7,(1)
对桂中坳陷DS1井岩心裂缝方解石脉体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气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声发射最高古地温测定,结果发现裂缝脉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97~225℃,部分流体包裹体为含甲烷盐水包裹体;中泥盆统样品最高古地温约为210~240℃。结合DS1井一维地层埋藏—热演化成熟史模拟和裂缝方解石脉形成温度—深度及期次研究,表明在距今230 Ma时应堂组和东岗岭组一段碳酸盐岩地层热成熟度Ro达到3.0%~3.5%,处于高演化过成熟干气阶段;应堂组和东岗岭组一段裂缝方解石脉形成的深度约在4 000~7 500 m,形成的地质年龄在距今230—1 Ma。研究认为在距今230 Ma以来的印支期—喜山期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发生了多期的裂缝方解石脉的形成和对保存条件的改造。由此推测印支期抬升剥蚀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次的裂缝形成及成脉古流体活动可能已对该区原有的天然气藏的保存条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绘制大牛地气田山1段单井综合柱状图,并在此综合柱状图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山1段各小层单井测井相—岩相特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山1段各小层砂岩厚度的分布情况绘制出山1段各小层沉积微相图。研究发现山1段山1-1、山1-2、山1-3主要都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决口扇微相。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图的基础上利用山1段单井综合柱状图绘制出5条山1段连井剖面图。通过对连井剖面和沉积微相砂体展布进行分析,发现山1-1、山1-2、山1-3小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整体相似,三小层砂体主体部分都发育于研究区西部,砂体类型都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决口扇砂体。三小层中山1-1小层单条河道砂体规模最大,沉积也最厚。山1-2小层砂体分布面积最大,但其砂体厚度也是三小层中最小的。通过详细研究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为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特征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有其特有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增压作用、构造挤压作用等几种可能的成因机制分析认为:喜山期构造挤压是形成并维持梓潼凹陷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现今格局的主控因素.川西前陆盆地沙溪庙组南北差异沉积作用使得上三叠统地层致密化程度北高南低,造成其成因机制在南北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 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15.
16.
As、Sb、Bi、Li、Be、Rb、Hg等前缘晕元素可作为地热田勘探的重要指标.基于冀中坳陷北部典型地热田深层土壤样品检测数据,计算了背景值与异常下限以及相关性系数,绘制了长剖面图与平面等值线图,同时利用归一化方法绘制了元素叠加等值线图,并对照元素异常位置得到元素分布特征为"南部地热田高,北部凸起区、中部凹陷处低,断层... 相似文献
17.
18.
《西部探矿工程》2020,(8)
大杨树盆地是一个被火山岩覆盖的残留晚中生代盆地,研究区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多样,TAS图解可划分出9种岩性,储层研究中归纳为5大类岩石类型。通过电镜扫描、薄片分析等手段结合岩芯观察,对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储层主要包括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原生气孔、残余气孔、粒间孔、收缩缝等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构造裂缝等次生孔隙,储层以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其中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凝灰岩和辉绿岩。火山岩岩性岩相决定了储集空间分布,构造运动对储层储渗条件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孔隙与裂缝配合构成了有利油气聚集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泥岩的主量元 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沉积环境意义。 结果表明:库车坳 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泥岩主要为陆相淡水沉积,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反 映有机质快速堆积、陆源细碎屑补给速度慢的沉积特征。 从三叠纪到侏罗纪古盐度略有上升,古 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整体处于贫氧—缺氧环境。 黄山街组沉积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与较低的 古盐度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贫氧—缺氧环境提供保存条件。 至恰克马克组沉积时期古气候开 始向干燥炎热转化, 且古盐度较高,影响有机质产量,但缺氧环境更有利于其保存。 相似文献
20.
喇嘛苏铜矿区中酸性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喇嘛苏铜矿中酸性岩体新鲜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岩体中Ni的平均含量接近于维氏值,而Ti、Cr、V则低于维氏值;高场强元素含量为(611.25~1 210.11)×10-6,平均值为1 031.211×10-6;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为(1 041.05~2 708.61)×10-6,平均值为1 845.15×10-6;Rb、Ba、K、La、Sm和Th的含量较高,Ta、Nb、Ti较低,而且Th含量远远大于Ta含量;在花岗岩类岩石的非活动性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所有的样品点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内,说明本区花岗岩类岩石为造山带的I型花岗岩,属正常的钙碱性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类岩石,是产于消减带而来自壳源的火成岩,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可能有洋壳物质和流体的加入,同时也混染了围岩。 相似文献